脱贫摘帽换新颜成县二郎乡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地处成县西北部的二郎乡,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全乡10个村均为贫困村,是成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二郎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围绕“一主两辅四补充”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拆危治乱”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破,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有力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有力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脱贫质量。年,经过省级验收,二郎乡顺利实现脱贫退出。年至年,二郎乡累计减贫户人。截止目前,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59.43%下降至现在的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7月的二郎乡武坝村,山青水绿,景色宜人。在成县二郎银联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加工车间内,来自武坝村和周边村社的15名工人正在有序进行中药材猪苓的清洗、挑拣、晾晒、切片等各环节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毅正是其中一名。“薛支书成立加工车间后,需要一些工人做工,我当时想着在村上工作,一方面能就近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也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看家挣钱两不误。”李毅说,在合作社务工后,一月能有元收入,是之前不敢想象的。李毅口中的薛支书,正是武坝村党支部书记薛志荣,也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大户。他创办的银联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思路,通过“技术指导”“入股分红”“务工输出”等形式,积极鼓励村里贫困户种植猪苓、桔梗、党参、白芨。今年年初,合作社利用中央扶持甘肃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建成了年处理60吨中药材的粗加工厂,增加就业岗位20人,年产值达万元,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从谭河村到崖背村,从庄子村到赵坝村,一路走来绿水青山环绕,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蜂箱堆砌,勤劳的蜜蜂和二郎人民一起建设新的家园,酿造美好生活。崖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大文近一段时间以来非常忙碌,除了管理采摘8亩万寿菊,其余大量时间都落到自家养殖的60箱中蜂上。“今年春季分蜂较多,只收了多斤蜂蜜,其余的留给蜂过冬食用,希望明年能继续这样的好年景。”廖大文在蜂场中说。按照今年蜂蜜的市场价每斤50元算起,仅此一项他家收入达到3万元。“我们这儿地广人稀,植物多样化,蜜源丰富,非常适合养殖中蜂。”二郎乡畜牧站干部魏宝平这样说,他同时也是养蜂土专家。脱贫攻坚中,二郎乡坚持以中蜂养殖为主的“一主两辅四补充”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发展中蜂多箱,发展桔梗、猪苓、白芨等中药材亩,白皮松、红豆杉等苗木亩,万寿菊亩,年产手工编织1.2万个,建成了中药材加工车间、手工编织筛、食用菌种植扶贫车间,带动户群众增收,特色产业收入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拆危治乱除陋习,脱贫摘帽换新颜。年春节刚过,一场“拆危治乱”集中行动,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醒了大山深处的二郎大地。全乡以县上提出的“”拆危治乱工作思路和“四个必拆、六个先拆”的工作要求为行动指南,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房不漏人,坚持一碗水端平,消除了部分群众抱团拒拆、无理阻扰、等待观望的落后观念。“我们家老房子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经历了这些年一直在这里,怎么能是危房呢?”“这房子我们没有住人,只放着农机具和一些杂物,拆了放到哪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我们老两口在家里,就是要拆这房子,我们俩也没有办法啊!”有问题就能有办法,出问题就能妥善解决。针对各种问题,在全乡11个党支部分别成立了拆危治乱五支队伍和党员先锋突击队,做到了全民动员、全乡参与、集中破题、合力攻坚,消除了乡村两级部分干部得过且过、畏首畏尾、优亲厚友的消极思想。“老房子一直在那里,确实不好看,也影响村容村貌。村上干部说能找人帮忙拆,我就同意拆了。拆后在边上建起新房子,整个院子都干净亮堂了,孩子们回来也愿意多住几天。”曹阴村建档立卡户张西旺说。“我们家这里原来堆放砂石、木头,说实话我自己也看着不好,这次在村上的动员协调和帮助下,多年的旧墙变成了新墙,房前屋后整洁了,院子干净美观了。”店子村村民常稳辉说。提起拆危治乱工作,严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新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村上结合村情因地制宜,组织妇联、团委和发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对村内公共地段、公路沿线种植十样锦等各类绿化美化花卉树种,编织木头篱笆,打造小花园、小广场,先后建成小花园12个,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拆危治乱行动中也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80岁高龄的武坝村共产党员熊夺,听说村上要在家门口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后,主动到村上联系村干部,要让出一座旧房宅基地用于扩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面积。如今的武坝村党群服务中心,称得上是全乡最美的,因为这里面蕴含着无数如熊夺老同志这样的共产党员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4月20日,二郎乡在全市率先宣布拆危“清零”。全乡累计拆除危房座间、残垣断壁米,维修旧房座间,恢复耕地47.3亩,清理土石方2.8万余方。如今,走进二郎乡的每一个村庄,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条条水泥路蜿蜒在乡村和山水之间,座座新房掩映在高大的杨树身侧,房前小花园里争相斗艳,屋后菜园里蔬菜生长你追我赶,远处广场里孩童嬉笑声声入耳,二郎大地的蜕变,这一切都得益于“拆危治乱”工作的深入开展。总是对特殊困难人群多关爱一点。再次见到刘有尚时,他正忙着在门前玉米地中除草,他的身后,是一座崭新的3间平房。听到村委会主任刘润岐的声音,他立马放下手中的锄头,摘下四个新鲜的玉米棒子拿给刘润岐,而刘润岐正取下捆在摩托车上的一袋20斤米拿给他。以前的刘有尚是村里的“老好人”,怕人、更怕见人,守着三间旧房,整天躲在家里或者山上树林子,过着吃喝拉撒睡,不知日月长的蒙昧日子。在厂坝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无数次吃闭门羹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逮”住了准备进山的刘有尚,经过详细询问聊天,掌握了他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真真的变化,才刚刚开始。帮扶队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后,决定先给他解决最大的也是最迫切的住房问题。重建房子少则五六万元多则七八万元,这对家单的刘有尚来说,肯定是无力承担的。无独有偶,类似刘有尚这样的问题,全乡还有4户。大爱无私,展现国企担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关键时期,厂坝公司再一次伸出援手,出资45万元为这5户人新建安全住房,并为其余48户特殊困难群众购置8件套,从床子、沙发、衣柜到茶几、书桌、节能灯泡,全部配置齐全,方便他们居住。“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武坝村村民岳永彩看着正在组装家具的乡村干部说。而这些家具正是帮扶企业甘肃天成盛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为武坝村杨安子社、河沟社、岳坝社、沟门社的8户特殊困难人群专程送来的。包括布艺沙发、床、电视柜、茶几等价值4万多元家具。正如大家常常说的,脱贫攻坚以来是二郎乡变化最大的时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过去几年,二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人居生活根本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发展动力显著增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二郎乡将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巩固脱贫成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杨造顺报道) 总监制:高峰监制:刘敏 责任编辑:王向荣本期制作:张杨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zz/6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6月8日产地中药材价格行情
- 下一篇文章: 桔梗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