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交流QQ群 :决心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http://www.prdk.com.cn/chaoliu/xinchao/1433.html
时间:年5月8日晚7:00-9:20

参与学习同学:肖清、王娟利、吴文彬、巩振海等45人。

一、授课内容纪要

1、干姜药解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辟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特性是散,往外走,解毒,比如广东等地蒸鱼的时候会用到,呕吐的时候都会用到,比如小半夏汤。

干姜:收,在中间守住。

炮姜:有止血的作用(干姜放在锅里炒,炒到焦黄,有些偏黑就可以用了,用铁锅即可以炒)。

2、甘草——药中国老,起到调和的作用

里面很黄,表面是红色,并且折断后撒出粉来的品相最佳。

甘草以根入药,因味甜而得名,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近1/2的止咳类中成药含有甘草,使用频率为中药之首,这是因为甘草不仅能祛痰止咳,还能在药方中发挥调和诸药的作用,素有“朝中国老,药中甘草”的美誉。大量的药用需求使得中国的甘草资源曾一度告急。所幸,在人工种草和围栏护育的双重努力下,顽强的甘草很快恢复了生机。

甘草是在我们日常用的最多的一味中药,基本上我们开出的药方里面很少没有甘草的,并且还有一个方就是那甘草汤,就是一个甘草汤。甘草汤是治疗少阴喉痛咳嗽,如果用来泡一些水,然后你就感觉到确实是很甘的。甘草的颜色外面有些偏红的是品质特别好的,还有一种就是偏黑的。根据不同的产地有不同的形态,目前市场上新疆的甘草比较多,也有一些甘肃的、蒙古的,那大家比较认可的就是甘肃的相对比较好。

3、甘草传说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他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又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等着丈夫治病,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来咬上一口,觉得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药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肿胀之病。此后,草药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肿胀时,均使用这种“干草”。由于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成人喉咙痛都是少阴病,小孩喉咙痛是少阳或者太阳病的比较多,所以一般成人喉咙痛喝点甘草水,还蛮有效的。

4、甘草药解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膀胱、胆、三焦

寒热:寒症+热症的合称、邪气的寒热性质、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邪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

脾胃主肌肉,后天可以补先天,肉皮可以补到筋骨。

金创肿:古代金属利器受伤了,就是金创,甘草有解毒、去肿消炎之功效。

《金匮要略》中所用几乎全是生甘草,《伤寒论》中几乎全是炙甘草,这个是有点奇怪的,可能在流传过程中有所失误。同一个方,在《伤寒论》中用炙甘草,在《金匮要略》里却是生甘草,比如苓桂术甘汤就是这样,一般来说我们以《伤寒论》里使用的为准。

炙甘草的炮制法:

药用的三种形态,第一种是生甘草,第二种是炙甘草:用甘草、蜂蜜,放一些水和蜂蜜和在一起,浸泡10-20个小时,第二天在到锅里炒干,用2-3年都没问题;第三种是炒甘草:伤寒论里说的炙甘草就是炒甘草,我们诊所用这种最多,为什么嗯?因为放了蜂蜜的甘草不是很容易运化,并且外面的很多做法是加了假红糖来炙的,因为蜂蜜成本较高,效果反而不好。炒甘草的做法就是放在锅里,不用油,直接炒制出来。

我国四川陕西出产,江苏福建亦有,日本种植颇多,茎高二三尺。

味甘性平无毒。

甘草为调和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毒,补脏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甘草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其色之黄,味之甘,迥出地黄与甘之上,以是协土德,和众气,能无处不到,无邪不祛,此所谓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土为万物母,凡物无论妍媸美恶,莫不生于土,及其败也,又莫不归于土。化为生生之气,则所谓能解百药毒,安和七十二种石千二百种草也。人之气犹物之气,和顺者,其妍美也,急疾者,其媸恶也,尽化急疾为和顺,经脉自然通,气自然滑利,于是肌骨坚,肌肉长,气力倍矣。特甘性缓,甘弥甚者,缓亦弥甚,凡一身之气,因急疾为患者,能调之。

