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高三学生期末测试,于古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鉴赏一题(见下图),有一注解:

“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桔树。”

后两句的逻辑实在不通:《橘颂》赞美桔树?“桔”可能是“橘”的笔误吧?考虑到社会用字的混乱,此处很有厘清的必要。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桔,jié。特指出不是“橘”的简化字。没有单独释义,只列两词条“桔槔”和“桔梗”。而“桔梗”的解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色,根可以做药材。”

桔梗花叶

而对“橘”的解释是:j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卵圆形,开白花,果实也叫橘,扁圆形,红黄色,果肉多汁,是常见的水果。又特指出不能简化成“桔”。

《说文解字》:“桔:桔梗,药名。从木、吉声。”“橘:果,出江南。从木、矞声。”两个都是形声字(因古今音变,已稍有不同)。字形演进见下图。

“桔”、“橘”字形演进图

古今词典的解释都很清楚,“桔”和“橘”,读音不同、字形不同、所指也不同,一为草本、一为木本,一是药材、一是水果。若从现代植物分类而言,“桔”为被子植物门菊目桔梗属,而“橘”为被子植物门芸香目柑橘属,两者不同目不同属。

桔橘两字,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使用“泾渭分明”,而在今日全国多地把“桔”当作“橘”的俗字,追溯起来,大概有以下历程:纠缠约始于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出现以“桔”表水果的用例;经典用例则莫过于文革后选进小学课文的冰心《小桔灯》;而遭废除的第二次简化字中,就有将“橘”简化为“桔”的写法。再加上民间则出于信仰,将酸甜可口、色红可爱的橘子写作“桔子”,谐音“大吉”致使“桔子”大流行。

作中药用的桔梗(根部分)

但今日的简化字总表及常用字规范表从未把“橘”当作“桔”,因此,从维护汉字的纯洁及规范性出发,在国家还没有公布可以将“橘”写为“桔”之前,我们还是要使用规范,特别是肃清第二次简化字流毒,免得像今天的新冠病毒一样,经过大规模的封城封村之后,时不时在某处还冒出几例,搞得人心惶惶。

另者,该题C选项“颈联想象奇特,以‘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以‘闻’字把柑橘花开的形态和香味一笔写出”的表述也不够严谨,诗人在题目及首句皆言种的是“柑”,何来“橘花”呢?

橘子

这里又涉及另一需澄清的话题,就是“柑”与“橘”的关系。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说,芸香目柑橘属下面有分柑、橘、橙、柚、枳、柠檬等许多种。《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子使楚,楚王故意羞辱晏子,说抓到在楚国做贼的齐人,晏子说了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以物喻人,驳得楚王哑口无言。当时的楚君臣如果懂得植物分类,即可当场反驳晏子偷换概念之误。橘与枳是两种果树,枳生淮南依然是枳,橘生淮北依然是橘,只不过果实大小、口味不同罢了。而柑与橘,不管树丛还是果实,都很相似,一般消费者难以区分,故常并称“柑橘”。现在正是柑橘成熟季节,满大街有的卖,两者放一起,要区分也不难。简单说:果实大,近球形,皮呈黄色、较厚而紧实者为柑;果实较小,扁圆形,皮呈橙红或朱红色、薄而宽松者为橘。假如你到超市买柑,服务员却拿橘给你,你投诉,对方却说都是“柑橘”,你一定不满意吧?就像你要买大米,付的是泰国香米的钱,而拿到的是东北大米,任谁都不同意。

何况作为种植者,心中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否则,假设要种柑,而买的是橘苗,这可是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功不可没。汉字之所以能生生不灭,傲视世界,最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方块字,一字一义,绝无雷同。表意的明白准确,是使用文字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文采属于锦上添花的事。因此,在应试学生面前的文字材料,要过基本关,尤其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更应该追求准确严谨,“差不多先生”要不得。

最后以几句顺口溜总结本篇内容:

桔橘不同目,

柑橘大家族。

桔梗是中药,

用字不糊涂。

.1.3

特别声明:本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推介题参考答案:五个错别字(他一口气吃七个橘子)。

吴承林

无用即大用,有心可开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