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m.39.net/pf/a_4781528.html
华南农业大学雨心工作室

工作室由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创

办,目的免费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农业、致力于

国内洋桔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作者:吴媛媛

洋桔梗(Eustomagrandiflorum)又称草原龙胆,属于龙胆科草原龙胆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地区,后被日本引进,现已育成了大量的生产用栽培品种,并作为一种鲜切花材料得到广泛推广。

洋桔梗切花花色丰富,有红、白、紫、白紫、红紫等,花有单瓣和重瓣,切花货架寿命长,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洋桔梗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加之我国对洋桔梗的栽培研究起步又较晚,生产技术较落后,没有完整的技术规程。为此,笔者对国内洋桔梗栽培技术做一概述,旨在为洋桔梗种植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国洋桔梗花卉产业的发展,丰富花卉市场。

1育苗基质配制

  洋桔梗种子非常细小,价格昂贵,约00元/粒,育苗过程中光、温、湿、土、肥等因素不当均可引起莲座化或簇叶化而使植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1],因此配制适宜根系生长的育苗基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洋桔梗育苗基质既要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又要有较好的通气、排水性能,要求始终保持潮湿,但不饱和。一般以泥炭、蛭石、珍珠岩比例6∶3∶1为宜。

姜跃丽等研究表明,泥炭、珍珠岩和蛭石配比为3∶∶1和7∶∶1的混合基质总孔隙度、气体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较好,水气比适宜。基质全部为泥炭的发芽率最高为89%。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比为3∶∶1的混合基质对洋桔梗株高、茎粗、叶长、主根长、根冠比和根系体积等生长性状影响最为显著。

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比为7∶∶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最高为81.4%,1∶1∶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最低为7.4%。李金泽等[5]在洋桔梗育苗试验中,采用4种泥炭与珍珠岩、生石灰进行不同搭配制作了9种基质,筛选了5种不同氮、磷、钾、钙、镁比例的肥料配方。结果表明,用生石灰调pH6.3~6.8,可显著提高成苗率、冠重和根重,并将筛选出的种国产泥炭Y-6和Y-3以1∶1混合使用,1种进口泥炭K-单独使用并添加生石灰育苗效果最佳。5种施肥配方中N、P、K、Ca、Mg比例为10∶5∶10∶8∶3时的育苗效果最佳。

光照

  洋桔梗为长日照花卉,对光反应比较敏感,最佳光照为自然光,光强为lx,一般以16h光照效果最好[6]。王丽勉[7]认为16h日照最有助于生产高质量的洋桔梗切花。在夏季时若光照过强则需采用遮阳网;在冬季进行洋桔梗切花生产时,需补充光照,补光可使植株茎干健壮且花茎长度增加。

冬季可于:00—次日:00补光,人工补光时,用W白炽灯作为光源,光源离地面m,采用3m×3m间距。王成业等[8]研究认为在光线不足时应补光,以提高开花品质,光度在烛光以上较恰当,有利于增加花色,光度过高易导致新叶叶缘烧焦。3?温度

  洋桔梗生长适温为15~8℃,生长期夜温不能低于1℃,冬季温度在5℃以下或夏季在30℃以上,部分品种会发生丛簇现象而出现莲座化,不能或延迟开花,能短时适应0℃低温。生长期温度超过30℃,会使花期明显变短。育苗期最适温度为0℃左右,超过8℃花茎易矮化。幼苗期要求白天温度~5℃,夜间温度为13~15℃。花期喜高温,对温度要求较高,4~8℃生长良好。

  黄林芳研究认为洋桔梗的生育速度如节间的拉长程度、花芽分化的快慢、收获期的长短都极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秋冬至早春需加温,尤其是在夜间或寒流期如果能够加温则更好。赵习姮等[10]研究表明,洋桔梗夏季育苗秋冬季开花栽培,采用种子低温春化处理、控制苗期夜间高温,可以有效防止簇叶化,促进抽薹。以7~10℃,35d暗处理促进抽薹的效果较好,种子低温春化处理后,育苗期间白天30~35℃,夜间0~3℃的温度管理,幼苗可以正常抽薹,但3~6℃以上夜间高温有去春化作用。

4肥水管理

  洋桔梗为喜肥作物,维持土壤EC值在1.0~1.3为宜,成活前宜少施化学肥料。基肥以磷肥、有机肥为主。生长期每15d施肥1次,可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一般应多用硝态氮肥,钾肥应与氮肥相当。如果土壤的含钙量不高,则应补充钙肥,可选用硝酸钙。N∶KO比例为1∶1.7时洋桔梗的生长较好。

