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北京儿童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2.html 外文名:TwentyTwo 别名:TwentyTwo/22 类型:纪录片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08-14(中国大陆)/-10-05(釜山电影节)/-06-25(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剧情介绍: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当我第一次看到纪录电影《二十二》的海报的时候,我以为是个动画电影,但看完简介才发现,这是一部讲述慰安妇这个群体的纪录片。好奇之下买了票,那场是我有史以来观影效果最好的一场。没有人讲话,没有吃东西、喝饮料的声音,有的只是啜泣的声音,还有一直到影片全部放完才静悄悄离场的身影。唯一觉得遗憾的是,那一场到场人数只有三十人左右。 “这部影片不应该被埋没,它值得被更多人知道”,那是我看完以后的第一个想法,也是我写这一篇文章的理由。 先给你们说个故事吧。 年的时候,有一部纪录片在部分电影节展出,叫做《三十二》,导演叫郭柯。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韦绍兰母子。韦绍兰是一个慰安妇受害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而儿子罗善学是一个中日混血。当郭柯导演在微博上看到他们的事件的时候,最初认为这是个冲突性很大的故事,可拍性很强。投资方觉得有些冒险,想让导演先拍一个短片试一试,便有了《三十二》的诞生。名字的来源是当年被迫充当的慰安妇到年的时候,存活的仅剩下32位。 电影《三十二》海报 影片虽然叫《三十二》,但主演只有韦绍兰母子。整部影片其实并没有剧情,大多数都是拍摄他们日常的生活,穿插着当年的一些事迹。有两个点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第一个就是韦绍兰老人的乐观。如果我事先不知道她曾经是一个慰安妇受害者,我根本感觉不到她背负着这么沉重的一段历史。在荧幕上,除了在讲述这段历史时流泪以外,其余时间她很乐观。最常念叨的就是“这世界红红火火的”,“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她不愁穷,就愁自己没有时间再看看世界。 老人还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 日头出来点点红 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第二个触动我的点是老人罗善学。他出生于年,却至今单身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放了一辈子的牛。他先后谈过6个女友,女友答应了,而她的家人却反对,认为名誉不好听。村里里的小孩见了他,会喊道“日本人,日本人”;他的弟弟甚至想买凶手杀害他。在采访中也说了“背了这一辈子,坏了这一辈子”。稚子无辜,但有多少人能真的在那个环境下,去理解这个孩子身份上的身不由已,而不抱有歧视,厌恶。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弹幕上满屏都是“你是中国人”的字样,不知老人是否能看到这一幕。 老人罗善学 和韦绍兰老人的长时间接触,让导演看到了她身上的积极和乐观,他也在想,是否其他老人也是如此。这个群体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老人去世,消失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的时候,仅剩下了22位。郭柯导演说“不再等了”,“把她们都拍下来”,因此有了纪录电影《二十二》。 这个题材本可以延展的很开,把那些不为人知的事件挖得很深。但跟这群老人有了长时间的相处之后,导演面临了一个很大的拍摄难题,就是如何去对这个群体。她们是你的拍摄对象,是慰安妇,还是亲人? 导演选择了最后一个,把她们当作亲人。当一个导演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已经抛弃了这部纪录片很多的可能性。我在这部纪录片中,并没有看到撕心裂肺的场面或是老人痛哭的镜头,而更多的是老人们做饭,喂猫,晒太阳等很平常的场景。对当年事件的回忆固然是有的,但老人开始梗咽,流泪时,接下来就用很美的空镜头来转换了。导演用亲人们的描述,还有志愿帮助她们的人的描述,来解释为什么她们不愿意说。 对于导演用这种方式来拍这个群体,我是蛮佩服的。这部纪录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如果要说有,大概是导演让剪辑师剪去了那些悲惨经历的叙述,在还原历史的真相时又有所顾及,有分寸,将这部纪录片拍得很“浪漫”,很“温柔”。这种有分寸的拍摄,我想也是导演斟酌过后才决定的。在我眼中,这种“温柔”反而更戳人心。这些老人们,已经八九十岁了。她们的生活其实并不向我们想象中那样。在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为了活下去,不会背负着痛苦,愤恨前行,而是将这段记忆尘封在心底,不会去舔舐伤口,甚至也不会告诉儿女们。当再去回忆时依旧会有痛苦,但现实中她们过着很朴实的生活,满足于现在平静祥和的生活,她们也笑得很慈祥,很温暖。从外表看,根本不会觉得与其他老人们有什么不同。这才是她们真正的生活场景。 有个老人叫毛银梅。她是个韩国人,原名叫朴车顺。毛银梅是她自己改的名字,和毛主席一个姓。她说,毛主席帮了他们很多,他爱我们,我也爱他。她现在已经不太会讲韩语了,但还记得朝鲜民谣《阿里郎》和《桔梗谣》。 老人毛银梅 有个老人,叫李爱连。她说,以前有记者来采访,我都没有说真话,当时我儿女,孙儿就在身边,我怎么说得出口。说到丈夫时,她哽咽了。他(老人丈夫)不嫌弃我,说我是被日本人抓去的,不是自己要去的。 老人李爱莲 有个老人,叫林爱兰。她被日本人抓去后,一生都无法生育。后来加入了红色娘子军。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政府给她颁发的奖章丢了。她板着脸,特别不开心,说是一个村民给偷去了。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到了,老人立刻就笑了,像个小孩子一样,很腼腆,又很不好意思。 老人林爱兰 这部纪录片能上映,其实并不容易。它的风格不像记录片也不像剧情片,一连拍22个老人,每个老人的着笔其实并不多,每个片段也就淡淡得过去了。但,这是一个群体。尽管她们住在山西,湖北,广西,海南等地,有着很不一样的经历。但有一个很相似的点是她们都非常坚强,她们的现状真的超出你的想象。 有个民众,参加众筹使它走到了现在这一步。我很庆幸,韩国有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电影《鬼乡》,通过众筹拍摄成功。而我国也通过众筹成功拍摄了一部慰安妇的纪录片。 更难得的是,它就要在年8月14日上映了。 遗憾的是,我知道这部影片的时间太晚,错过了众筹时间。现在能做的只是让更多人知道这部纪录片的存在。它的排片场次估计不会太多,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希望能去看一看。影片的票房会全部用来支持老人们的生活。 另外,截至到年5月,幸存者只剩9位。 文章是七月份写的。8月12日21点黄有良老人在海南陵水家中去世,享年90岁。 中国幸存“慰安妇”纪录电影《二十二》片中22位老人仅剩8人。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排片的话,去看一看吧。请给她们最后一次深情的凝视,赶在零之前。 文/Sky 编/王赛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gx/9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22人到仅剩8人二十二为中国l
- 下一篇文章: 鲜读丨二十二中国最后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