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我与艺术节
仪式在舞台,艺术是日常 舞台给你隆重的仪式感, 随笔是最真实深切的日常。 在此,写下我们共同的记忆…… 在艺术节活动中, 你可能是一名主角, 感受并演绎着喜怒哀乐; 你也许只是一名小角色, 却也举足轻重,成就精彩; 你还可能只是坐在台下鼓掌的观众, 但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快乐。 让灵魂得到一次艺术洗礼, 就够了,就值了。 让每一天都如一首诗般简明, 让每一天都如一曲歌般清亮, 让每一天都如一支舞般绚烂, 让每一天都如一幅画般传神。 融情于经典,用心传诵 陈泓吉 这次的艺术节,是我参加的第一次艺术节,也将会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艺术节。 刚开始,我之所以要选择参加《琵琶行》,是因为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对朗诵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开始的几次排练,我对自己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自己朗诵的想法。要用情感和语调拉住观众的心,我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琢磨。 第一次彩排的效果似乎不是那么合乎人意。我们开始对剧本进行“大改革”,“改革”后的剧本是一种全新的效果,之后我们加紧练习,力求将舞台效果达到最好。 经过后几次的排练,我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了,也能和陈鲲杭配合得很好了。在后面的彩排更是熟能生巧,以至于在正式演出中发挥了最好的实力。 表演结束后,我们回到看台,心中的石头终干落地了,我也十分开心,因为我感觉舞台效果十分不错。 融情于经典,方能感受到经典的韵味。 我与艺术节 邱一恩 彩旗飘飘,空中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夹杂着喜庆的气氛。火红的衣裳,襟飘带舞,我们如一团火焰,在冬日的暖阳下跳着舞着。青春的活力,在校园里四射开来——这是年艺术节开幕式中的竹竿舞《阳光少年》。 浓浓的书香,环绕礼堂。经典传颂萦绕耳畔,登上舞台,唱一首《琵琶行》,满是哀愁。“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婉转的音乐响起,几个月来的练习,在今天绽出光彩。经过精心打扮,一群宛若从天而降的仙女,在乐曲中翩翩。 思绪随着乐声飘到过往,多少个日夜,我在忙碌地排练:中午别人在午休时,我们在日头下跳着竹竿舞,太阳在我们脸上刷出了红色调,汗水悄悄沁湿衣裳。傍晚,才吃过晚饭,又急急忙忙赶到教学楼进行排练。清风明月下,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舞跳了一次又一次。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曲终了,阵阵婉转清音,跨越掌声和叫好声,萦绕耳畔,在礼堂回荡。 我与艺术节 陈玟彤 来到潮实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艺术的美。 两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这个星期拉开帷幕,作为艺术节中的演员之一,倍感荣幸。 这几天,整个学校都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第一场的开幕式,一千多名演员,整齐有序的排列在操场上。同学们心中压抑不住的是兴奋,是迫不及待,同时也伴随着点紧张…… 我和伙伴们排在第三个节目,为大家带来的是充满活力和洋溢黎族氛围的《竹竿舞》。同学们有节奏有队形的过竿,带给观众们不一样的震撼,而这是同学们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换来的。前面就是家长席,家长的相机留下了我们阳光的身影,呈现不一样的美。 午休过后,语文“经典咏流传”《琵琶行》的演员们换上了服装,化好了精致的妆容,希望在演出中展现最好的自己。演出前的一个多月,夕阳总是伴随着我们舞蹈组的舞姿落下,夹杂着汗水。