黄林芳研究认为洋桔梗不仅要求有充足的大量元素,还要求土壤中有较多的钙,同时要保持适当高的土壤pH,以利于钙、锌等元素的吸收。大约在移植后4d生长到第7节位时,需补充磷、钾肥,可用水溶液喷施于植株上,以使茎枝粗壮不致软垂。若再继续补充氮肥则除了茎细之外,节间长度也会伸长,造成上下节间长度不一致。

  洋桔梗对水分的要求严格。生育初期根系浅,需有充足的水分。生育中期即花芽分化期开始至现蕾期前后灌水次数应渐渐减少,以防徒长,花蕾形成后要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否则容易引起真菌性病害。生育后期(花苞期及切花期),其根系已经生长完整,因此水分管理要采取一次多灌而频率降低的方法,以提高花茎的硬度及切花瓶插寿命。

栽培洋桔梗,采用滴灌设施施肥灌水,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何家涛等研究认为洋桔梗不耐水湿,栽培时应注意防土壤积水,但浇水不足会使植株成簇生长,从而影响正常开花,应经常保持土壤处于微湿偏干状态。长花梗后酌情增加灌水量。

5病虫害防治

  洋桔梗主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灰霉病等。茎枯病系真菌侵染,主要危害植株茎部,发病时,洋桔梗茎部皮层组织腐烂。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严重时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和50%百草清可湿性粉剂~倍液交替使用,每3~5d喷洒1次。

  根腐病也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侵染根部及根茎部,发病时根茎部形成黑色坏死斑,严重时植株枯死。该真菌传播主要靠土壤、肥料、浇水等。防治可施用腐熟的肥料;浇水适当,避免积水;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每隔10d左右喷施1次,连续~3次。

  灰霉病的病原真菌灰葡萄孢真菌在温室中比较严重,可引起洋桔梗茎部溃烂,整株死亡。防治灰霉病的基本方法是保持叶面干燥和防止湿度过高,发病初期可用甲霜灵、扑海因等进行喷洒。

  虫害主要有潜叶蝇和蚜虫,可用BT生物制剂杀死,蚜虫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倍液进行喷洒;潜叶蝇的防治应及时剪除受害叶片,集中销毁,严重时在花期过后将地上部剪除、烧毁或深埋,叶片上出现小虫道时,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倍液或50%杀螟松1倍液,每15d喷1次,连续~3次。

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目前应用于洋桔梗栽培的植物生长剂有赤霉素、萘乙酸、B9、Bonzi等。陈孝玉龙等[14]研究表明,在00~mg/L范围赤霉素能促进洋桔梗幼苗茎伸长、增粗,叶面积增大,在同浓度赤霉素水平下,光强1lx、日长4h、温度5℃条件下洋桔梗幼苗的生长状况比光强~lx、日长13h、15~17℃条件下好,并以浓度00mg/L效果最佳。

  龙正凯等采用叶面喷施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喷于洋桔梗幼苗上,分别在全日照、强光、5℃和弱光、常温(15~17℃)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全日照、强光、5℃条件下,洋桔梗幼苗生长较好,且在浓度为00mg/L和mg/L赤霉素处理下,株高、叶片大小及其根冠比等形态指标均高于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mg/L和mg/L赤霉素处理下无明显变化。

  姜跃丽等研究得出,赤霉素对降低洋桔梗簇化率有效。赤霉素是通过促进节间的伸长来促进整株植株生长,而不是通过促进节数的增加来促进植株的生长。

胡小京等研究萘乙酸对洋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萘乙酸能提高洋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高浓度萘乙酸处理则抑制其种子的萌发。在0.~1.mg/L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处理能明显提高洋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0.mg/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达到了0.0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

王丽勉认为洋桔梗可以用B9和Bonzi来调整株型。B9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但是Bonzi必需采用土壤灌溉的方式,叶面喷施对其不起作用。

7展望

  目前国内洋桔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栽培技术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加强生理方面的研究。如花芽分化时,矿质营养与内源激素的关系;花芽形成时,各种激素含量及其相互平衡关系等;

()筛选出成本低、效果好的育苗基质。目前关于育苗基质的研究结果比较多,因各研究所选基质不同,应进行横向比较,选出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育苗基质,用于生产;

(3)加强防簇生化技术研究。洋桔梗栽培上最大的问題即是苗株会因不良环境造成簇生化现象,应对引起簇生化的环境因子以及打破簇生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4)加强花期调控技术研究。以期能为节日提供花源,从而提高洋桔梗的商品价值;

(5)形成生产技术规程。只有掌握标准化生产流程,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转载请标明:无土栽培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pc/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