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老小区改造、小游园建设等,一系列创建成果明显,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

老小区改造“居民点单”

10月2日,走进长龙二村小区,新一轮老小区改造正在紧张施工,小区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洼到平,绿化由粗到精,小区“颜值”明显提升。“小区现在住着心里特别舒畅。”“停车方便,绿化精致,房子漂亮!”居民们纷纷称赞道。

“今年5月,长龙二村老小区改造工作按下启动键,改造涉及小区内25栋楼。”长龙二村党总支书记吴金如列举了一串数字,见证这个社区硬件的提升:15余盏路灯、余平方米道路硬化、55余个新增停车位……

今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和标准比往年都有很大提高,整治内容包括雨污分流、化粪池清淤改造、打通消防通道、加装智能门禁系统等,真正从功能上满足群众居住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给建筑物“穿衣戴帽”。

改造硬件,更要提升软件服务。对这一点,团结新村老小区居民黄亚贤感受深刻。

团结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空中线缆纵横交错,地下化粪池说堵就堵,道路坑坑洼洼、狭窄难行……“我们那5幢房子,一个房顶一个式样,墙面东落一块,西补一块。更要命的是,花坛里散养的鸡鸭猫狗到处跑,出去散个心,回来一肚子气。”说起小区的痛点,黄亚贤能列举出不少。

随着改造的推进,社区面貌逐渐焕然一新。“最舒心的是,垃圾有人清理了,出现矛盾纠纷有人解决了。”黄亚贤说。在兜底服务的基础上,社区实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清扫保洁、化粪池清污、治安巡逻、维护绿植、路灯管护等多项服务,让老旧小区居民省钱又舒心。

据悉,今年我市老旧小区系统化改造项目计划有19个社区的24个小区,惠及居民多户,共计万平方米。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让居民参与到项目征集和立项建议中,自己决定“做不做”“怎么做”,实现老旧小区自选改造项目的“居民点单”。

小游园建设“遍地开花”

10月1日,在惠萍镇兴惠小区南侧的小游园内,香樟、造型松等林木已经栽种,活动场地、景观小品等设施也已建设,整个小游园只剩下收尾工程,即将对居民开放。

而在兴惠小区北侧、惠萍镇的河湾村水生态小游园,这个小游园已于今年6月份对外开放。小游园内榉树、香樟、罗汉松、五针松等景观树,形成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绿地景观。小游园两侧的河湾中横河水面清澈,波光粼粼。

数月前,这里还是个“脏乱差”的荒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让荒地“点石成金”成为了广大村民的期盼。惠萍镇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新建一个水生态小游园,提升改善周边群众生活环境”纳入到了镇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难点问题清单。历时3个月时间,将这片荒地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建设成为了水生态小游园,让村民能够开门就见绿、推门就入园,为他们休闲小憩提供理想场所。

“以前这里是临时垃圾堆放点,如今建成了小游园,以后天天晚上可以过来散散步了。”说起家门口的小游园,家住河湾村9组的村民徐爱华连声称赞。

据悉,近年来,该镇利用街道转角、村集体建设用地、园区公共区域等“见缝插绿”,建成“口袋公园”20多个。让“口袋公园”融入到村民生活当中,让杂乱无章的边角地旧貌换新颜,成为点点绿洲,让周边村民出门后有绿、有景、有花、有树荫,提供良好的观赏、休憩和停留空间。

“每家净”打造美丽庭院

宅前的小院里栽满姿态万千的花草,娇艳的桔梗、整齐的红花继木球、生气蓬勃的红枫错落葱郁,摇曳生姿……东海镇显中村九组黄亚群家一片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东海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切口,纵深推进“每家净”工作,外筑“美丽乡村”,内塑“美丽庭院”,奏响了绿色东海、和谐东海的动人乐章。

为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东海镇印发《“每家净”工作考核办法》。村级“洁净庭院”“美丽庭院”评比以庭院净、居室净、厨厕净、身心净的“四净”标准,动员全镇村民守好阵地、扮靓家园,共同实现“家里家外干干净净,屋前屋后清清爽爽”的目标。各村通过上门发放倡议书、制作宣传标语等方式,全方位向村民介绍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洁净庭院”“最美庭院”创建的知晓率及参与率。

为表彰先进,东海镇规范村级“洁净庭院”“最美庭院”月评比规则,通过“一月一评比”、示范户挂牌等形式,树标杆、展实效,助推群众改变观念。截至8月底,全镇范围内评选挂牌“洁净庭院”户,“最美庭院”户,同时探索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定额实物奖励,进一步提高广大家庭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据悉,为了让所有村民都能享受到整洁清爽的生活环境,东海镇各村以党员志愿者为主力,建立“美丽庭院”志愿服务队,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独居老人等不方便劳动的人群开展家庭清洁志愿帮扶。室内室外,宅前屋后……志愿者们以上门入户的方式,进一步改善特困孤寡人群居住环境。

融媒体记者黄燕鸣钱爱仁袁佳璟编辑尹倩倩责任编辑钱伶俐审核陆玲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1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