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610/4402685.html
“蜂”不渡我我自渡山水觅秘-植物桔梗核心真双子叶植物-菊目-桔梗科-桔梗属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

桔梗科的桔梗属是一个单种属,也就是说桔梗属下的唯一物种就是本文的主角——桔梗

壹·指名道姓

~古人云~

根据《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第四卷)》中所集纂的古籍资料来看:桔——直木,梗——直也(亦有枝茎之意),“其一茎而直上”,“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图:笔直的桔梗及其根

不过在我看来,这说法比较牵强,一来通体笔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性状,在其同科不同属的亲戚们中不乏同样笔直的(例如沙参,其英文名叫straightladybell);二来,若以根来命名,与其同科且具有肥大根部的亲戚们常以“参”字冠名(古人常常把根部膨大的植物命名为x参),另其身虽笔直,根却也谈不上多笔直,为何又要特言其“桔”呢?可苦于再无史料记载可考,笔者也只能姑且相信其名称之来历了。

图:更加笔直的沙参

~洋人说~

桔梗的属名Platycodon是一个复合词,由希腊语的platys(宽阔的)+kodon(钟)组合变形而来,意指花冠宽钟形;而其种加词grandiflorus,想必懂得英语的朋友已经译出来了,就是“大花”之意;而桔梗科的拉丁名是Campanulaceae,本意是“小钟”,这里是“花冠钟形”的意思。

所以脑洞大开地说,桔梗可以被叫做:“钟花科宽钟花属的大花种”,也就是“大花宽钟花”

左图:虚假的科长,宽钟形的桔梗

右图:真实的科长,钟形的风铃草(CampanulamediumL.)

而另有一件“乌龙”值得一提,依照常理来说,桔梗科下的同名属,也就是桔梗属,其拉丁名理应是Campanulaceae的变形。可事实上Campanulaceae的变形Campanula指的是风铃草属。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文“科长”和英文“科长”错位的例子,这涉及到各个文化区域物种由于分布不一而导致的命名倾向差异。典型的,比如说兰科Orchidaceae,其对应的英文科长是红门兰属Orchis(这个词源比较内涵,涉及到兰科假鳞茎的特征,且红门兰别名裸男兰,感兴趣者可自行搜索),而非中文科长兰属Cymbidium。

贰·搔首弄姿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折断有白色乳汁;

~茎~

茎直立,高0.2-1.2米,通常无毛,稀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叶~

叶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7厘米,基部宽楔形或圆钝,先端急尖,上面无毛而绿色,下面常无毛而有白粉,有时脉上有短毛或瘤突状毛,边缘具细锯齿,无柄或有极短的柄;

~花~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筒部半圆球状或圆球状倒锥形,被白粉,5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漏斗状钟形,长1.5-4厘米,蓝或紫色,5裂;雄蕊5,离生,花丝基部扩大成片状,且在扩大部分有毛;无花盘;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裂片狭窄,常为线形;

~果~

蒴果球状、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圆形,长1-2.5厘米,在顶端(花萼裂片和花冠着生位置之上)室背5裂,带着隔膜;

~种子~

种子多数,熟后黑色,一端斜截,一端急尖,侧面有一条棱;

叁·宽衣解带

~咕咕咕~

本意是将此栏目设置成植物关键细节的微观展示的……

BUT!

桔梗花是笔者在北京植物园时所摄的,总不能在植物园“薅羊毛”吧……

结果在回到新疆的小镇后到处寻找也未能找到,毕竟新疆似乎只有植物园和伊犁周边有人工栽培……

所以此处强烈安利马炜梁教授所撰的《植物的智慧》一书,其内的解剖摄影图片和生动的科普文字简直如同交响乐一般让人心潮澎湃……

啊扯远了,其中有一章详细介绍了桔梗和丘陵老鹳草,我难以联系到其人,所以不敢冒昧拍摄书内图片上传,只能选取无版权的网络图片,留待以后补充。

图:桔梗花简单解剖

肆·抽秘聘妍

之所以在没有精心拍摄图片、后期也无法弥补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在第一篇文章中选择介绍桔梗,是因为笔者无意间所拍摄到的3朵桔梗花。

图:桔梗花传粉的3个阶段

最左边的桔梗花刚刚开放,整个花心处看起来只有一枚粗柱,但细细分辨可以发现,这根粗柱是由外轮五枚雄蕊紧抱雌蕊而形成的,此时雌蕊的柱头并未打开,无法接受花粉,而雄蕊的花药也尚未裂开,无法传递花粉。

随后花药在贴近花柱的一侧(内侧)纵裂,释放出花粉粒,它们随即被花柱上的绒毛紧紧粘住,而等释放完成,干瘪的雄蕊就立即向外躺倒,形成中间一图中的形态。访花昆虫受到花心基部的花盘所泌的蜜汁的吸引前来,向内钻的同时必然蹭到绒毛,带走花粉,由于此时柱头仍未打开,所以可以避免自交和损伤柱头。而沾满花粉的昆虫访问另一朵柱头开放的花时,花粉必然粘到向五方绽放的柱头之上,异花传粉的过程也就完成了。

图:山竹的宿存柱头及假种皮形成的果肉

但这是一个有点令人费解的行为,在我们大众的印象里,雄蕊的姿态基本是不发生变化的(虽然雄蕊的姿态其实常有变化,甚至有“动作”),花药开裂后的雄蕊就那么挺立着,等待访花动物来临后将花粉直接粘到动物的身上就好,为何在桔梗中雄蕊像是工具人,费力地把花粉交给花柱代为传播,自己却早早萎蔫了呢?

原来,以上异花传粉的过程是十分依赖访花动物的,如果气候、位置不巧,导致访花者骤减,那么这个传粉过程很可能就不能完成,导致桔梗下一代严重减产,而桔梗在漫长进化历程中偶然获得的“两把刷子”帮它度过了这个难关。

正所谓“蜂”不渡我我自渡,如果访花昆虫长期不来,桔梗花5裂的柱头就会继续开裂下去,并且逐渐反卷起来(卷起来啦!!)。要注意,此时大量的花粉本来就在花柱的外表面粘着,而随着柱头深入开裂反卷到°左右,其最终会贴到花柱沾满花粉的外表面上,完成自花受粉,保证了极端情况下下一代的产出,真是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迹!

结语

这是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