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子中的四季
日本人对于追求精致这件事,似乎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小到一枚和果子,都全然透露着细致入微的美感。食材的选择、色彩的搭配、造型的拿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琢磨,极致讲究。这一手的细腻,恨不得全揉进一口大的果子中。入口,便是蔓延开来的绵长的幸福感。 和果子中的四季 和果子可能是最符合时令的食物了,随着春夏秋冬的更迭,呈现花鸟风月的变化。 暖春,绯色的樱饼与枝头的早樱相呼应,浪漫了一整条巷子;盛夏,水羊羹清凉润滑,宛若一首祗园小街夏日的风物诗;凉秋,品尝着带有秋草风情的果子,欣赏清雅怡人的秋光;寒冬,到了茶席开炉的季节,喝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玉善哉,暖到心坎里。 人们将寄予自然界的思绪构成了它美好如画的造型,从小小的和果子中,便仿佛看到了四季风光的驻足。春天的梅、樱,夏天的紫阳花、抚子,秋天的桔梗、枫,冬天的椿、雪……大自然的灵气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被表达出来。 和果子的前世今生 这一枚小小的果子,其实已经一千多岁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当时的日本遣唐使回国时,带回了“唐果子”(唐朝糕点)以及用面粉裹住食物煎炸的技巧。唐果子的风靡促进了点心制作技术的飞跃,同时,海上贸易也使得各类南洋点心(如长崎蛋糕、菠萝包、有平糖等这类经典美食)远赴重洋来到日本,扩宽了和果子发展的视野。于是,日本人以古来即食的年糕、米粉团子为基础,融入唐果子、禅宗果子、南蛮果子等外来食物的特色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和果子。 和果子的分类 根据做成后的水分含量,和果子可以分为生果子(30%以上)、干果子(10%以下)和半生果子(10%-30%)。 生果子又名上升果子或者朝果子,通常是指早上现做的新鲜糕点,因为采用新鲜的食材,为了保证口感,保存期限大概只有两天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时品尝。生果子作为和果子中的“高端品”,原料优质造型考究,是礼品的主力军,常见的有大福、草饼、蕨饼、羊羹等。而半生果子和干果子属于耐放型,糖粉比例较大,所以保存时间也相对较长,半生果子以寒冰、最中为代表,而干果子以有平糖为首,落雁、煎饼、松饼为代表。 和果子与茶道 如今,作为和食的一个分枝,和果子将日本茶道文化和糕饼技能巧妙结合,表达了一种别致的和式情结。 作为抹茶的标配,和果子的一抹甜蜜微微冲淡抹茶的一丝清苦,恰到好处,令人欣喜。茶席上的和果子,是主人对宾客的无言问候,也能彰显主人的修养雅趣和倾注于茶席的心思,以及对宾客的款待心意。一期一会,一日一果。 很多人对和果子都有极甜的印象,不过因为不添加油脂,其实热量并不高,适合到专门的茶寮或者和果子铺,坐下来享用当天手作的乐趣。本文就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几款畅销和果子以及代表店铺,供各位参考。 1.蕨饼 蕨粉中加水和砂糖,加热熬制,灌装冷却后切成小块。若作为初夏的高级果子,则先将蕨粉团放进黄豆粉堆里,再分成小块,包好馅料滚成圆形,最后撒上黄豆粉。蕨饼色泽微黑,口感浓郁有弹性。 (左)老铺芳光的蕨饼(右)位于名古屋的芳光老铺 2.羊羹 羊羹是用寒天、豆沙和砂糖混合制成的生果子,原型来自禅僧从中国带到日本的“羊肉羹汤”,后来日本人用小豆代替了羊肉,演化成现在的形状。 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曾在《草枕》中如此表达对羊羹的热爱:“在所有糕饼中,我最爱羊羹。即使并不想吃,光是那表面的光滑、致密且呈半透明受光的模样,怎么看都称得上是一件美术品。尤其是泛蓝的熬炼方式,犹如玉和寿山石的混种,令人感到十分舒服。盛在青瓷皿中的蓝色羊羹,宛如方从青瓷皿中出生一般的光滑匀润,让人不禁想伸手抚摸。” (左)越后屋若狭的水羊羹(右)东京的越后屋若狭 3.粽 原型来自中国纪念屈原的粽子,由平安时代传到日本,为端午节的时令食品,亦节庆亦驱邪。粽子本应是糯米粽,为了增添一份凉意和美味,水仙粽原料只用了葛粉和砂糖,羊羹粽则是用葛粉和细豆沙做成的葛羊羹。笹叶颜色青里透白,粽子口感水润,沁出丝丝凉意。 (左)川端道喜的水仙粽和羊羹粽(右)京都北山的川端道喜 4.麸烧煎饼 煎饼属于可长期保存的干果子,用面粉和成面糊后摊成薄煎饼,抹上味噌调味。有的将两张煎饼叠合在一起,有的涂上糖霜或烙上饰印,口感酥脆。 (左)龟屋伊织的砂糖煎饼“胧月”和有平糖(右)京都的龟屋伊织老铺 茶道里千家教授张南揽告诉我们,每一种茶席和果子,都会有一个产品介绍的小故事,说明它名字的寓意或者由来。位于京都的和果子老铺末富有一款叫“ふのやき”的麩烧煎饼果子,是专为茶道第一流派里千家所制。“ふのやき”是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夫人千登三子女士的创意,她原是东京的冢本商事家的小姐,后嫁到里千家至65岁病逝,留下了许对茶点创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jg/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几块钱的红霉素软膏功能强大到爆还有这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