作为舞蹈的负责人,深知排练背后的不易,但当在舞台上一曲跳完,观众们的掌声是我们最好的回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正完美的诠释了我们的用心和努力。 节目美!动作美!服装美!人更美! 艺术之光 郑梓桐 一切都像刚苏醒的样子,欣欣然。星期四的到来,如军鼓般振奋人心。 吃完早饭,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到了班里,课代表布置的读背任务也比平时读的认真。读完后,原来第一节课的时间变成了自习,原来课间乱哄哄的班变成了相互制约。 终于,随着广播的一声令下,大家默契地把椅子搬起来,排好队,前往观众席——操场跑道。 艺术节开幕了。篮球场上,万千表演者在太阳下挺直了腰板,真为他们感到着急,也为他们鼓掌。经过几场表演后,这几个星期影响我们午休的“万恶之源”——竹竿舞,开始了。穿着鲜艳衣服的众人随着竹竿因摆动发出的声音和伴奏音乐跳起舞来,那曼妙的身躯,灵活的手臂,摆动的衣袂,看得我们如痴如醉。仿佛那一瞬间,觉得被打扰的午休都是值得的。 一点半时,我们化完妆,穿好演出服,前往礼堂,进行最后一次彩排。 两点半时,众观众在礼堂就座,主持人抑扬顿挫地念好一句句欢迎与祝福之语。我赶忙在“茶桌”前蹲下,等待着节目的开始。 随着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众演员的心,顿时如被揪紧了一般。那凄凉的乐声,让我仿佛看到了琵琶女那一生的凄凉,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成为了一名茶客,一名见证者。“终是轮到我了吗?”身边“茶客”一个个地起身朗诵,我也站起身来,对准话筒,手臂挥舞着,替白居易诉尽心中的苦,霎时,观众目光聚集到我身上,我竟有些不知所措,声音竟变得有些颤抖,忽地,我想起之前排练的辛苦:每次,慧莲姐姐都会认真观看我们的表演并提出建议,常常会严格指出我们的错误,我必须以最神圣、最自然的状态来借助台词演绎出人物形象。 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心里很快变得平静。 声音沉稳,走台成功,自我感觉良好,慧莲姐姐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台下一片沉静,随着我们的鞠躬,台下骤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与艺术节 林忆森 12月26号,这一天对我来说必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早上操场带着雨水的湿润,不用早锻。本来应该暗自庆幸的。但是,我作为开幕式节目中的表演人员之一,这可是准备了一个多月的艺术节,所真的是太“不平凡”了,我也变得有点担心起来。 早上七点,我们去吃早饭,一天中重要的一餐,即使那一天是阴天,可我们依旧朝气蓬勃,我们便是太阳!一番早读过后,我们就要去候场了。候场也不是干站着,走走运动一下,这才是少年呐!走到校门口附近,有一些物理小发明。顿时,我们特别有一种优越感,能够最高看到这些,玩到这些,只因为我们是开幕式人员之一。别说,这些物理小发明真的有趣,彻底刷新了我对物理这一学科的认知。 八点多,开幕式正式开始。先是领导与学生代表发言,接着便是升国旗,唱国歌。再接着,正片开始了,第一个开幕式的节目是《文武之道》,向我们展示了充满当代奋斗少年感情的朗诵以及整齐威风的军体拳,军体拳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有兴趣,不妨练练?下一个节目,是我们的竹竿舞《阳光少年》,说的倒巧,在表演的那一刻,太阳真的出来了,可能太阳是被我们的活泼吸引了吧。表演完后,收拾竹竿,立马跑回去,观看我们们之后的节目《盛世中华》,表演的同学在不断的变换着阵型,可谓是真的“盛世”,如果俯视,一定会更加美丽。节目《健美操》来了,最富有青春活力的一个节目。最后的《不忘初心》,让我感触颇深,不忘记作为中国少年的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间过得飞快,终于还是谢幕了,我们向观众们、家长们挥手,挥不去这一份美好,留下的是一份期待,是一份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天的下午,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下午是《经典咏流传》,有我们班同学的表演,这一点我是特别骄傲的。这个开头节目,是我们班与9班10班一起表演的节目:《琵琶行》。