甘草中黄皮赤,入脾而兼入心,此泻火之说所由来也。在仲景书有二端,一者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少气,栀子甘草豉汤主之;一者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解毒,恐即是和药性之一端,虽亦有是理,然其中别有精妙,非和药性所能尽者。如前所谓凡物无论美恶,入土即化者,此其一也;金匮要略云,凡诸毒,多是假毒以损元,知时,宜煮甘草桔梗汁饮之,通治诸药毒。

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今曰金创肿,则金创之肿而未脓,且非不合者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等药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余皆更少,则其取意正兴本经吻合矣。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反有甚于痈疽者。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泻火和中。

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乃两书百二十方,伤寒论用生甘草者,不及十之一,金匮用炙甘草者,亦不及十之一,甚有同一方,在伤寒论则炙用,在金匮要略则生用者,是知古传讹者多矣。如本经别录主治,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

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耆同,但黄耆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5、倪师说本草——甘草

几乎每一个中药方中都会看到甘草,《神农本草经》里说甘草:味甘平、看到“甘”味的药能够补、缓、和,入脾脏,坚肌肉,解诸毒。过去河西走廊、沙漠边缘的这一代,四川、陕西都有,也可以培植。

甘草除了补气血之外,还可以解百毒,我们常常开处方的时候,如果药方有毒性,就把甘草放进去解毒性,中医过去就知道药物的相克和解毒,所以中医是非常科学的,科学就是累积下来的经验。

甘草,如果是入和剂,增加补药的力量;如果是入汗剂,主发表,可以发汗。比如我们用一味药,发汗解表,病在表的时候,会有肌肉痛、皮肤痛,但没有汗,药吃后发汗,没有甘草的话,胃的津液会变成汗发出去了,感冒好了,食物堵在肠胃里面,这个时候放甘草进去就可以缓和它,产生很多津液。再比如,两味药,一寒一热,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放甘草。甘草能够缓和,当我们用峻剂的时候,如果怕药太过,可以加一些甘草,让它慢一点。诸位记得我的话,每一味药都是一样武器,武器合起来怎么用就是你的战术,你的处方就是你的战术,要了解什么时候可以用甘草,什么时候要把甘草拿掉。比如紧急的,腹水积水,肚子很大,要赶紧把水排掉,你还加甘草啊?缓,不行。你要让它峻下,如果排水利水的时候,要把甘草拿掉,病已经很急了,那就不能加“缓和”的甘草,要因时因地制宜,老师,甘草不是利小便?不行,因为甘草会缓和,我们要赶快把水排掉。结果你在那边用甘草说慢一点,比如说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很凶啊,我们希望他吃下去,一剂下去,三个小时统统结束了,吐泻统统完了,结束了对不对?老师,我放甘草,结果你岳母吐泻六个小时,她一定责备你,所以这个时候不要加甘草,你了解我的意思吧,张仲景很聪明啊,既然我们要峻下,要汗吐下,快一点让它结束,就不会用甘草。所以说不是每个药方都要用甘草。但是有时候需要加甘草下去,轻重缓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经方里面有个桔梗甘草汤,专门治疗肺里的脓疡,本来肺里面化脓(讲白了就是肺癌)吐不出来,桔梗甘草汤下去,会吐血出来,本来是吐白沫,现在会吐血出来,慢慢地肺的容积会回来,因为咳久了以后,肺的气管会破裂,里面会有淤血,所以我们开处方除了开止咳祛痰去水的药之外也要加入活血化瘀的药,不然的话,淤血在里面不出来还是会造成肺的障碍,肺的容积没有办法回来,病人还是会短气,还是会咳嗽,所以我们会开一些活血化瘀药在里面。像甘草,能够吐肺的脓血,所以也要加入甘草。

