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三味药加荆芥、防风两味药而成,一般作为治疗风寒外感初证的常用方剂,同时对各类传染性“疫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它是千百年来用于“疫病”防治的重要方剂之一。

方中多以“辛”味药为主,辛者,能透能散,气以“平”为主,又同见“温”、“寒”二气,可以透散疏利蕴结不散的邪气,除解表散寒外,还可用于风热、风寒、风湿、温毒等证的治疗。荆防败毒散在小柴胡汤、茯苓甘草汤、四逆散、桔梗汤等数个经方的基础上糅合而成,治疗思想仍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指出“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说明当时也是发生了瘟疫,可能当是命名为“伤寒”,并且这场瘟疫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确实很无奈也很感叹,所以才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千古中医临床经典。

荆防败毒散作为轻汗剂的代表,一改前人重用“辛温”之风,转而以“辛平”透散为先,极大地拓宽了疫病治疗的适应证候、适应人群、适宜气候、适宜地域,缩小了不疫证候与不宜人群。同时不再拘泥于疫病寒邪为患的禁锢,对瘟疫病因、发病特点及方药论治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温病学说的出现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另外组方思路上也有所进步,方中药物多以两两相对,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川芎-茯苓等,或透散相辅,或表里相应,或上下相因,或气血兼通,重在一疏,妙在一透,以轻清灵动之性拨动周身气机而祛邪外出,组方意高法巧。

本方“平”而不凡,“平”而卓越。疫病首重“祛邪”于外。《温疫论》指出“大凡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患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说明疫病治疗重乎“祛邪”,越早透邪于外,越可避免入里传变,而荆防败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剂,作为抗疫重要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挖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1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