一开头,我们班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开头的朗诵很容易认出来,是我们班长的声音。唱歌的,是我们的语文科代表,跳舞的,是另一个语文科代表呢。这个节目的哪里都让人陶醉,未拉幕前的朗诵,拉幕后的歌舞。 后几个节目,例如《将进酒》,《精忠报国》,《荷塘月色》,无不让人拍手叫好,毕竟这也是人家那么长时间以来的努力,“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但说实话,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语文老师参与的《荷塘月色》了。 期待两年后的自己!未来的我,你好! 我与艺术节 刘子维 艺术节在这个星期,我很高兴,因为我参加了其中的活动——“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顾名思义,就是咏诵经典,让经典流传下来,我们表演的节目是第一个《琵琶行》。 《琵琶行》是多元化的,主要有朗诵、唱歌、舞蹈,还有一位弹琵琶的,我是舞蹈中的一员。 说真的,跳舞挺难的。因为穿古装,裙摆长得可以拖地,所以不得不把裙子拉得高高的,然后勒紧,才不会掉下来。而且前期准备工作也挺困难的,因为刚开始练的时候人很少,13人,谁都没学过,只能每天晚上挤出时间反复练习,到最后仍然是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望着班主任似笑非笑的目光走进教室,然后疯狂补作业……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终于,我们的舞蹈《琵琶行》获得最佳表演奖。 不知道为什么?在《琵琶行》这首诗里,我独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细语”。因为我觉得这句诗中包含着京城女的情感,这也是我这次活动的收获之一。 这次艺术节,我扮演了三个角色:开幕式的“阳光少年,琵琶行、还有中国空军”,这次活动真的特别快乐,在忙碌而充实的节奏中度过了我这学期的生活。 我与艺术节 彭小涵 年12月26日,艺术节如期而至。 那天,阳光正好,清风正暖。艺术节开幕式,伴随着鼓号声响,就算正式开始了。那气势汹涌的《潮实诵》,道出了潮实学子应有的风貌。紧接着是青春活力的竹竿舞,我们看到的是顺利完好的舞蹈,背后却是汗水,跌倒了又重爬起来的勇气。 下一个环节——七年级“经典咏流传”,我们《琵琶行》的同学也非常用心,认真做好每一个事情,简简单单的一首歌,唱出了不同凡响的声音,平平凡凡的一支舞,跳出了与众不同的舞姿。正所谓,经典咏流传,流传永经典。 十佳歌手专场,舞蹈大赛专场,器乐大赛专场,处处都体现了潮实学子的多才多艺。 艺术节临近尾声,带走了紧张的排练,留下的却是令人难忘的歌声、舞姿、诵读。 我与艺术节 刘思涛 盼望着,盼望着,学校两年一度的艺术节终于到来了,这是我们在一个学期中最高兴的时候。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也曾举办过艺术节。那时候,不过是玩一玩游戏就过去了。可这次,却和往常截然不同,每一处细节无不令我大开眼界。 开幕式前二十分钟,初一和初二全体同学都坐在操场上,静候着艺术节的到来。等到领导宣布“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正式开幕”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开幕式极其壮观,有满怀激昂的经典诵读;有威风凛凛的军体拳;轻盈优美的竹竿舞;有绽放青春活力的健美操……每一个节目,都令观众们不亦乐乎。 当天下午,第一场是语文的“经典咏流传”表演。一走进礼堂,悦耳动听的歌声便传入耳中。在这个活动中,《琵琶行》、《将进酒》、《水调歌头》等经典古诗都被改编成现代歌曲。古代与现代两种文化相结合,让人倍感古典和清新。在表演中,观众们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无不对这些表演赞不绝口。 不知不觉,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圆满的艺术节。艺术节虽短,我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我更加热爱语文,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艺术节的快乐 张培溢 星期四,是我期待已久的艺术节,这一天可以不用学习,尽情观赏节目,欢乐无穷。 开幕式是重头戏,非常精彩,美不胜收。