解毒也会用到甘草,历代会用生甘草解毒,生姜也可以解毒,生姜解半夏的毒更快,几乎是放到嘴巴里就解掉了,甘草相对较慢。吴克潜讲过去用甘草解金石的毒,比如食用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太多导致中毒了,中毒的症状大部分是皮肤痒、红疹、舌头麻、头皮发麻,甘草解金石类的毒效果最好。服甘草的方式,用甘草片煮水或者甘草粉吃下去就可以。

唐容川在《本草问答》里把甘草和黄芪做了区分,非常地正确,这里讲得非常好。甘草生用和炙过用这两个不太一样,生用甘草取它的气是平的,比较平缓和温和;用炙甘草,取它益胃,使胃气上升,像炙甘草汤。甘草我们用蜂蜜来炙(炒),炒过后味道很厚,有焦糖的味道和颜色,这个“焦”是入心的,所以炙甘草汤在经方里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心动悸,心跳的很快,无法停下来,或者是跳跳停停,炙甘草汤主之,一共九味药在里面,当然是重用炙甘草。甘草炙过实际上是强心的,强心的原因是它强脾胃去了,土再炒过,再加上火烘焙过,蜂蜜炒过后等于是焦糖的味道,很浓稠的味道,这时跟生甘草的功能就不太一样,解毒的时候我们用生甘草,你不要用炙甘草去解毒,生用甘草取它性比较平,我们不需要那么强烈的,需要温和的,用生甘草就可以,若是治疗心率不整、动悸非要炙甘草,生甘草不堪用的。所以才会有炙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这两个,用的时机不一样。一般来说,治疗心脏的时候我们用炙过的,病人呈现虚寒的症状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炙甘草。一般的病人如果比较缓和,就用生甘草。

《药征》讲甘草主治急迫,这个是日本的经方家东洞吉益,里急的急痛,急痛时甘草可以缓,甘味的可以缓,它可以止痛,缓。如果一个人,他常常筋抽痛,筋在抽或者拘急的时候,急食甘以缓之,甘是甜的,可以缓它,缓的功能可以止痛。

徐灵胎说甘草生用能够泻火,解毒要炙用,实际上各家的看法有些不一样,一般我们用甘草解毒时就用生甘草就好,生甘草力量大,速度快。

有关禁忌,中满或中湿的人,喝酒的人、肚子胀满的人都不用甘草。就是刚才讲的,我们急着要排水攻水的时候,你把甘草放进去,就会缓,排不出来。像温病派的六一散,滑石用六,甘草用一,诸位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湿热,不是很严重的积水,滑石比较寒凉,对应热证。很急的排水我们不用甘草。

刚刚美云问抽筋的话喝什么好,抽筋是肝血不足,要治本的话,肝血要补足,经方里有小建中汤。女性配合月经的问题,补肝血可以用当归芍药散,还有一个有补血作用的是当归四逆汤。这三个方是根本性的治疗方。但如果抽筋已经痛的不行了,想晚上睡的舒服些就服用芍药甘草汤,芍药和甘草各4两,煮完喝下很快就会有效果。我妈年纪大了,也常会抽筋,我给她煮芍药甘草汤喝了,第二天起来就说昨天晚上睡得好点,但是老人家的病总是暂时解决了,只能有些好转,痛还会再出现。

我们上课还没有进入到临床,推荐《名医经方案》,北中医的聂惠民老师所著,建议师友们都买来读一读。

6、模拟临床

我们上课学了这么久了,还没有进入临床,连模拟临床还没有进入,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医案,模拟治病,把一些医案讲给大家。推荐《名医经方验案》这本书,不过已经绝版了,是北中医的聂惠民老师所著,这本书把经方里面能见到的医案都收集来了。建议师友们都买来读一读。上次我推荐过曹颖甫的《经方实验论》是大家公认很好的经方录(曹的学生是姜佐景,姜的学生是倪海厦)。

桂枝汤医案一(曹颖甫)

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恶寒),反加甚。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主证),当予桂枝汤原方: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又次日,未请复诊。后以他病来乞治,曰:前次服药后,汗出不少,病遂告瘥。药力何其峻也,然安知此方乃吾之轻剂乎!

