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3220.html

中医说:无固定之方,也就是说,古人留下的一首方剂,不管是千古名方还是验方时方,在实际运用中,大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变化。有的需要去掉某些药味,有的则需要加入新的药味,这就是中药方剂的“化裁”,也称为“随证加减”。

那么,随证加减到底有哪些内容呢?

名医施今墨曾说“有是证用是药”,意思是说,有这样的证候才用这样的药。大概就是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这样的基础理论来实现的。

既然是有是证才用是药,我们就应该可以推理出,各种名方都不是从阴阳五行推理出来的,而是实践出真知,从自己遇到的具体证候与症状,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去结合的结果。

所以,如果证候比较单一,那所组成的方剂就会简单,如果证候复杂,组方的药味也会繁杂起来。

从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的话,任何经典名方,也包括伤寒经方,不仅药味可以被加减,药量同样也是可以被加减的。

就以桑菊饮来说,原方的组成有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

但在实际运用时,如果发现气分的热邪较盛,就还可以加入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如果咳嗽明显,则可以加黄芩、桔梗;吐黄稠的痰则可以加入瓜蒌、桑皮、贝母之类。

再选一首经方举个例子,很多经方派的人士更提倡经方要原方不动使用,才能更获良效。

比如桂枝汤,万方之祖吧,绝对是经方里的经典,原方的组成很简单,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再加甘草。

这样的桂枝汤,如果遇到虚劳腹痛之证,显然就会加入饴糖和黄芪,成为黄芪建中汤了。

因此,尽管经方的组成一般非常精练,但同样也是可以进行化裁的,一个原则就是:随证加减。也就是根据遇到的具体证候和症状,取原方调治其主要病因,改善主要症状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一些辅症配伍其它的药味。

说到随证加减,更常用的还是多证同治,也就是同时出现多个证候的表现,这时候怎么办?

因为病因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某首方剂在千百年前创立,病因在千百年后也会发生变化。

尤其是病者的情况,有虚有实、有老有幼,这时候如果墨守成方,就难免会有力所不逮的感觉了。

这就是多证同治,有什么证候就用什么药,不受药性的限制,诸如历代医家提出的如寒热并用、补泻并用、升降并用,以及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等等。

一个原则就是主要在合理的配伍组合,灵活变通用量,这就是方剂配伍中的“佐使”,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半夏泻心汤,也是一首千古名方了,原方组成有:半夏、黄芩、干姜、党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从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我们就可以找到,干姜和黄芩,说明它也是一首寒热并用的方剂,黄连和党参,说明它同时也是一首补泻同用的方剂。

如果是痰气交阻的痞满之证,半夏泻心汤就需要适当化裁加减了,可以加入佛手、青皮、吴茱萸、厚朴、陈皮、枳壳、柴胡、白术之类,以增加健脾化痰、理气化痰的功用,更有了升降并用的概念了。

总而言之,我们在实际运用方剂时,随证加减是说得最多、又最难以做好的一个原则,这也是中医辨证思想的体现。对于医者而言,就需要更广泛的思路,才能避免生搬硬套,做到灵活运用。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才知天下无方可用。这就是中医对“方剂化裁”最形象的比喻,“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