让我感受到了艺术节的快乐,在看了开幕式后,我的兴奋已达到了极点,也对之后的演出有了更大期待。 我特别喜欢的是竹竿舞,跳得相当精彩,那些演员们牺牲了很多午休时间,平时,我们在午睡时,总是可以听到竹竿舞的热闹声,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成就了他们精彩的表演,正像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接着,最博人眼球的应该是那群穿着短裙的白衣少女,她们热情而奔放的舞姿,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阵阵欢呼。这就是令我感到欢乐的艺术节。 开幕式后,就是正文了。更多精彩,一个接一个,真可谓是好戏连台。《经典咏流传》是我所喜爱的当之无愧的经典。主持人满怀欣喜、自信的走上舞台正前方,他们的期盼,也传达了我们的期待。第一个节目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策划的节目,只见女生翩翩起舞,还有几位儒雅的男生,在朗诵诗歌,顿时给人一种诗意飘飘的感觉,让人身临其境。演出尾声,有一首黄河大合唱,几十个人的声音嘹亮无比,生动地描述出了黄河的壮阔雄伟,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就是周四一天的艺术节活动,让我欢乐不已,整天都沉浸在兴奋与愉悦中,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我与艺术节 佘祥耿 条条黄中镶嵌着绿的竹竿,与那清脆的竹声,成了回忆。 每天星期一晚上,步过学校操场。繁星已经消失,月亮挂在天空,又不时躲入云中。我们来到音乐教室,开始训练。老师讲的动作要领,我都明白,可敲起来却手足无措。是的,我是敲竹竿的。在这五套中,唯一最难的,就是最后一套。 最后一套,需要半蹲,其姿势与广播体操差不多,如果竹竿矮了,跳舞的同学就会摔伤。每次下来,筋疲力尽,浑身酸痛。经过一星期两次的训练,我们都坚持了下来,直到动作十分熟练。 穿上鲜艳的服装,操场便多了许多花朵,五彩缤纷。艺术节那天,大家严阵以待,随着音乐声,我们开始敲。余光越过三角梅,不停地闪烁着,四周都是家长那热切的眼睛,每人都举起手机不停地抓拍,我们的心情也随着紧张起来。最后一套的时候,我们更加谨慎,不能有半点差错,汗水越过竹竿,掉在地上,我们配合得十分完美! 回想起那多少次辛苦的训练,心中感慨万分,只有努力与汗水,才能换来在艺术节开幕式的精彩表演。我努力过,我倍感欣慰。 我与艺术节 陈润臣 啊!艺术节,近在眼前啦!再过24小时,就是艺术节了! 艺术节,多么令人振奋人心的节日!艺术节,这位美丽动人的姑娘,朝我们走了过来。 艺术节终于到了!上午是开幕式,我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上完了早读课,前去看开幕式演出。啊!这是我来潮实初中部的第一次盛大活动,来参加的人多达四千人,除了我们潮实师生,更是邀请和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和来宾,操场上可谓人山人海! 升完庄严的国旗之后,操场上豪迈的声音朗诵着《少年中国说》,紧接着表演军体拳,那帅气潇洒的动作,令我们倍感佩服,这就是我们推崇的“文武之道”。我们班同学有参与竹竿舞,男生负责打竹竿,女生负责跳舞,其炫丽的舞姿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清脆的竹竿声,和着动听的音乐,令人仿佛在享受来到旅游胜地,少数民族的特急音乐和舞蹈,带给我不一样的双重盛宴。 艺术节,在我的心底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艺术节,来啦 杨然 瞧,升上初中,两年一度的艺术节如期而至了。 前一晚,同学们晚上激动得睡不着,出来窃窃私语,一想到明天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大家面前展示舞姿,同学们讨论得更卖力了。 起床的音乐一响,大家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来,飞快地套上演出服,在镜子前扭摆腰肢,打量着自己。 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完早读课,马上和伙伴们飞奔下去,等待艺术节的开幕式了。我表演的节目是“竹竿舞”。经过领导和学生代表们激昂澎湃的演讲后,节目便开始放映。首先是初二年级的朗诵,听着他们声声入耳的读书声,不禁心潮起伏。