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那消失的鹿群
年,我在一个叫万年红的生产队当民办教师,教室设在一间破庙里。有十几个学生,一至五年级。虽然工作很累,人也失落,但唯一使我感到欣慰的是,这里的民风淳朴,风景极美,空气更好。 一天午饭过后,我好奇地问学生家长杜忍毅:“为什么每年一到七月份,就有许多腰上挂着一块圆圆的只有一尺见方鹿皮的外地人到我们这里来打猎呀?”他告诉我:“这是旌德县的打鹿猎队。”“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去打鹿呢?”我不解地问道。“他们是经过我们太平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合法组织。他们打的是头上长了三叉四杪的公鹿。而且每年都规定他们打的公鹿的数量。”我又好奇地问道:“什么是三叉四杪呀?”杜忍毅告诉我:“每年到七月份,公鹿就长出了它那一对美丽的犄角。每个角的主干上分出三个叉,这三个叉上又长出四个短短的小角。这可是鹿全身的精华,在每年的公历七月份(或农历六月份)的中下旬,在它还没有骨质化之前,是软软的一个血包,取下它来,这就是人们说的鹿茸。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它的价格跟黄金差不多。”“为什么他们旌德县没有鹿,非要到我们这儿来打鹿呀?”我打破沙锅问到底。“因为鹿喜欢我们这个地方呀。”杜忍毅幽默地回答。然而从他的回话中,我忽然醒悟:我们这里的气候、植被、水、草等可能都适合鹿群的生活和繁殖,是梅花鹿极佳的天然牧场。 通过自己的实地勘察以及从那些年长的老猎户们的讲述中得知,岭上这个地方之所以是鹿的天堂,主要是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平均海拔多米,最高的黄龙山多米。山上的植被分三个梯次:山脚至半山腰是古松树,松林中有各种野草和灌木丛;半山腰以上是灌木丛或野竹林,野竹的品种也非常的多,除人们知道的水竹外,还有一种极其少有的“笔笋”竹,春天,它长出的笋子就像一支毛笔,如果蘸上墨汁,写出的字与真毛笔写的一样。春天,笔笋的“毛笔头”是小鹿们可口的粮食。还有麻笋、青壳笋……灌木丛中有山楂树、毛栗树、桦树等矮种树。毛栗树特别的多,附近岭下、杜家村、洪田以及邻县青阳的陵阳镇的人,每年来打毛栗的人络绎不绝;山顶上是青草以及各种中药材,最多的中药材要数桔梗了。每年一到夏天,满山遍野就开出那淡蓝色的五角星形状的花,非常的好看。听杜忍毅说,鹿最喜欢吃桔梗的花了。清晨,太阳还没有出山前,当桔梗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时,也正是大小鹿们早餐的时光。一朵朵的淡蓝色的小花带着晶莹的露珠,滋润着小鹿们的肠胃;这淡蓝色带着清香的小花,将转化成昂贵的鹿茸。还有山上的中药材半夏、千里光、黄精、野菊花、金银花……等都是小鹿们喜欢的食物。不过,它们最喜欢的还是桔梗的花了。 岭上这个地方的日夜温差大。白天赤日炎炎,而当太阳下山后,它又非常的凉爽,以致有些老人在炎热的夏天睡觉还要盖上厚厚的棉被。这就使得植物们能够贮存充足的养分。这也许是鹿们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之一吧。“到了严寒的冬天,大部分的植物都落叶或枯死了,它们吃什么呢?它们会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吗?”我问老猎人杜忍毅。“它们是不会迁徙的。你想,岭上有几万亩大山,够它们吃的植物是太多了。不过它们在冬天最喜欢吃的是兰花的叶子了,但是它们只吃很少的一点嫩叶,不会影响兰花的生长的。” 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鹿群,而且是一个庞大的鹿群。 那是年的四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妻子及同村的五六个男女去一个叫石腊坑的山上拔野春笋。因为山高路远,我们起得很早,动身也不过五点多钟,天还刚蒙蒙亮。我们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山顶。 这时,将近早晨六点钟了,我走累了,想休息一会儿。突然,不知是谁惊叫一声“鹿!”循声望去,只见高高的山顶上的一块平地上黄黄的一片。“鹿!是鹿!”人们兴奋地大叫起来。听到人们的叫声,鹿们也惊恐地抬起头,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当鹿群发现了我们后,其中的一头大鹿猛然跑了起来。其它的大鹿小鹿们立即也跟着飞奔起来。它们的眼前有一条宽约十米的深涧,但丝毫也阻挡不了它们。顷刻间,它们便”飞”过深涧,消失得无影无踪。用“疾如电,快如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本想数数有多少头鹿,可就在这两三秒内,它们就不见了。有人说有三十多头,也有人说不止。不过,我知道,这是我今生第一次看到数量最多的野生鹿群了。鹿的皮毛是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的。那时,青草刚刚长出,它们那美丽的梅花色也就没有显示出来。如果我们是在七八月份看见,它就是梅花色了。 我特意跑到山顶,看看它们吃的是什么草。很是遗憾,那时桔梗还没有长出来,只看见才露头的嫩青草被它们啃掉了很少很少的一点点,好像没有被吃过一样。 这一天我们这一行人特别的兴奋,因为我们看到了鹿,看到了一个庞大的”飞”起来的鹿群!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群可爱的梅花鹿还在岭上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吗?那郁郁葱葱的山岭上还有梅花鹿的踪迹吗?我决心上山探个究竟,并渴望能再次看到鹿群。 早晨八点上山,我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了一整天,也没看到一只梅花鹿。路跑了几十里,带的干粮吃光了。人也筋疲力尽。正当我失望的时候,来到了一处陡峭的山坡边。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整片的兰草,大约有三亩的面积,就像是人工培育的一样。墨绿的叶片,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它们有的已经开花,有的含苞欲放,空气中兰花那特有的沁人心脾的香味,使我陶醉。我不忍去践踏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只是随便地采挖了在脚边的一棵春兰。我想,人们无休止地滥采乱挖了近二十年,我至今还能看见这么多的兰花。可见那时的兰花是何等的多。同时也印证了杜忍毅的话。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掀起了一个植树造林的热潮。“三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口号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岭上村的群山,这个鹿的天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几乎所有的灌木丛、野竹林、兰花地、中草药……都被一把火烧光,代替它们的是几万亩的人工杉木林。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我们看见鹿群的山上早已是密密的杉木林。我们再也看不见那飞奔的鹿群。 我不解,那些灌木丛、野竹林的植被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把它们视为荒山而付之一炬呢?当年人们常见的梅花鹿、野山羊、鬣狗(当地人称斑狗)黑麂等早已不见踪迹。 那消失的野生鹿群,你们在哪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zz/5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到惊艳的4种花,满屋飘香,比香水还好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