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5月至年10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障碍。CT及MRI提示鞍区囊性占位,最大平均直径为29.3mm,其中完全位于鞍上者4例,位于鞍内-鞍上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程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囊肿。

结果:

12例患者均达到囊肿内容物完全切除并切除部分囊壁,病理证实均为Rathke囊肿。术后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痊愈或改善,2例出现一过性多尿,术后3-4d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

结论:

经眉弓锁孔人路适用于完全位于鞍上型或主体位于鞍上的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该人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优点,神经内镜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创伤、扩大视野,尤其利于对囊肿在鞍内部分的观察与切除。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仰,在眉弓上眶上孔颞侧做一约3.5cm切口,避开眶上神经,显露颅骨,铣刀切开一直径约2.0cm的骨窗,磨除颅孔下缘颅骨内板及前颅窝底突出的骨嵴,切开脑膜并悬吊牵开。切开蛛网膜轻抬额叶,在神经内镜直视下逐渐开放侧裂池,充分吸除脑脊液,使额叶自然塌陷,显露鞍结节、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等结构。4例切开基底蛛网膜,在视交叉池内分离囊肿及周边结构;其余8例将基底膜翻起,从硬膜下腔直接显露囊肿。囊肿充分暴露后切开囊壁,充分吸除囊内容物,然后将囊壁部分切除,使囊腔开放。术后严密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固定,头皮应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无需拆线。

操作要点:

1、切口长度和骨窗直径均仅为3.5cm和2.0cm。

2、打开硬膜之前,应将颅骨内板斜行磨除,并将前颅窝底(即眶上壁)的骨嵴磨平,这样可使内镜器械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

3、切开硬膜以后释放脑脊液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此时可充分发挥内镜直视下操作的优势,找到外侧裂后,用尖镊打开侧裂池,用吸引器逐步吸除脑脊液,待额叶部分塌陷后,再深入至鞍区开放视交叉池,可进一步释放脑脊液,从而实现“无牵拉”手术。

4、经额叶底部进入到鞍区时,首先见到的是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在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前方有一层蛛网膜,其为额叶底部脑组织表面蛛网膜的延续,称之为基底蛛网膜的壁层。其在鞍结节处反折紧贴垂体柄,并包绕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往上至下丘脑,称其为基底膜的脏层。在鞍结节处反折有两条系带止于鞍结节,其内有细小血管,在基底膜的脏层有较多的细小血管,其为供应垂体柄及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如术中将其损伤,则可能导致尿崩,但通常为一过性。因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垂体柄是其囊壁的一部分,基底膜的脏层紧贴于Rathke囊肿表面,为保护好基底膜的脏层细小血管,防止术后尿崩等情况的发生,手术中不要打开基底膜,应该从基底膜的脏层和壁层的反折处翻起基底膜,剪断两条系带,显露Rathke囊肿前壁,再将Rathke囊肿囊壁切除。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zz/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