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与她的朝鲜族阿妈妮
转载自 年,一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把16岁的上海姑娘张雪珍唱到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插队落户。在农村种地、当赤脚医生,医院医院参加培训,学习针灸技术。 年,张雪珍招工到了图们铁路局。她把在农村时学到的针灸技术为朝鲜族阿妈妮的丈夫治好了面神经麻痹,从此与阿妈妮结为母女之情。 张雪珍向朝鲜族老师学习长鼓舞。她最难忘的是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她带领图们铁路朝鲜族艺术团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文艺汇演荣获金奖,进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受到党和 的亲切接见。 企业转型后她回到上海,富有创意地把长鼓舞带进婚庆典礼。最为瞩目的是她年带领上海六对新郎新娘参加《首届中国航空运动会》的《中国空中婚礼》,在蓝天白云间留下了 的绚丽与美好。 10月12日下午,张雪珍走进佰瑞福《新鲜早世界》视频直播间,讲述她与朝鲜族阿妈妮的感人故事,以及她人生经历中的精彩片段。 张雪珍 年我才16岁,那是上山下乡"一片红"的特殊年代。一个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把我唱到了延边,从此拉开了我的人生旅程。人们常说想象是美好的,六十年代的我,正直豆蔻年华,头脑中充满了丰富离奇的想象,想象着塞北如银的冰花、兴安岭上奥秘的原始森林、想象着长白山空明澄碧的天池和倒挂飞玉的瀑布……但想象毕竟是想象,当我风尘仆仆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脚肿得象馒头,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没想到命运真的和我开了个玩笑,使我从 的美景,跌进了现实中的穷乡僻壤。生活对我失去了光彩,想象成了梦幻,特别是想妈妈,思念亲人的情感难以忍受,经常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 一、难以忘怀的东北农村生活 1、单调的劳动周而复始的农村生活 我们是年4月9日到生产队的,刚到农村人烟稀少,天气还挺冷,集体户房子还没有盖,大家分散住在老乡家。白天要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有时还要走几十里山路,到山上去铲地,夏天象背个太阳在干活,吃的是二米饭,菜也没啥油水。单调的劳动,周而复始的农村生活。确实苦啊…… 我们生产队有个豆腐坊,有时我要去帮贫下中农一起做豆腐、还要去卖豆腐。有时还要起大早出发,赶着牛车,驮上二口大缸和政治队长的父亲李大爷进城去买卤水,从生产队到延吉市得走六十多里路。拿着鞭子,赶着牛车,一路上饱览着北国的风光,让大爷讲故事给我听。 记得有一次我上大爷家串门,变戏法给他们看,真的把一屋子人都给懵住了。大爷说我是仙姑,笑着要把我赶出去…… 2、全心全意做好"赤脚医生"工作 我下乡的 年,贫下中农推选我当赤脚医生,先后派我到公社卫生院、县医院、医院参加培训,在大队卫生所实习后,队里又在生产队牛棚边上的会议室里搭了一个小屋,挂牌为"赤脚医生服务网点",社员来看病,我尽心竭力,认真负责地为贫下中农服务。 那时普及针灸技术,我到延吉县参加部队培训,老师教导我们说:"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我感觉赤脚医生是真正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天使,虽然我没穿白大褂,但是我有为人民服务之心。贫下中农如有:头痛脑热、感冒发烧、咳嗽拉肚、等不舒服,我就马上把药送到他们家里,看着他们服下去才放心。 我把在部队学到的针灸技术,对照《赤脚医生手册》,先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包括禁区深度部分的穴位。我还用针灸给民兵队长的阿仔妈妮(大嫂)治疗盆腔炎,给贫下中农治疗关节炎,腰酸背疼病…… 有时晚上还要到社员家送药、打针。在东北农村寒冷气候中生活的村民得: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感冒、咳嗽的比较多,有的因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变成慢性病了。 记得有一天晚上天下大雨,我到村东头给大娘打针,大娘得的是肺病,耽误不得,这个病要传染,但我从来没害怕过,也不知道害怕。