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

拉丁学名:ScrophulariaeRadix

来源: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玄参科玄参属玄参

处方用名:玄参

分布区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福建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2.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3.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方剂:

1、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温病条辨》

增液承气用黄硝,玄参麦地五药挑,

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此方宜。

具有滋阴增液,泄热通便的功效。

主治阳明热结阴亏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糖尿病性便秘以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产后尿潴留等病症。

本证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所致。胃肠燥热内结,传导失司,则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燥屎不下,热结愈盛则阴津愈枯,热结津亏,肠道失于濡润,故下之不通,即“津液不足,无水舟停”(《温病条辨》);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热伤津亏之象。治应甘凉濡润以滋阴增液,咸苦润下以泄热通便。

君药-玄参:甘咸性寒,滋阴降火,泄热软坚,重用为君药。

臣药-麦冬、生地黄:甘寒质润,助君药滋阴增液,泄热降火,共为臣药(三药相合即增液汤)。

佐药-大黄、芒硝:热结既结,故以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软坚润燥,共为佐药。

诸药合伍,阴液得复,热结得除,诸症可愈。

2、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黄、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气血两清火毒劫。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功效。

主治温病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

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脓毒症、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型肝炎、银屑病等病症。

本证系由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所致。由于热毒化火,火盛伤津,故见大热烦渴、舌绛唇焦;热毒上攻清窍,内扰神明,乃致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热燔营血,故有发斑、吐衄;热深厥深,发为肢厥。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分别示病情重、中、轻之不同。此乃温热病气血两燔之证,法当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石膏、知母、甘草: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汤,意在清气分之热而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黄连、黄芩、栀子共用,仿黄连解毒汤之意,以通泻三焦火热。

犀角、生地黄、赤芍、丹皮:犀角(现用水牛角代)、生地黄、赤芍、丹皮相配,即犀角地黄汤,是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而设。

连翘、竹叶、玄参、桔梗:连翘、竹叶助清气分之热;玄参助清热凉血;火性炎上,桔梗则可“载药上行”。

诸药合用,共奏气血两清、清瘟败毒之功。

3、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东垣试效方》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用于治疗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头面部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风热宜疏散,疫毒宜清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君药-黄连、黄芩: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臣药-牛蒡子、连翘、僵蚕:以牛蒡子、连翘、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佐药-玄参、马勃、板蓝根: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佐药-甘草、桔梗、陈皮、人参: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人参补气,扶正以祛邪。

佐使药-升麻、柴胡: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黄芩、黄连、升麻、柴胡:芩、连得升麻、柴胡之引药上行,以清头面热毒;升、柴配芩、连,升中有降,可防其升发太过,二者相反相成。

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4、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加,

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效堪夸。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患肢暗红微肿灼热,疼痛剧烈,久则溃烂腐臭,甚则脚趾节节脱落,延及足背,烦热口渴,舌红,脉数。

临床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

本证系火毒内郁,血行不畅,瘀阻经脉所致。《灵枢?痈疽》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痈(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已。”《诸病源候论》曰:“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热毒壅滞血脉,以致局部气血凝滞,经脉瘀阻不通,故见患肢暗红微肿、疼痛剧烈;火毒内郁,肉腐血败,故见患肢灼热、溃烂腐臭,甚则脚趾节节脱落;热毒内扰,耗伤津液,故见烦热口渴、舌红、脉数。证属热毒内蕴,经脉瘀滞。故治宜重剂清热解毒为主,兼以活血通脉。

君药-金银花: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尤善清热解毒而治痈疽,故重用为君药。

臣药-玄参、当归:玄参长于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并能散结软坚,与君药合用,既清气分之邪热,又解血分之热毒,则清热解毒之力尤著;当归性味甘辛而温润,养血活血,既可行气血、化瘀通脉而止痛,又合玄参养血滋阴而生新,共为臣药。

佐使药-甘草:甘草生用,既清热解毒,又调和诸药,为之佐使。

四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

5、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具有滋润肺肾,止咳化痰的功效。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本证乃由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肺失濡润,火伤血络,故咳嗽气喘、痰中带血;阴精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阴虚则生内热,故午后潮热、骨蒸盗汗;喉为肺系,肾脉挟咽,肺肾阴亏,津液不能上潮咽喉,加之虚火上攻,故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宜滋养肺肾之阴,止咳祛痰。

君药-熟地、生地:方中生、熟二地为君,滋补肾阴亦养肺阴,熟地兼能补血,生地兼能凉血。

臣药-百合、麦冬、玄参:臣以百合、麦冬滋养肺阴并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协二地滋肾,且降虚火。

熟地、生地、百合、麦冬、玄参:君臣相伍,滋肾润肺,金水并补。

佐药-贝母、桔梗、当归、芍药:佐以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桔梗载药上行,化痰散结,并利咽喉;当归、芍药补血敛肺止咳。

佐使药-甘草: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为伍以利咽喉。

诸药相合,滋阴凉血,降火消痰。

6、天王补心丹:生地黄、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摄生秘剖》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临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属阴亏血少者。

