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底,山东省标以下贫困人口1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50.1%,患大病或慢性病的占44.6%,身患残疾的占14.6%,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2.2%。这部分群体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最需要着力攻坚的重点人群。按照十九大提出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部署要求,山东聚焦聚力特困群体精准脱贫,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促进脱贫与帮助解困相结合,综合施策细腻操作,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

精准帮扶因人施策

确保特殊困难群体能脱贫

一是能够干活的家门口就业。创新发展思路,结合实施产业、就业扶贫项目,采取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庭院经济、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来源。积极推广“扶贫车间”“庭院经济”“大姐工坊”等,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全省建成各类“扶贫车间”个,吸纳以老年人、家庭妇女为主的12.6万贫困人口就业。发展“大姐工坊”多个,带动4.59万贫困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淄博市建成桔梗加工、拖把制作、掐丝珐琅等居家式扶贫车间个,惠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人,人均月增收元以上。

二是不能劳动的分好“蛋糕”。创新收益分配方式,实行差异化分配,重点向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倾斜,切实分好收益“蛋糕”。日照市岚山区实行产业扶贫项目“大级差”收益分配方式,把贫困户分为特困户、困难户、一般贫困户三类,实行5:3:2差异化分配,使收益分配变的更加公平公正,解决了“摊大饼”“搞均分”等一刀切分配的问题。各地积极引导特殊贫困群体将承包地、闲置房屋、宅基地使用权等,通过托管、流转或入股的形式,交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定期享受分红收益。淄博市探索“以房养老”扶贫模式,流转贫困老年人的房屋,统一打造精品民宿,开办农家乐,所得收益一部分给贫困老年人分红,一部分用于支付贫困老年人日常养老支出。目前,已建成“以房养老”模式村6个,惠及贫困老年人50余名。

三是全体特困人员兜住政策底线。在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省定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基础上,各地出台教育、医疗、助残等综合性措施,保证贫困人口特别是特殊贫困群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01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42.74万人次,参加高考的名“寒门学子”全部录取入学。泛海集团连续五年每年捐赠0万元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对患病贫困人口实行“八个一”工程和“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为.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年理赔3.5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3.18万人。年全省贫困户危房改造4.85万户,其中80%以上是老弱病残。东营市推行“两建一推六保障”,通过建立扶贫基金、建设扶贫关照中心,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实施低保、教育、医疗、住房、助残、慈善六个方面的政策兜底保障,切实解决特殊贫困群众实际问题。

2

多方联动综合施策

送给特殊困难群体好生活

各地细化帮扶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生活上给予照顾,感情上的实现慰藉,着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是邻里互助“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爱心捐助等形式,聘请贫困妇女为养老护理员,与一个或多个孤老贫困人口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烧菜做饭、卫生清扫、拆洗衣被、陪护就医等日常护理照料,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乐陵市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提供专岗,“一拖三”结对照顾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以“公帮穷”带动“穷帮穷、穷帮弱、穷帮老、穷帮病、穷帮残”,截至年底全县开发扶贫专岗个,服务贫困户户、人。

二是幸福大院“养”。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办法,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房屋,新建或改造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全省建有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多处,供养贫困人口12万多人。日照市推动建设幸福小院,设立互助养老工作站,统一配备厨具、洗衣机、床铺、电视、棋牌等各类设施,实现小院子供养、大集体关爱。聊城市按照“八个统一、三个靠近”(八个统一: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统一管护、统一购置家具;三个靠近:靠近村委、靠近村卫生室、靠近村文化大院)的原则,统一筹资免费为贫困户建设新居,为贫困户居家养老提供基础条件。

三是志愿组织“服”。各地精心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利用各级文明办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组织动员各类志愿者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形式,为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提供生活照料、爱心捐助、亲情陪护、精神关爱等“菜单式”志愿服务。实施“金晖助老”青春扶贫志愿者行动,全省共招募志愿者名,结对帮扶88名贫困老人,开展服务次,累计服务时间达18.9万小时。

