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都是中药材药害最为集中的季节,中药材药害主要来自两点,一是来自上年的药害残留;二是当年错误的施药方式所致。

上年的药害残留

以芍药田除草为例(含白芍、赤芍及观赏类芍药),当年夏季或秋季使用过量除草剂,或在植株尚未纤维化时使用草甘膦等内吸性较强的除草剂,这些施药行为即便在当年形成不了感官上的药害症状,但残留在根茎处的除草剂成分,会抑制或影响来年春季的正常发芽和生长。

众所周知,二氯吡啶酸是防治芍药田间刺儿菜(小蓟)的特效除草剂,该除草剂虽然对芍药生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其残留期较长,在土壤中半衰期最长可达天,在芍药收获后,若下茬种植菊科、豆科、茄科类蔬菜或中药材时,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药害,尤其是菊科作物,对二氯吡啶酸尤为敏感。

所以,种植过芍药的田块,下茬作物若遇幼苗畸形、生长点受阻等症状时,可优先考虑是否为二氯吡啶酸所致。

对于中药材除草剂,种植界有这么一句话“看似对人畜无害,实则危机四伏”,意思是施药后短时间内看似对中药材并无危害,但潜伏的危害症状同样不可忽视。

当年的施药不当

春天是芍药生根发芽的季节,同时也是杂草生根发芽的季节,可以说,芍药的生长阶段,是在杂草的伴随下进行的,和以往农民拎着锄头进行春耕不同,如今的种植户,更加依赖除草剂的应用,当春季杂草较多的田块,很多种植户便会按捺不住除草的冲动,在芍药植株尚未成型时,便急不可耐地完成了化学除草工作。

然而,药害往往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发生,由于芍药植株生长较为快速,虽然植株已经定型,但茎秆尚未木质化,此时如果接触到除草剂,即便药液避开叶片,临近地面的茎秆也会遭受药液的“误伤”,如果喷施的是草甘膦及二氯吡啶酸等内吸性较强的灭生性或激素类除草剂,就会导致植株短时间内出现扭曲变形等药害症状,药害严重的,这些症状一年内都无法缓解,甚至会影响芍药下一年正常生长。

中药材田除草禁忌

1、不重视封闭除草,是中药材种植中的大忌

除了芍药,所有的中药材都适合苗前封闭除草,以往采取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仲丁灵等传统封闭除草剂,封闭除草效果一般,且对宿根杂草无效,如遇干旱天气,除草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对于众多新种植户来说,封闭除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随着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吡氟酰草胺等封闭除草剂在中药材田间的推广应用,这些兼具除草功能的封闭除草剂在和传统封闭除草剂结合应用后,不仅巩固了除草效果,也扩大了对阔叶杂草的防治范围。

所以,只要做好封闭除草这一关键环节,就减少了中药材苗后除草的劳动量及风险,特别对于种植较为密集且无法定向施药的中药材,如果没有专用除草剂的应用,只能采取昂贵的人工除草。

2、忌过分依赖专用除草剂

如今的中药材苗后除草,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专用除草剂,正是这些所谓的安全型除草剂,让农户放松了警惕,以至于忽略了施药时机和施药方式,从而造成药害的发生。

即便是苗后除草相对成熟的芍药、牡丹、白芷、板蓝根、丹参、防风、桔梗、白术等中药材,依然会有药害现象发生。

另外,但凡是苗后除草剂,基本上都是选择性除草剂,意思是说,在对中药材安全的同时,对部分杂草也相对安全,所以,对于中药材田间除草,如果过分依赖除草剂,在增加药害风险的同时,也会对除草效果形成心理上的落差。

3、忌错误的施药时机及方式

首先,为中药材苗后除草时,应避开幼苗期或对除草剂敏感期,如芍药茎秆木质化、白芷、板蓝根等四叶期后。

其次,是药三分毒,对中药材来说,并没有绝对安全的除草剂,所以,在苗后除草时,尽量采取定向施药的方式,尽量避免中药材接触除草剂。

最后,种植户尽量去正规农资店咨询中药材除草适宜,切莫随意应用苗后除草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zz/1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