本证由心肾两亏,阴血虚少,虚火内扰所致。阴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阴虚生内热,虚火内扰,则手足心热、虚烦、遗精、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之征。治当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君药-生地黄: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滋阴养血,清虚热为君药。

臣药-天冬、麦冬:天冬、麦冬滋阴清热。

臣药-酸枣仁、柏子仁: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臣药-当归:当归补心血,共助生地滋阴补血,以养心安神。

佐药-人参:人参补气,使气旺而阴血自生,以宁心神。

佐药-五味子:五味子酸收敛阴,以养心神。

佐药-茯苓、远志: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佐药-玄参:玄参滋阴降火,以制虚火上炎。

佐药-丹参:丹参养心血而活血,可使诸药补而不滞。

佐药-朱砂:朱砂镇心安神,兼治其标。

使药-桔梗: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上入心经。

诸药相伍,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

7、紫雪: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硝石、水牛角、羚羊角、麝香、朱砂。《苏恭方》,录自《外台秘要》

紫雪羚牛朱芒硝,磁硝寒水滑石膏,

木麝丁沉升玄草,热盛动风此可疗。

具有清热开窍,止痉安神的功效。

主治热人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临床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小儿高热、急性磷化锌中毒等属邪热炽盛引动肝风者。

本证因温邪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或热盛动风所致。邪热炽盛,不经汗解,内陷心包,心神被扰,故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热极动风,故痉厥抽搐;热盛伤津,故口渴唇焦、尿赤、便闭;小儿热盛惊厥亦属邪热内闭,肝风内动之候。本方证既有热闭心包,又见热盛动风,故以清热开窍、息风止痉为治。

君药-犀角、羚羊角、麝香:方中犀角(现用水牛角代)咸寒,归心肝二经,功专清心凉血解毒;羚羊角咸寒,亦归心肝二经,长于凉肝息风止痉;麝香芳香,开窍醒神。三药合用,是为清心凉肝,开窍息风,共为君药。

臣药-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寒水石辛咸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滑石甘淡而寒,清热利窍,引热下行,三药并用,清热泻火,滑石且可导热从小便而出,俱为臣药。

佐药-玄参、升麻:玄参甘苦咸寒,滋阴清热凉血;升麻甘辛微寒,清热解毒,透热达邪。

佐药-青木香、丁香、沉香:辛温芳香,行气通窍,与麝香配伍,增强开窍醒神之功。

佐药-黄金:镇心安神,平肝息风,解毒。

佐药-朱砂、磁石:重镇安神,朱砂并能清心解毒,磁石又能潜镇肝阳,与君药配合以加强除烦止痉之效。

佐药-朴硝、硝石:泄热散结以“釜底抽薪”,可使邪热从肠腑下泄,“凡气火甚盛,有升无降诸证,尤为适宜”(《阎氏小儿方论笺正》),原书指出服后“当利热毒”。

佐使药-炙甘草:益气安中,调和诸药,并防寒凉伤胃之弊。

8、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具有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的功效。

主治类中风。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帕金森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失眠、肾炎、舞蹈病、面肌痉挛、哮喘等病症。

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系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所致。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肝肾阴亏,水不上济,故心中烦热。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并走于上,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昏不知人,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阳亢化风、气血逆乱为标,本虚标实,本缓标急,当急则治标,以镇肝息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为法。

君药-怀牛膝:苦酸性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折其阳亢,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

臣药-代赭石: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引气血下行以治其标,为臣药。

臣药-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为臣药。

佐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壮水涵木,为佐药。

佐药-茵陈、川楝子、生麦芽: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以强制,势必影响其疏泄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理肝气,以顺肝性,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为佐药。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合生麦芽又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贝壳类药物质重碍胃之弊。

诸药相伍,共奏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功。

9、养阴清肺汤:生地、麦门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的功效。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临床用于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鼻咽癌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反应、小儿支原体肺炎等病症。

病因病机:白喉多因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重楼玉钥》云:“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君-生地:方中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滋肾水而救肺燥,又能清热凉血而解疫毒,标本兼顾,故重用为君药。

臣-麦门冬:麦门冬养阴润肺清热,益胃生津润喉。

臣-玄参:玄参清热解毒散结,启肾水上达于咽喉,麦门冬、玄参共助生地养阴清热解毒,为臣药。

佐-白芍:敛阴和营泄热。

佐-丹皮:凉血活血消肿。

佐-贝母:润肺化痰散结。

佐-薄荷:薄荷辛凉宣散利咽,共为佐药。

佐使-生甘草: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佐使之药。

全方养阴扶正与清肺解毒合用,正邪并治,标本兼顾,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化学成分:主要含哈巴苷、哈巴酯苷、哈巴俄苷、桃叶珊瑚苷、甲氧基玄参苷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斩龙剑苷A、安格洛苷等苯丙素苷类。此外,还含有生物碱、植物甾醇、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孢菌和星形奴卡氏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玄参对多种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一般认为抗炎活性成分为哈巴苷、哈巴酯苷。此外,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压、保肝、增强免疫、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亦多裂隙;导管少数,类多角形,直径约至μm,伴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哈巴俄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2:4:1)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