四是爱心平台“聚”。发挥扶贫基金会、慈善总会等平台作用,广泛接受社会捐赠,建立爱心众筹公益捐赠平台,把捐赠物品纳入平台统一登记、消毒、储存、管理,按需配送贫困人口,及时解决贫困老年人的衣食之忧。各地探索实物化供给模式,定期定点发放蔬菜、米面粮油等食物,让他们足不出户实现基本生活需要。各地开展的“过暖冬过好年”活动,两年先后惠及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6万人次,让他们寒冬有暖被、过年吃上肉。临沂市重点推广“爱心超市”和“爱心众筹平台”的经验做法,为贫困户提供实物化供给。目前,全市已设立爱心超市9处、爱心众筹平台20处,累计接受社会捐助物品90多万件,受益贫困老年人5.3万多户。泰安市东平县启动实施助餐扶贫项目,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做饭存在困难,且法定抚养、赡养人没有能力照顾的贫困户,县里配备了统一的送餐车和送餐工具,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服务,送餐到家。

3

激发内力补齐短板

鼓励特殊困难群体有信心

山东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特殊贫困群众心里热起来、精神抖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

一是红色精神激励,提振贫困群众脱贫精气神。把沂蒙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引擎”,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宁肯苦干、决不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通过开展宣讲、送政策下乡、编扶贫手册等,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把沂蒙精神植入贫困群众心中。发挥身边脱贫典型引路、示范、激励作用,宣传靠卖豆腐脱贫的“懒汉”臧章建、通过养殖长毛兔“光荣脱贫”72岁老人徐美凤、身残志坚的农村“电商达人”孟宏伟、双腿瘫痪用键盘敲出脱贫路的淘宝管家黄允强等,让他们登电视上报纸,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二是传统文化滋养,树立孝善养老社会导向。注重传承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文化积淀。把孝德文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引导子女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倡树良好家风。实施“四德”工程,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成立养老理事会、签订养老协议,孝顺的登红榜,不孝的上黑榜。各地通过子女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在村级设立孝善基金,子女每月缴纳—元,由基金按比例给予10%—15%的补助,定期发放钱或实物给老人,让他们的生活有实质改善。全省建立各类孝善基金个,募集资金2.53亿元,惠及老年人62.35万人。

三是先进文化引领,重塑乡村文明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村落细落小落实,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转化为过上美好生活的新动能。积极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全省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8.6万余个,建立“喜丧大院”“村民礼堂”等红白事办理场所个。沂水县实施农村公益性公墓改革,年共有名贫困人口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节省费用2.5万元,有效解决以老年人为主的困难群体“死不起”的问题。试点建立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传思想、习理论,传文化、习礼仪,传新风、习美德,传知识、习技能,传情怀、习关爱,打造“红色牧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全省个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室,定期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老年贫困人口不同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

4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实现特困救助帮扶常态化

山东各地围绕老弱病残脱贫解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出台政策措施,建立起完善帮扶的长效机制。

一是推动创新制度落地。及时总结各地孝善养老、精神扶贫、健康扶贫、资金循环使用、精准扶贫理事会等经验做法,把制度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省级层面制定包括对市级党委政府、成员单位、扶贫系统的考核办法等在内的30多个制度办法,推动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弱病残脱贫落细落小落具体。各地先后出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办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办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下发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脱贫管理办法。济宁市将农村精神病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硬仗中硬仗”,制定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和《实施方案》,兜牢筑实贫困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关爱网。

二是制定地方标准规范。省扶贫办联合省质监局制定“扶贫车间”“村级扶贫专岗”等地方标准,明确扶贫车间建设的基本原则、运营管理、资金筹措、用工来源、收益分配、各级职责,明确扶贫专岗主要为深度贫困的老弱病残幼孤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就医护理、助残服务、代办事项、情感疏导等。定尺子,树规范,推动老弱病残脱贫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建立专业队伍实施。各地成立由贫困户代表和老干部、老党员、新乡贤、致富能手组成的精准扶贫理事会,全程参与脱贫攻坚。挑选头脑灵光、熟悉村情、勤快踏实的贫困群众担任扶贫联络员,登门入户讲政策、听需求、办实事,当好贫困群众的“眼、嘴、耳、腿”,做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群众勤务员。枣庄市峄城区为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全部配齐扶贫专干,已为名失能、半失能人员解决生产生活难题项次,帮助五保老年人、残疾人代办事项件次;日照市东港区创新“扶贫助弱·一键解困”模式,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整合农村养老护理员、结对帮扶干部、责任医生、爱心加盟店、社会志愿者等队伍,贫困老人可一键转接服务热线,帮助解决紧急情况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潍坊市峡山区成立绿康源、福乐源2家集中供养机构,培育为民、益民等6家居家护理服务公司,对失能人员进行专业的照顾和护理。

THEEND

来源

山东扶贫

赞赏

长按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白癫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gx/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