由于天黑路滑,没有月亮的农村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我掉进了水沟里,疼得半天没爬起来,村民们知道后,心疼得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有时他们派人来接我…… 在生产队当赤脚医生那段日子里,我从来没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如:针头消毒我都是用灶坑里的炭火扒出来,把饭盒放在上面煮较长时间才放心,特别要注意打针部位,不能打到臀部神经,否则要瘫痪。我还掌握着什么病吃什么药,如生产队谁得了什么病,我都了如指掌,定时给他们送药,打针,农民高兴,我更高兴,在这里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那天,我入了团,并被评为《五好战士》。 虽然五十多年前的奖状现已残缺不全了,但我还记得奖状上面是这样写的:"张雪珍同志:于一九七0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望继续鼓励你的亲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人民立新功。延吉县八道公社革命委员会一九七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然后我又被公社选送到延吉县,参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 二、一九七一年招工到图们铁路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当好广播员和宣传员 刚招工到铁路时,我在站段当过工人、做过财务室收款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兼职段里广播员、铁道报社的通讯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我作为图们铁路分局党的 宣传员代表,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铁路党的 报告员、宣传员表彰大会》。我们铁路分局一共给了二个名额,列车段党委崔书记(朝鲜族),被铁道部授予《党的 报告员》称号,我被铁道部授予《党的 宣传员》称号。 12月2日出席这次会议的58名"党的 报告员"和名"党的 宣传员"代表穿过庄严的红墙,走进中南海。参观毛主席故居丰泽园--菊香书屋,主席的书屋四壁都是书架,共有十万余册书。主席的生活很简朴,吊的蚊帐、床上的被子都很旧,还打补丁,一把藤椅也很旧,全是主席生前用过的…… 菊香书屋北面是勤政殿,主席大部分活动是在勤政殿进行的,如:召开国务会议、会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接待外国国家首脑等…… 我们还参观了颐年堂、静谷和瀛台,感觉中南海真是一个大花园…… 四天的表彰大会一晃过去了,收获很大,特别难忘。回去后我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党对我的期望,为开创铁路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上海姑娘和她的朝鲜族妈妈的故事 年5月,图们铁路分局计生办主任被铁道部点名到北京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个先进县和10个先进单位的表彰大会》。图铁分局被列为10个先进单位的榜首,在人民大会堂二次提到图们分局,受到表彰奖励和国际计生联赠送的2万多元奖品。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张雪珍这位在祖国边疆奉献了30年,心中涌起了无比的自豪和起伏。当列车驶进了图们站,我老远就看到了分局领导和阿妈妮全家来接站…… 是啊!这些年我取得一些成绩是和阿妈妮一家对我无微不致的关心和照顾是分不开的,她对我胜似女儿,我把她当作妈妈,毕竟我16岁离开上海来到延边和阿妈妮一起生活了近30年…… 我和阿妈妮亲如一家,的感情要从一根小小的银针说起: 71年,我招工到铁路后,一直兼管着小药箱。同时我又把在农村学到的赤脚医生针灸技术,继续为铁路职工服务。那年,阿妈妮的爱人,他是铁路的一名老党员、老模范、得了严重的面部神经麻痺,嘴眼歪斜,我就天天上家给他针灸。如:翳风、地仓、下关等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穴位。星期天我还和阿妈妮到山上采药、挖野菜给阿爸吉吃,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治疗,阿爸吉病好了,脸部恢复了原状,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很高兴,非常感谢我。 