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盂县丨传说中的赵氏孤儿藏匿地
『点击上方蓝字, 大思想家悉尼胡克曾在《历史中的英雄》中,把风云人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他走到哪里,历史就跟到那里;另一种是时事造就的风云人物,阴差阳错,把一个平凡的人物推到前台。 藏山是中华沧桑变迁的一幅重彩画卷:有藏山藏孤之历史,然后才有赵氏一脉,而后才有赵简子、赵襄子,才有韩赵魏三家分晋,方有立国二百多年的七雄之一赵国。倘若没有赵氏孤儿一说,就不会在战国时代列国纷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赵国的位置…… 三尖圣境 位于盂县东北26公里处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村前有温河之源阴山河环绕,后有三晋历史名山白马山主峰三尖山怀抱。此山三面突起,东西两峰对峙,北峰斧削如屏,故名“三尖山”。三尖山,由佛爷顶(东顶)、菩萨顶(西顶)、玉皇顶(北顶)组成,海拔米,占地8平方公里,是阳泉市第四大高峰。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是连接晋冀两省的重要交通和信息驿站。 此处虽地处偏远,却山高气鲜,树木成林,苍翠葱茏,浓荫蔽日,是盂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的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氧吧。是一处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不受任何污染的动植物乐园。当雨过山际,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缥缈欲仙,古称“三尖圣境”。 水神山 也称烈女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携宫女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回天无力,悲愤之极,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 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游烈女祠诗》可以推断,该庙至迟建于金代,以后元、明、清三代历加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 千佛寺造像群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始至唐开元()时期,长达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 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为长方形,无后室,举高米,阔宽8米,面积达40平方米,以营造塔状佛龛为主,故又称"塔窟"。其间镌有4厘米大小的字,注明上述造像系"东魏兴和三年"造。 万花山神祠 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攀间枋题记,元延佑二年(年)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府君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山门前高台凸起,两边石阶对称,形制独特,实属罕见,占地面积平方米。中轴线前为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平台左右各有配房三间。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道,精雕细刻、十分精美。 庙内有倒座戏台一座,为祭神演戏而建。正殿面阔五间,悬山式屋顶。殿前为卷棚式拜亭一座,左右两侧有配殿和垛殿,另有东西廊房和东西禅院。庙院内有古柏树两棵,牡丹花两蓬,形成一幅对称图案。两间神祠的石粉壁上,一间彩绘四姐下凡故事,另一间绘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万花山之行,画笔清新,人物栩栩如生。 盂县普济寺 位于盂县西潘乡侯庄村。据乾隆版《盂县志》载,建于唐代初年,乾隆二十一年,移建现址,以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耳殿、钟鼓楼。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七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瓦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朵作五踩双昂。彻上露明造。过殿结构与正殿基本类似,只是花脊的烧造工艺较为考究,闪耀着琉璃的光芒。 盂北泰山庙 位于盂县孙家庄镇盂北村西,亦名“西庙”,修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年(年)维修,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殿内东西两山墙存有人物壁画平方米。西配殿为明代建筑,斗拱为五彩单下昂,明间设45度花拱,殿内有10平方米壁画,戏台是清代建筑。 中社释迦寺 位于盂县上社镇中社北村。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襻间枋题记载,元延佑二年()年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 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殿。正殿保存较好,用材粗犷,结构严谨,尤其难得的是梁架上明确的题记,可作为同类建筑的可靠标尺。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盂县骆驼道 沿途峰回路转,盘山路上上下下,盘盘曲曲,象驼背上行走,故各骆驼道。依山而建的古村落建筑高低纵横交错,整个村子在绿树环绕中,进入村庄有一种到了迷宫的感觉。 这里没有都市噪杂与烦闷,只有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好象到了世外桃园。门墩上精美的石雕显示着主人当年的显赫的身份与地位。 仙人红薯 仙人乡海拔低、积温高、沙土地透气好,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仙人红薯的优良品质。 年,仙人红薯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仙人红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枣介糕 对于盂县人来说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美食。每逢结婚这样的大事,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缺少不了这一道美食! 枣介糕是用黄米面做的,做的好可以软精精的吃到底。其实,枣介糕和年糕相差并不大,而且都是粘粘的那种,只是主料不一样而已。 莜面烤栳栳 盂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名菜,该做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侯。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凉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推出又薄又匀的长片,再用手指往起一挑搭成园桶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列在蒸笼上,象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侯,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盂桔梗 作为盂县历史悠久的地道中药材,盂桔梗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草本药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桔梗,别名白药、和尚头、铃铛花、土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及草丛中,既是一种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历史上关于桔梗的药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有甜苦两种,故名桔梗。” 虽然桔梗在我国不少地方均有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药材本身的质量与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盂县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空气清新,土壤中富含磷钾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桔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地生长的野生桔梗品质上乘,药用、养生价值极大,被百姓称之为“小人参”,成为盂县闻名的十大特产之一。 盂县葵花 又名向日葵,是盂县的大宗农副产品,主要品种为“三道眉”。其特点是籽长片大,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油质好。 它还是人造奶油的重要原料,是油漆、肥皂、梁料、医药和纺织等多种工业用油。所含的亚油酸,有减少人体脂防积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盂县花椒 盂县花椒,驰名遐尔。主要种植于盂县北部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盂县花椒饮誉之晋,颇负盛名,主要品种有:大红袍、小红袍、黄金椒等。盂县花椒的特点是色泽鲜艳,外红内黄,香味芬芳,人称“十里香”。 具有皮细、籽小、粒大、色鲜、味香、耐贮存、椒籽含油量高等特点。全县现有花椒树60多万株,年产花椒40多万公斤。花椒晒干后,可存放3至5年,其香味不减,是一种理想的调味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止痛等作用,夏季用纱布包成小包,放入衣柜或米缸中,可防虫蛀。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国外。 来源丨太原道特此感谢 编辑丨艾羊 转载请注明《大山之西》治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cd/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上海医疗卫生考试复习技巧中医内
- 下一篇文章: 饭前吃一物,排出体内10年湿,热,毒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