或谓仲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惟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愈者。(就是解释这个医案如何用)

柯大哥补充:医案中重要的几句话(加粗)风伤卫,汗出,怕风吹,脉应该是浮缓的,怕冷,头、手足有汗,我们通过主证判断这个人是脉浮缓的。

曹颖甫曰:仲景非不言病因病理也。夫邪风外乘,乃病中风,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此非病因乎,卫不与营和,乃自汗出。风中肌肉,着于营分,而卫气不伤,故卫强而营弱。行水之卫气不伤,故毛孔自能出汗,行血之营气受困,故肌腠不能作汗,致皮毛与腠理显分两橛,而不能相合,故曰不和。不和者,不合也。用桂枝汤以发肌理之汗,而营卫自和矣。此非病理乎,读书能观其通,则思过半矣。

二、讨论和提问(一)主持人开场白

张眉:目前已经是第九次学习,一直在学习第一章,大概还需要2个月左右可以学完,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耐心。今天有几个新同学,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学习小组(略)。

欢迎新同学,我们期待同学们通过深入、连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既然投入了一些心力,就不要只是围观和打酱油。北京有很多学中医的人,但没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免费带领大家学,柯大哥这样有心得和经验的人带着我们一起学习非常难得,目前我们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火种已经撒在了很多地方,大家一起努力。

(二)提问和回应

1、雷生提问

①外面买的炮姜和我自己炮的姜不太一样,外面卖的炮姜颜色比较淡,一点没有过过火的迹象,但是很轻,是因为制作上不一样吗?

柯大哥:是因为炮制的方式不同,现在大的药厂是用烘炉给烘起来的,容易鼓起来。如果是要止血效果好的话,就需要焦一些,炒得发黑一些。

潘洋:你自己用炒锅炒,不是恒温的,姜的受热面不同,所以不可能每个都炒得很均匀。外面药厂用烘炒机,椭圆形,是用电的,温度均匀,所以出来的颜色比较均匀。目前有一些争议,有说法认为工厂的用电加工的方法达不到原来用火炮制的药性,就比如羊肉串,用电烤或火烤肯定不一样。外面的设备也有采用传统炒制方法做的,但出来的就会是焦黄不一的,但目前仪器设备是成为主流趋势的,不用人工控制,每次量很大,成本低。

②召民兄,你做炙甘草是蜂蜜里加点水,把甘草泡一晚再炒,是吧?

柯老师:是的,这是做炙甘草。我自己是炒甘草比较多,因为有医家说蜂蜜有些聚湿。

2、李会华:小时候用过甘草片止咳,但后来我听说甘草片不能吃太多,过量会有副作用,是否有一些禁忌或者量上的限制?

柯大哥:首先,药肯定不能当饭吃。其次,甘草药性还是比较和缓的,每天用2-3片泡水喝喝一般不会出问题。如果是配合其他的药,有一些制衡的,基本问题不大。但如果是把甘草提纯,制成药剂,用量过多的话肯定会出问题。

潘洋:甘草片不是甘草,是把甘草中镇咳的成分提出来,应该是甘草甙。任何一个中药它都是多成分的,可能几千几万或几十万种成分,现在一些人把他认为的有效成分提出来……现在中药制业有很多问题,就是它只是把其中的某一部分给提出来,甘草片是把甘草中镇咳的那一部分给提取出来,用化学试剂、人工的方法提出来,然后再添加其他成分压制成片。甘草片其实是不能多吃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像你说的吃多了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第二,甘草片有成瘾性,成瘾性并不是因为甘草,是因为甘草片中还添加了一些东西,具体的是什么成分我不确定,反正甘草片是有成瘾性的。所以你现在你要去药店买甘草片的话,没有医生处方是不卖给你的,因为有人发明一种方法从甘草片中提取一种成分,然后能把它做成类似于迷幻剂的、类似轻微毒品的东西,不算毒品,但是有类似功效,如果有吸毒者买不到毒品,就可以用这类东西顶一阵儿。所以有人用这个来牟取暴利,大剂量的买甘草片然后提纯,拿制出来的东西去卖,可以跟黄金一样价格。所以甘草片属于处方药,必须经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很多中成药都不是原来的中药饮片了,再比如黄连素,黄连素和黄连是两个概念,它只是黄连中的某一部分。

3、杨海峰:保元汤我搜到了2个版本,一个版本里有肉桂,不同处方有何差别?