从此,阿爸吉和阿妈妮就把我当亲身女儿,捧为全家的掌上明珠,节假日从没忘记把我请到家中,包上汉族水饺,做上朝鲜族打糕,阿妈妮知道我喜欢吃朝鲜族辣白菜和酱木里汤,还有朝鲜族大锅闷出来的饭嘎子,一年四季都为我准备着,只要阿妈妮家有好吃的,无论天多冷,刮风下雪,她都顶着大盆,把十多种我喜欢吃的朝鲜族小菜送到我家。每当我生日那天,阿妈妮就领我下馆子,主食必须是朝鲜族冷面,她说:"生日吃冷面,长命百岁,命大福气大"。 在政治上,这位老党员经常关心我、鼓励我,让我积极靠近党组织,看见我有思想波动,马上找我谈心。文化大革命最讲究家庭历史成份,我的叔叔止方法师是上海玉佛寺第七任方丈,又是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分会的理事长。我家楼下曾放有三尊菩萨,我属龙,叔喜欢属龙,小时候经常上叔家玩。上海档案管馆记载:叔叔止方法师是爱国者,解放前和宋庆龄一起抗日救国做了很多好事……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这是所谓的历史问题。我的入党考验期长达十多年。 由于我各方面工作做得很出色,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终于光荣地迈进了了中国共产党大门。 我的入党介绍人一个是朝鲜族,一个是满族。 我提干是朝鲜族张局长,提级是满族金局长。 在生活中最难忘,最感动我的几件事: 1、是年春,铁路职工朴师傅胃切除大出血,急需输血,在这生命的紧要关头,为抢救朝鲜族同胞,19岁的我毫不犹豫献血救人,输血后我就感觉天昏地转,跌倒了好几次,7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没啥吃的,每人每月二斤大米、半斤猪肉、二两豆油都是凭票供应,可我是吃食堂的还没这个待遇。人瘦得皮包骨,不到90斤,头晕,在家躺了好几天。阿妈妮得知后带着营养品来看我,她回家后把下蛋老母鸡杀了给我补营养,在当时,一个鸡蛋就能换一斤大米。后来我慢慢恢复了健康,我从心里面感谢阿妈妮,她在我最困难时伸出温暖之手。 2、在阿妈妮家里,他们总是把我当尊贵客人,安排我和阿爸吉一个桌子吃饭,阿妈妮和子女则另一桌吃饭,朝鲜族风俗习惯是男女不同席,阿爸依一个人在一桌吃饭,我和阿爸吉说:要和大家一起吃饭,开明的阿爸吉尊重我的意见召唤全家一起吃饭。 朝鲜族大锅做出来的饭真好吃。按朝鲜族习惯来说,饭盆放在中间边上是朝鲜族各种小咸菜和炒菜,一人一碗酱木里汤,大家盘腿坐在一起,边吃、边唠、边笑,阿妈妮和阿爸吉每次都劝我多吃,看我吃饱了他们才开心,是啊!俗话说:"吃饱不想家"。我每次去都把阿妈妮家的生活习俗改变了,我们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饭,阿妈妮家真像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3、我还把汉族的传统节日融入到朝鲜族家中去,从七十年代起: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十分盛行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朝鲜族不会包粽子,当地也没有卖粽子叶子的),那时我就借铁路开会之机到沈阳、长春、或牡丹江等地提前把粽子叶子买回来,坐在阿妈妮家的朝鲜族大炕上,包上几大盆粽子(有红枣粽、赤豆粽、肉粽)等……端午节那天,好客的阿妈妮就会把粽子分享给亲戚朋友和邻居品尝,并对他们说:"粽子是我们家上海姑娘小张包的"吃到粽子的朝鲜族很开心,大家一起过端午节了! 4、阿妈妮是一个多么好的妈妈呀!记得有一次,我上街买东西碰到我的朝鲜族妹妹金红淑。她老远看见我很生气的对我说:"张姐,张姐,你怎么两礼拜没上我家,你知道吗?老妈是怎样想你的?老妈天天把冰箱里的鱼和肉拿出来化冻等你来吃饭,你不来老妈舍不得做给我们吃,又放回了冰箱(凭票供应),这样天天拿出来、放进去,一连四、五天,儿女们看了知道这是老妈又在想"上海姐姐"了,我一听,很感动,当天下班就赶过去,向阿妈妮说清楚,因为工作忙,铁路线长点多,人员分散,我当干部的要经常出差,要把工作做好……阿妈妮很理解,从不说什么,拉着我的手说:"只要看到你好,我就高兴"。 我把阿妈妮当作自己的母亲。我的朝鲜族三妹也很 ,连续读了二个大学文凭,对象也是我介绍,是铁路一位宣传干部,婚事也是我帮着一起操办的。 阿妈妮家所有亲戚都和我融入在一起。我爱人还专门做了一个二米多长的大桌子,逢年过节我把阿妈妮一家及亲戚,请到我家来,摆上大桌,能坐20多个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跳舞、(就是现在的派对),完全是根据朝鲜族欢乐、喜庆、热闹、的习俗。大家融合的恩恩爱爱像一家人一样。 我还被铁路系统评为:"民族团结模范"。电台电视台专门来采访,并多次用朝鲜族语言和汉族语言播放《上海姑娘和她的朝鲜族妈妈》…… 年我妈妈、哥嫂、及兄弟姐妹们来看我在延边到底过得怎么样?阿妈妮全家像招待贵宾一样接待他们,按照朝鲜族风俗习惯"摆桌子"。 