然后就是男生们喜爱的“军体拳”,“呵”“嘿”等铿锵有力的声音,使大家都知道,潮实文武双全。“竹竿舞”开始了,随着音乐的时快时慢,我们的动作随之伸张,一弯腰,一低头,一踢脚,都展现出无可挑剔的风采。 下午,令人期待的“经典咏流传”拉开了序幕。唱歌、跳舞、朗诵等形式融合在一起,十分引人注目。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的精忠报国,冼星海的黄河颂,都展现出五千年的历史演变,文化发展。 艺术节已渐渐接近尾声了,闭幕已慢慢地拉上了。而我的艺术之旅正在缓缓前行…… 属于我的艺术节 黄文泓 年12月26日,一个非同寻常的星期四。早上起床,洗漱完,穿好校服来到教室,大家读着书,气氛明显和以前不同,因为今天有一个校级活动——艺术节。 今天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早上是隆重的开幕式,下午是艺术的正题之一"经典咏流传"决赛,而我的主场,便在观众席了。 今天的树格外翠绿,微风吹过,风中伴着一丝淡淡的花的清香。花圃中的三角梅十分艳丽,就连平日觉得没什么的教学楼,在今天,也变得辉煌、壮阔。 "请七、八年级的同学迅速排队到操场。"广播通知使整栋楼变得活跃,来到操场,待所有同学做好后,学校领导宣布:"艺术节现在开始!"操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开幕式,有三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节目。第一个节目,军体拳,七年级男生精英穿着整齐的军装,在操场上尽现男儿气概,似那挺拔在校园两侧的白杨。第二个节目,健美操,只见七年级的女生舞蹈精英们穿着一件件蓝白相间的短裙,在操场上尽显风采,那曼妙的舞姿,似那翩翩起舞的蓝白蝴蝶。最精彩的节目,当然是竹竿舞了,一组由八个男生、十个女生组成,男生拿着竹竿蹲在下面耍弄,女生在竹竿的缝隙中跳动,似鱼儿在水面跳跃。 午休过后,我们又来到"经典咏流传"决赛现场。决赛节目众多,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我们的语文老师——慧莲姐姐与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合唱的歌曲《荷塘月色》,那一首《荷塘月色》,承载着的不仅仅是那一首歌曲,还承载慧莲姐姐对语文的热爱,一词一句,突显出慧莲姐姐对语文的深情。而我,则负责在场下欢呼鼓掌。 学校的艺术节,不仅是学校的活动,也是我们的艺术园地,更是我们的狂欢节日。 艺术节 陈鲲杭 就在这个冷酷的寒冬,预热了大半学期的艺术节便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开幕式时,我也没什么印象,天是阴的,地板是湿的;只是搬把椅子,看着操场另一边推搡着的家长们,瞅着二十余米外,着花花绿绿彩衣的同学蹦跶,几个演员匆匆跑过,于是没了。呵!开幕式是给家长看的!甚至有人说:“就只有地上一滩滩的水和操场那边的家长好看。” 下午的经典咏流传,倒有我的演出。就因是第一个节目,我们先回宿舍冲凉,那水真真的凉,再跑到操场上玩,吃完饭,化完妆,便早早的去礼堂候场表演。 表演时是切不可戴眼镜的。在后台,我看着一队队同学走入,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油然而生。但上了场,竟发现近视有助于缓解压力。台上台下的一千人便没了五官。我梦一般地念完了台词。 只是,让我不解的是,我下了场,不用再排练的放松感与莫名的虚无感同时产生。 我与艺术节 彭思涵 展示自我,放飞自我,尽在艺术节。它,使我们领会到艺术背后的艰辛;它,使我们领略到艺术舞台的风采。 起初,我心里有一股春风,吹动成长的小船,竟然主动报名了《琵琶行》,原以为从报名到表演的时间跟平日一样,不用费太多时间到这个节目上,没想到却天天被拉去加练。 我对《琵琶行》一开始充满了敬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多么真实的写照。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后,我们站上了艺术的舞台。我们是第一个节目,是观众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9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咽炎的验方及熏洗雾化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