柯大哥:我们一般用有肉桂的,肉桂补命门,白术补带脉。如果这个人肚子比较大,用白术合适;如果不是很胖的话,气不是很好的,就用肉桂的方好点,而且,有肉桂的味道也比较好喝,白术味道不是很好。

4、陈民纳:平胃散小孩子用的话,是一剂5克,分两次服,还是一次5克,一天服两次?

柯大哥:是一次5克,一天的话就是10克,记得要把药渣喝掉。

5、杭龙:女儿21岁,读大三,有耳鸣的症状,有没有什么办法?

柯大哥:如果仅仅耳鸣,没有告知其他主证的话,是没有办法开方的。要问她,耳鸣的时候,太阳穴是否有痛的情况,耳朵有没有痛,早上是否有口苦的情况,等等。

柯大哥问一系列问题,杭龙女儿答:早上起床无口苦症状,不头晕,没有累的感觉,小便正常。说话及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会耳鸣,睡觉起来后会感觉好一些。喝水不是很多(一天毫升左右),晚上一般11-12点之间睡觉。如果写很多作业的话会感觉有些累。

柯大哥:看舌头比较寒,可能跟少阳和肝胆郁结有关。耳鸣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肥胖的人,平时感觉容易累,水湿重、肾阳虚的人;第二种是青少年,父母啊各种期望比较高、压力太大的人,很可能是少阳气机受阻,因为耳朵这个地方是少阳经经过的地方。我初步判断,杭龙女儿应该是少阳经的方向,但还是要填写一下问诊单,把舌苔也拍清楚些,再做仔细的判断。

6、艳霞:我父亲觉得胃不舒服,有股气往上走,下不去,自己难受时会吃点姜感觉稍好,尤其饭前的时候,胃胀明显,感觉有气堵着。以前是十二指肠溃疡,肚子偏右不舒服,早上6点左右就会跑厕所,有腹泻症状。

柯大哥:需要发舌苔。以后建议问具体病症的,把问诊单填写一下,然后服药后要反馈,不管好转还是没好转,以后要主动把医案整理出来给大家看,作为学习资料。

7、李亚利:我平时气短、容易口渴,干姜对我这种是否有用?我最近还有岔气的症状,比如弯腰捡东西起来就得特别小心,要不然感觉就会岔气。

柯大哥:你平时讲话多不多?

李亚利:不是很多。有时候讲话多的话,我一松下来就得要喘口气缓缓。

柯大哥:短气,气不足,这就是大气下陷的表现,可以喝保元汤+生脉饮,这是保健方,长期喝是没问题的,会感觉舒服。尤其目前这个时代,讲话多的人容易大气下陷。

李亚利:每天下班回来路上感觉特别累。

柯大哥:建议中午睡个午觉。

李亚利:我属于易胖型的人,可以喝真武汤吗?

柯大哥:喝真武汤有效果,去水气,对于体胖的人是一辈子都离不开的,副作用是喝时间长了,有些上火,比如感到眼睛干涩的话,那就稍停一阵,中药不会那么夸张,不会马上有很剧烈的反应。或者可以买一些猪五花肉做来吃。北方人爱吃的那个肉皮冻,可以补阴,但不要太凉,可以配合真武汤吃。后面我们会学到猪肤汤,就是猪皮做的,非常补阴。

(四)新入群同学简介

本期新加入的同学是肖清、巩振海、王娟利。(自我介绍略)

在结束时张眉提醒大家如果要问诊,先认真填写问诊单,这样柯大哥可以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有利于诊断。问诊学员也要做好用药反馈和医案整理,以便我们积累医案供大家学习和讨论。这些实际案例,我们也可以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