阿妈妮还给我妈买了漂亮的韩国品牌的老年人的衣服和裤子。把我妈打扮得像朝鲜族"阿迈"一样。阿妈妮带他们到朝鲜族亲戚家海兰江畔去串门,到中朝友谊大桥去游玩,到长白山、镜泊湖、等名胜古迹去游玩,体验朝鲜族风俗人情。 我妈说:"你干妈真好"!哥嫂及兄弟姐妹们也深情的说:"阿妈妮对你真好"!阿妈妮对他们说:"我姑娘小张对我 "!确实阿妈妮对我比她的女儿还要好,有什么心里话都对我说……她认为有我这个女儿是她的骄傲…… 年末,当我从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走下来回到图们还没汇报,由于铁路系统机构改革,一夜之间铁路分局被撤销了…… 我为自己要生存和发展没办法选择了回上海。由于在延边生活了三十年,刚开始回到上海我吃的还很不习惯,经常想吃"辣白菜"喝"酱木里汤"和"饭嘎子"……吃不着,没办法,无可奈何,有时想想还是延边好啊!那里有我日夜想念的阿妈妮…… 分局黄了,我回上海当婚庆主持,有合同在身,不能经常回延边。听说阿妈妮身体不好,我马上邮去六千元钱,虽然阿妈妮的子女都在国外不缺钱花,但我表我的心意……后来在国外的妹妹们把钱又还给我了…… 年春节前夕,当我主持完婚礼回到家,得知阿妈妮去世消息,就连夜买了议价机票赶到延边……延边广播电台还专门派了二名记者到家里来采访…… 如今回上海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和阿妈妮在韩国的女儿们还保持密切联系,互相牵挂着,前两年在韩国三妹的儿子,现读医科大学博士的外甥,到上海来我家玩。去年二妹和二妹夫从韩国专程到上海我家来玩,我都领他们到上海的名胜古迹去游玩……朝鲜族妹妹在韩国经常打电话向我问好。 阿妈妮的妹妹我"小姨"还带着市长到上海来我家做客…… 上面就是我讲的《上海姑娘和她的朝鲜族妈妈》的故事。 下面说一下,我在上海二十多年里的故事。主要是:主持婚礼和跳朝鲜族长鼓舞的故事。 四、我的长鼓我的梦 长鼓--象征着欢乐和喜庆,给各位来宾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我每次跳长鼓舞之前说的一句台词。 我曾经工作过的吉林省图们市,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命名为"长鼓舞之乡"那里有教我跳长鼓舞的白老师(已出国),还有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朝鲜族长鼓舞的传承人朴老师,他们都是图们市文工团的前辈,再有一个是图们市文工团的小刘老师。每逢佳节到来之际,朝鲜族经常会以不同形式跳起欢乐和喜庆的长鼓舞,那情景就好比在田野上欢庆大丰收的喜悦。 目前长鼓舞已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说一下《我的长鼓我的梦》的故事 1、长鼓--带给我与朝鲜族阿妈妮一家甜蜜回忆 在延边我和阿妈妮一家建立了40多年的母女深情。阿妈妮一共给我缝制了8套色彩鲜艳、宽大飘逸、长至脚踝的朝鲜族裙子。阿妈妮还教会我很多朝鲜族民歌,如:《桔梗谣》、《阿里郎》、《燕子回来了》、等等。在每年"8·15"老人节和"9·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日,我和阿妈妮一家都要穿上朝鲜族裙子到图们江畔去唱歌、跳舞。 在延边我还参加铁路和地方各种演出活动,并带领朝鲜族到山海关、北戴河去演出,我们的长鼓舞照片《获奖归来》还刊登在铁道部画报上和知青画册上。 2、长鼓--让我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 在我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在延边: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到来之际,8月25日我和吉林省领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领导一起,带领图们铁路朝鲜族艺术团代表吉林省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演。8月27日--29日我们参加的节目是朝鲜族舞蹈《长鼓和象帽舞》荣获金奖。 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舞蹈家白淑香等评委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6分钟的节目赢得了8次热烈的掌声。8月29日我们的节目又被选送到中央电视台"纪念世界60亿人口日"专场文艺晚会,党和 :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全国妇联主任彭佩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蒋正华、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等,出席晚会并观看了演出,我们的节目再次征得了观众的心。 