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官方下场玩梗

是最为有趣,还是最为要命?

没有失忆不算停车没有丝巾不算阿姨没有套路不算老板没有崩溃不算父母没有自拍不算健身没有新词汇不算发布会没有天书不算医生没有缩写不算00后没有枸杞不算养生没有谐音不算文案没有总裁不算肥皂剧没有洗脑不算广告没有放大不算甲方没有后驱不算豪华

铺垫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生活场景。

然后再用强行关联的句式来说「没有后驱,不算豪华」,并且还是一个系列。

我不得不承认——凯迪拉克,你豪华!你豪华!

目前在凯迪拉克的官方微博上,这支广告片已经呈现出了两极化的评价。

有说看完不想买他们家车的,有说看完想卖了家里凯迪拉克的;

也有说觉得还可以,至少挺有趣,脑洞还不错,期待续集;

广告文案-的微博下,业内人倒是一片好评。

有的夸甲方胆子大,有的夸乙方能卖稿。

我昨天晚上半夜看到后是严重怀疑,凯迪拉克市场部给广告公司下brief的时候,里面白纸黑字标红加粗了一条:

你们必须要让这支广告片,抓住广告人的痛点和痒点

于是才有了这支广告片里所出现的,好几个广告人看一眼就能get到笑点的梗:

没有新词汇,不算发布会

没有谐音,不算文案

没有洗脑,不算广告

没有放大,不算甲方

作为从业者,我最有感「没有新词汇,不算发布会」这个段落,准确击中靶心。

文案看起来很懂互联网行业和广告行业的「造词」风气啊,一口气把KOC、私域流量、全场景、降维......全部都带着吐槽进去了。

看完很酸爽,酸爽到半夜我又多喝了一瓶养乐多。

但是,像「没有谐音,不算文案」「没有放大,不算甲方」这样的广告圈万年烂梗,如果没有前面那些「没有丝巾,不算阿姨」「没有健身,不算自拍」的铺垫,我就觉得创意人员存在智力偷懒的嫌疑。

因为基本上很少有一条汽车广告,是直接面向广告圈层去传播的。

创意如果在广告里设置了一些只有业内人才能会心一笑的梗,那么它就杜绝了破圈沟通的可能性。

而且,就算凯迪拉克在这支广告里前面已经做了一系列的语境铺垫,我个人也对这样拿着广告圈万年老梗去做创意的玩法,是持反对态度的。

因为这样一不小心,就把品牌的格局做小了。

当然,从另一个直观感受去说,面对汽车这样需要重决策的产品——

在互联网上讨论汽车广告的人,和现实中付诸真金白银去购买汽车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拨人,包括我自己在内。

所以,凯迪拉克这支广告片如果它内容本身没有价值观上的问题,也没有踩红线,那么它目前所引起的争议和讨论,更多的是扩散了凯迪拉克的品牌声量以及CT6这款车型的话题度。

只是一直以来,凯迪拉克对外都宣扬自己是一个「豪华品牌」。

当它用这样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来不断地诉说自己「有后驱,很豪华」时,它是不是也在给自己的「豪华」形象间接祛魅?

在这支广告片出街的背后,是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变了?

还是市场决定了CT6要走这样一条的亲民沟通路线?

我不得而知。

从目前查询到的相关信息来看,这两年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基本的销售策略叫3+3。

就是用轿车CT系列与SUV产品XT系列两条路线,覆盖三个尺寸级别。

其中这里面卖得最好的车型,就是CT6。

9月份凯迪拉克方面公布的销售数据是CT6是它旗下增长最为迅猛的的车型,同比增长84.1%,销量为辆。

这样反推的话,也许CT6这款车型所担负的品牌使命,除了打开市场、用来跑量以外,就是起到普及凯迪拉克的「豪华」标签作用吧。

但无论如何,我是真的不希望花20-30万,乃至更多一点的费用购置的B级车所打出来的广告,是那种抖机灵式、段子式的广告。

记得好些年前,凯迪拉克最开始在我心目中建立起的高端印象,是来自我大学同宿舍的一个哥们。

当时他是我们宿舍里唯一会开车、并且家里有车开的人。

在向我们宿舍普及品牌车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

「爷以后要是能开上一辆凯迪拉克,那就值了!」

很多年没跟他聊了,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持这样的想法。

你可以不点星标收藏这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pc/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