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游记

金堂县隆盛镇肖小儿中药材基地

一次充满期待的“旅程”

夏日清晨,细雨濛濛,开启了一次充满期待的“旅程”。

7时40分,我们做好准备出发,目的地金堂县隆盛镇肖小儿中药材基地,师父希望能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当中,让徒弟们对中医药的文化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这种教学方式,正是“肖小儿”中医流派以传统师带徒制度传承技术与精魄的特色。

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赫然的“医谷”二字,仿佛穿越来到了一个种满中药材、仙气飘飘的山谷;旁边的茅草屋,显得格外应景;院子里的花草植物,都是可以入药的中药材;空气里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清新扑鼻;天空中翱翔的白鹭,自由自在;这种恬淡与幽静,是这个社会难以寻觅的,而我们所看到,是师父所追求的,足以看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医学本源的态度。

此时天公不作美,雨下得大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扰乱我们的兴致。师父带着我们在院子认起了草药。有桂花树、腊梅花、鱼腥草、地丁草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不起眼的半夏和鲜艳美丽的桔梗花。

01

时当半夏已生齐,鸡壅桔梗亦时须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其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师父在一片绿色植物中一眼就认出了它,然后拿着锄头连根挖起。半夏是以根茎入药,其形态为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而我们当时挖到的就是2枚的,因其特殊的形状以及对炮制后的半夏的认识,一眼便让我不能忘记。

师父说到:我们临床上用的半夏并不是这种直接挖出来的,因其有毒性,所以需要经过加工炮制才能使用,然而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其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

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桔梗,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其茎高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一进院子,就能看到桔梗笔直的躯干在雨中静默,其花为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只其一株,显得格外耀眼。其以根茎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是儿科临床的一味常用药。

师父为了让我们有更深刻的印象,将其完整的采出,其形态像极了一个人形,好似人参,难得一遇。我们放在嘴里尝了尝味道,入口甘甜,回味微苦,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还可以通鼻窍,治疗鼻塞、鼻炎。自己也是一个鼻炎患者,夸张的讲,当时就觉得自己的鼻子有股气往外冲,感觉鼻子确实通畅了一些。

解藤开涧户,踏石过溪泉。

02

幽人寻药径,来自晓云边。

雨渐渐的停了下来,我们背上背篓,拿上锄头,开始向山上迈进。我们一路看,一路学,一路采。

没走多远,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棵树干下,一排排列整齐的蝉壳,外壳上还包有泥沙,这让我脑海里脑补了一部完整的励志故事。

而这正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蝉蜕,也叫蝉衣,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无臭,味淡,这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叫“金蝉脱壳”,我们捡到的就是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的蝉衣。但师父说,也有黑色外壳的,这种黄棕色品相的就是我们医馆里用的,是最好的。

现在很多药材市场,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就会在蝉衣里面混入泥土而谋取利益,而我们医馆里用的都是这种标准的蝉衣,所以只需小剂量就有足够的效果了。因其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等等;

土植皆为药,山枝不满樵。

一路上我还认识了很多的中草药。有侧柏树,可高达20余米,因其生鳞叶的小枝细,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故为侧柏,除了药用,冬天熏制香肠腊肉少不了这柏枝的清香;还有能够滋补肾阴的女贞子;枝繁叶茂,高大粗壮的厚朴树;随处可见的香附;一片片清翠碧绿的鸢尾;已经结出果实的瓜蒌;正值花期的金银花......

鸢尾田

猪婆藤

厚朴树

金银花

03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师父还亲自取下黄柏树皮,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师父说道: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习称“川黄柏”,制作方法为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有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要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女性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等。

春风生百药,几处术苗香。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师父把徒教;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突然,师父发现一簇长的很好的麦冬,于是决定把它挖出来,其块根比普通的要大许多,经过辨识应该是野生山麦冬。其功效与麦冬相差不大,主要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常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清代《园林花镜》曰:“若以数茎植于阶前,亦清脆可观。”指的就是麦冬,因其长在台阶前,秋霜过后,草木凋零,惟有麦冬刚毅的长年累月的守护在阶前,故又称为阶前草。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04

玉英期共采,云岭独先过。

后来,跃跃欲试的我,也开始自己采药。随处可见的车前草便成了我下手的对象。

车前草,须根多数,根茎短,稍粗,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宽卵形至宽椭圆形,花具短梗,萼片先端钝圆或钝尖,花冠白色,无毛,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花药卵状椭圆形。其味甘,性寒,是利水渗湿的中药,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车前叶不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祛痰、抗菌、降压效果。

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就是我们常用的车前子。而车前子是分期成熟,一般在端午节前后,种子呈黄黑色,边成熟边采收。选晴天采收为宜。其主要功效为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疗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等疾病,治疗腹泻、暑湿泻痢,因其利水、清热,故“利小便以实大便”,疗效甚佳。

回首愧幽子,隐约海中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后背的背篓里已是收获满满;良师解惑,我们的身心更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这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堂难忘的课程。

图片/除考察图外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肖小儿传人—肖晓艳

编辑/尧戈

预约挂号或登录在线商城,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zz/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