三天的文艺演出结束后,我们还参观了中央电视台,9月2日我们载誉而归,顺利到达图们(奖杯在吉林省陈列)。 年11月吉林省领导决定让我到人民大会堂去领奖。由: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八部委颁发的《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等……党和 给我们颁奖并亲切接见。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感慨万千。这是我第三次到人民大会堂去领奖。当时我还是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员。(图片) 3、长鼓--让我在上海婚庆界享受欢乐和喜悦 在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两件事。二是在上海:我在婚庆界最难忘的(代表作)是:年10月25日--27日北京婚庆界领导让我带领上海6对新郎新娘参加首届《中国航空运动会》《中国空中婚礼》。10月26日中国婚庆史上盛大的空中婚礼,在江苏南通举行。婚礼开始后:超轻型飞机、直升机、滑翔机、热气球、动力伞、在空中即兴表演,场面壮观宏大。来自全国各地56对佳偶分别乘28只热气球联袂升空,请蓝天征婚,以大地为媒。此次活动是中国首届航空运动会的压轴戏,并开创了"空中婚礼"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 那天作为领队的我,也和新郎新娘一样,穿上了大会统一定做的新婚礼服。接受来观看航空运动会和空中婚礼的几千名观众和多名记者的祝福。我好像又一次步入了婚礼殿堂。当我接受记者采访后,第二次登上热气球升上天空时,面朝蓝天,心潮起伏、进入梦境、仿佛心中一个梦象雨后彩虹,画在天空--难忘瞬间。(图片)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在延边我策划和主持过较有影响有朝、汉、民族参加的集体婚礼,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此消息。 回到上海我就专职研究起婚庆司仪主持,给全国各地学生讲课、当评委、并把每一场婚礼都当成是一场演出和一次创作。做到场场精彩,激动人心。其风格:时尚、新颖、浪漫、创想、中西合璧式的婚庆文化。 在上海的二十年里,每当我主持完婚礼后,就穿上阿妈妮给我的朝鲜族裙子,背着长鼓,边朗诵:"爱似火、爱就是火、火燃烧着爱、这是爱与火的交融、这是情与思的遐想,构成了新郎新娘温馨浪漫的情缘"……边唱着《月亮代表我的心》或者《常回家看看》等歌曲从幕后走上舞台,然后跳起欢乐、喜庆、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朝鲜族长鼓舞,如:《大长今》、《桔梗谣》、《阿里郎》、《长鼓敲起来》、等,来宾和亲朋好友感觉很新鲜,所以每次都是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谢幕。 我跳《大长今》还有一段小故事。那年老板让我去西郊宾馆主持一对从国外回来新人的婚礼,还象往常一样主持完婚礼后,就换上朝鲜族裙子跳起欢乐、喜庆、长鼓舞《桔梗谣》,刚跳完走下舞台,感觉有人摸我的发髻叫我《大长今》,新郎父亲快步走上来向我介绍说:"这是我们航空公司的总经理,看到你跳朝鲜族长鼓舞,今天高兴了"……新郎父亲是飞行员……那天新人和他们的父母以及来宾们都高兴,我也得了好几个红包。但我都婉言谢绝,因为我的出场费由婚庆公司来支付…… 回到家里我就想《桔梗谣》是朝鲜族民谣,在延边地区老百姓都会唱、会跳。上海人不熟悉这首歌。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在上海播放过,很有影响,特别是人们对主题歌《希望》耳熟能详,喜欢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策划、编排、构思、并到长鼓舞之乡去学习,在朝鲜族老师的指导下,边跳、边实践、形成今天独特的风格来跳《大长今》。 长鼓还带给我一个新郎儿子。八年前我在上海和平饭店主持婚礼和跳长鼓舞,新郎就认我做干妈。买蛋糕、订包房,为我庆贺生日。 长鼓让我在婚庆界认识了很多朋友。 二十年来,我到过上海很多宾馆、饭店、酒楼、主持中式婚礼、西式婚礼、中西合并式婚礼、草坪婚礼、婚礼主持完后就跳朝鲜族长鼓舞。特别是游轮婚礼场地虽然小,但我也竭尽全力跳得让新人和来宾满意。西郊宾馆大,婚礼殿堂多,有时一晚上主持完婚礼,跳完舞后,老板还安排我到另外2个婚礼殿堂去跳长鼓舞。 我也曾获中国婚庆行业:《中国 策划主持人》、《金牌主持人》、《中国婚庆主持人 风采奖》等……奖项。 通过我的努力,在上海婚庆界确实让我享受了欢乐和喜悦。 4、长鼓--让我与知青朋友心连心 知青是一曲难忘的歌,是一首《永恒的赞歌》。 二十年来我曾主持过《相聚金秋全球知青网上行》节目。 到上海电视台为知青歌唱家伴舞,跳朝鲜族长鼓舞《道拉基》。 应各地知青朋友的邀请。 9年11月崇明大桥开通,崇明成了旅游热线。《祖国在上》第三届知青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我二次去崇明主持节目和跳朝鲜族长鼓舞。 次是9年11月14日--15日,主持: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知青专场文艺节目,并表演了朝鲜族长鼓舞。 第二次是9年11月21日--22日,是延边知青专场,去跳朝鲜族长鼓舞。 我又把长鼓舞跳到嵊泗知青旅游节开幕式上,年5月20日--22日参加东海知青旅游节。网上报道: 次登岛的延边知青张雪珍在开幕式上演出《朝鲜族长鼓舞》好评如潮! 应新华社高级记者刘昕老师邀请,我还把长鼓舞跳到珠海。 年3月23日--26日备受全国知青 在虹口公园"喜迎十八大"露天舞台和新疆、内蒙、云南、黑龙江、等地知青一起演出,我跳的朝鲜族长鼓舞《大长今》被拍成专题片上传到网上。 年4月--6月和珲春知青金达莱舞蹈队一起,参加《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我们的节目《新阿里郎》获得《 市民舞蹈团》和《年度 视觉奖》并在颁奖盛典上展演。 这几年,在延边知青迎春联欢会上,跳朝鲜族长鼓舞:《大长今》、《桔梗谣》、《长鼓敲起来》等节目。并和朝鲜族金会长一起跳《长鼓和相帽舞》,舞台上那互动、热闹、的场面确实令人难忘。 年1月8日参加《情醉美兰湖》中国好知青迎春联欢会,来自全国各地知青艺术团共一千多人,我演出的节目是《长鼓敲起来》。 为迎接年春节联欢会,及阿凡提歌舞团成立18周年庆典。 应阿凡提歌舞团江团长邀请,我和朝鲜族同胞,精心策划,成立朝、汉、民族四人组合队,我跳长鼓舞,金会长甩相帽。高老师吹萨克斯,许明子老师唱朝鲜族歌。我们的节目有:舞蹈《长鼓和相帽舞》,女声独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外一首。会场设在能容纳多人参加的婚礼殿堂隆重举行。 那天台上台下的演员和来宾都穿上节日盛装,跳起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麦西来甫"舞蹈,我们身穿朝鲜族舞蹈服,跳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鼓和相帽舞》。两个民族的舞蹈服穿插在一起真好看,节日气氛特浓,大家玩的很开心,在这里,我要说一声:"麦西来甫亚克西"! 5、长鼓--让我和朝鲜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同欢乐 为了让朝鲜族在上海的大舞台上展风采、秀舞姿。我还为他们搭建了各种展示平台,让他们去展演。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我和朝鲜族同胞在一起搞活动最频繁的一年。 (1)、年7月21日,我们上海知青和在沪朝鲜族同胞共63名合唱队演员来到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参加《久久关爱·重阳歌会》。我们选择的必唱歌曲是:《地道战》,选唱歌曲是:《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经过二个多月的认真排练, 演出那天女同胞们统一身穿朝鲜族服装,男同胞穿白衬衫戴红领结。演员们引吭高歌,整齐、和协,给人一种美感,认真的演唱受到评委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还把在舞台上演出大合唱的集体照片,放大后发给每人一张留作纪念。朝族同胞马上把照片和视频转发到延边、韩国、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看。为了这次演出,有的朝鲜族同胞还特意坐飞机来上海参加演出…… (2)、年"3·8"节,我在社区表演朝鲜族长鼓舞,被采访记者和评委推荐到电视台。因为我到上海电视台演出过,所以,我决定把能歌善舞的朝鲜族文艺委员裴松子,选送到电视台去展演跳长鼓舞。8月份当裴松子背着长鼓走进上海电视台的舞台,钱程老师高兴的向她走来一起互动,那场面让裴松子非常感动…… 裴松子说:"感谢张雪珍姐姐的推荐,能在上海电视台跳舞,是我一生的幸福和开心",并留下宝贵视频和照片。 (3)、年6月--12月,朝鲜族的《农乐舞》是由长鼓、手鼓、长、短相帽、等民间舞蹈艺术组成,来欢庆丰收。朝鲜族的这些歌舞节目先后走进了:上海电视台、上海群众艺术馆、金橙大剧院、金色大厅、金钱豹大酒店、等等舞台参加比赛和展演,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年12月下旬才结束。 我的目的是让在沪的朝鲜族中、老年朋友:身体健康、丰富业余精神生活、过好晚年生活。 6、长鼓舞--献给最可爱的人 在我心目中,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年6月29日,领导让我到上海环球港演艺厅,为多名上海籍 老战士演出,齐路通将军亲临现场,我跳的是朝鲜族长鼓舞《桔梗谣》。 年8月27日,领导又派我到上海环球港演艺厅,为 老将军、老战士及老劳模范杨怀远等演出,主题是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七十周年系列活动。那天我跳的是《长鼓敲起来》。 年1月,我还被邀请到延安饭店去演出,主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三岛60周年纪念日"为多名陆、海、空、老将军、老战士、 、演出。纪念这场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和我同桌的 老战士还给我讲了很多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他们也会唱《桔梗谣》,有的还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去做客…… 这几次在环球港和延安饭店跳朝鲜族长鼓舞,我的感想是:见到英雄格外亲。长鼓舞--献给最可爱的人! 7、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回延边跳朝鲜族长鼓舞 从年开始,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全国各地知青都想回下乡过的农村去看看。8月份我和集体户同学一起回延边…… 年6月我和爱人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参加"上海知青赴延边五十周年座谈会"及《悠悠岁月半世情》新书发行仪式。 爱人喜欢拉小提琴,成天专研小提琴,活跃在图们市文化馆管弦乐团和铁路管弦乐团,并经常出去演出。8月份,爱人还被邀请参加图们市电视台拍摄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拍闪歌《我和我的祖国》,为朝鲜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伴奏…… 这时,延吉市朝鲜族吕老师托人在找我,让我到延吉市参加《延边·上海知青联欢会》,跳朝鲜族长鼓舞……我是到延边来开五十周年座谈会的,服装、道具什么都没有,说心里话:在上海跳长鼓舞没人和我比,现在,要在能歌善舞的延边朝鲜族地区跳,心里没底……在吕老师的一再劝说下, 我答应了,于是我就去找长鼓舞的传承人朴老师…… 演出那天,一大早起来,坐火车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韩城宾馆,当我换上朴老师给我准备的、漂亮的朝鲜族舞蹈服,背起长鼓时,很多知青朋友及来宾要和我一起照相,不少人还把我当成朝鲜族。我的节目是第8个《长鼓敲起来》, 一个动作是:打鼓点、举鼓棒、做造型结束。只听到和看到,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站起来鼓掌叫好,解释一下:不是我朝鲜族长鼓舞跳得好,是延边人民欢迎上海知青、喜欢上海知青的到来,我只能对大家说:我跳的是上海版的长鼓舞。 当我跳完长鼓舞走下舞台,采访记者过来让我谈跳长鼓舞的体会。我的体会是:长鼓象征着……长鼓舞不仅是朝鲜族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带给我如痴如醉,梦幻般的美好人生" 因此我经常欣慰地感叹:《我的长鼓我的梦》…… 在上海的二十多年里,我曾主持过《为东方明珠添光彩的朝鲜族》、和秦怡老师在《中国电影皇帝金焰》活动中、到秦怡老师家去访谈、主持《心歌情侣联谊晚会》等。编写知青书籍,发行的文章有:《上海姑娘和她的朝鲜族妈妈》、《延边--我永远眷恋的第二故乡》、《我的长鼓我的梦》、《路的选择》。 接待专程从美国杜克大学到上海的来采访我的安娜小姐,主要是访知青赤脚医生,编成《青葱岁月》书,还有视频《把我们的精彩人生告诉下一代》在网上发表。事迹已被收到《延边人物录》里。 年3月和11月分别在:悦来大酒店和南京东路号惠罗公司跳:《长鼓敲起来》和《阿里郎》。 知青采访记者陆老师,还专门采访我对《朝鲜族长鼓舞》的情怀,做了一版彩页画册,题为:《舞蹈人生》。 我坚信:"人生在追求中闪光,人生在奉献中结果"! 这是我对生活、对人生、对信念的选择! 悠悠长鼓情,伴我梦中行。这就是《我的长鼓我的梦》!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9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市取消了,去哪买年花番禺28个采购点超
- 下一篇文章: 亲和素5月5日新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