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揭盖桔梗杏仁
导读:“提壶揭盖”的说法从哪来?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用?看看文章吧! 01提壶揭盖的来历提壶揭盖为中医的治法之一,意即通过宣肺利水,以达到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目的。 因肺为水之上源,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但如果肺气闭塞,不能宣达,它就不能肃降;失去肃降作用,它也就不能通水道了。 《中医大辞典》对提壶揭盖的解释是:“治法,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 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选宣肺降气,这一经验,喻为提壶揭盖之理,故名。” 然而,条目中未提及“提壶揭盖”这一治法术语始于何人,始于哪本书。 经查文献,发现有两处提及相类此法。 一是《古今医案按·卷第六》记载:“朱丹溪治一人,小便不通,医用利药益甚,脉右寸颇弦滑,此积痰在肺。 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焦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 二是在陈修园《时方妙用·卷四》中谈到:“癃闭证,小便点滴不能,……有用补中益气汤后以手探吐者,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窍,则下窍通矣。” 此两处内容都提到小便不通,都是用了吐法,都提到宣肺以利水的形象比喻。 然而,此两处未提到“提壶揭盖”这一术语,也未提到此法亦可用来治疗水肿。 至于具体提及用提壶揭盖法利水消肿,治疗水肿病,尚不知为何人,望知之者有以教我。 提壶揭盖的代表药物为桔梗、杏仁。 两者虽然都能开宣肺气,然而,桔梗苦辛性平,宣而能升,号称舟楫之药,能清利咽喉,理气开胸,载药上行;杏仁苦辛而温,开而能降,故能平喘止咳,润肠通便。 关于桔梗为舟楫之药,最早提出的是金代张元素,这一形象提法,得到了后代医家的认可。 但到了清代张志聪,却不以为然,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在《本草崇原》中说:“张元素不参经义,谓桔梗乃舟楫之药,载诸药而不沉。今人熟念在口,终身不忘。夫以元素杜撰之言为是,则《本经》几可废矣。” 张姓历来出名医,这两位张姓大家意见反佐,然究之诸医用药习惯及临床积累,当以张元素之说为是。 02曹颖甫的发挥在近代,用宣肺利水法治疗水肿,并进一步阐明其道理的当数曹颖甫。 他曾治一贾姓小孩,患儿手足并肿,腹大如鼓,小便不通,处以麻黄五钱,熟附子五钱,细辛三钱,小便微通而胀如故。 复诊时,其门人陈道南用麻黄六钱,并于原方中加杏仁桔梗,一夕而小便大行,明旦肿已大消,周身微汗而病愈矣。 他因此而大有启发,在《金匮发微》中写道:“利小便,人但知为五苓散,发汗人但知为麻黄汤,此泥于成方,不知水病者也。…… 然亦有当利小便之证,要先行发汗而小便始通者,盖大气不运,则里气不疏;肺气不开,则肾气不降。故常有屡进利水之药,小便终不利者,职是故也。 并有当发汗之证,必兼利小便而始愈者,盖发汗则表疏,在里之水不能尽去,势必由下焦如渎运输而始畅,非因势利尿,则余邪不清也,变而通之,存乎其人。” 这就把宣肺通下、发汗利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其实,重视水肿从肺治的医家,古今都有。 如喻嘉言云:“凡禽畜之类,有肺者有尿,无肺者无尿。故水道不利成肿满,以清肺为急。此义前人阐发不到,后之以五苓、五皮、八正等方治水者,总之未悟此旨。” 其实禽类也都有肺,不过其消化、泌尿、生殖三系共有一殖泄腔,屎尿不分而已。但喻氏强调水肿治肺还是值得重视的。 又如现代国医大师周仲瑛就指出:“实践证明,急慢性肾炎,不论有无水肿,凡临床症状涉及到肺的,俱可采取治肺的方法。” 而具体方法,有疏风宣肺,顺气导水,清肺解毒,养阴补肺等数种方法。 03桔梗、杏仁治产后尿闭先父既受业于曹颖甫老先生,当然对曹氏学术观点,用药手法比较了解,也能熟练运用,他在早年曾有一产后尿闭经案,取得了较好疗效。 黄氏妇,吉安固江人氏,难产数日未下,乘车来吉安就医,产于途中,孩体无碍,但产妇则因用力过度,以致小溲点滴不通,急胀难忍。 诊为产后膀胱气化不宣,法宜升开。 处方:白桔梗3克,光杏仁9克,川升麻2.4克,全当归12克,猪苓6克,肉桂杨0.9克,泽泻4.5克,琥珀屑0.9克,木通3克,益母草4.5克,生甘草2.4克 1剂而小便通利,惟大便不解,腹块作痛,续用生化汤加减,以行瘀通便,遂告痊愈。 此病案一剂而小便通利,收效甚速,本处方考虑到三种情况: 一是用桔梗、杏仁宣上窍利下窍;二是用升麻升提,升清以降浊;三是用泽泻、木通、肉桂从下利尿通闭;四是因为是产后,故用了当归、琥珀、益母草养血化瘀,故能效如桴鼓。 04宣肺利水饮的运用笔者受曹师及先父影响,也每于治水方中用桔梗、杏仁,提壶揭盖,宣肺利水,并取得一定疗效。现举病案一例于下。 笔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回乡探亲时,曾治过一些患者,其中有一患儿长期水肿并有蛋白尿,在当地诊为慢性肾炎,经乡、县、医院治疗效果不显,且费资不少,患儿母亲守寡在家,经济甚为拮据,因而放弃治疗,此事乡里皆知,且甚为同情。 根据患儿咳嗽气促、尿少水肿的特点,处一方给予治疗,随即返昌,当时并不知疗效如何,也未曾记下具体方药。 数月后,有堂弟来昌,告知患儿服方三十来剂后,水肿尽消,后因患儿偷食咸辣椒,水肿又发,患儿母亲又守方服用十来剂,水肿又消。 后当地赤脚医生用此方治肾炎水肿,也有疗效。 此事因而在当地传为佳话,不少人抄下此方,视为神效秘方。 笔者也从堂弟处录下此方,其组成:桔梗4.5克,杏仁6克,薏苡仁6克,茯苓9克,猪苓6克,陈皮3克,大腹皮6克,木通3克,泽泻6克,五加皮3克,葱白一小撮。 此方实为五苓散合五皮饮的一个加减方,并无何奇特之处,其中可以提出参考者,一是用了桔梗、杏仁提壶揭盖,宣降肺气,开上窍以利下窍;二是用了葱白,作为药引,通阳以利水。 此方平淡而如此疗效,即在意料之外,又在医理之中,敝帚自珍,将其命名为宣肺利水饮,并写一短篇发表在《新中医》年第1期。 05反复验证确有疗效数年之后,有医院杨广林医师,去函《新中医》,云他运用宣肺利水饮确有疗效,《新中医》将其刊登在年第7期上。 全文如下:年第1期《新中医》载“也谈肾炎从肺施治”一文中“宣肺利水饮”一方,经笔者反复验证,治肾炎确有疗效,后扩充治其他水肿病,亦有疗效,今特报道,以兹佐证。 王某某,男,24岁,农民,因剧烈咳嗽,咯吐黄色稠痰一周,胸透提示支气管周围炎,给予四环素、棕色合剂治疗,咳嗽消失; 继出现周身水肿,尿少色黄,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舌苔腻微黄,脉濡滑,白细胞(+)。 治以宣肺利水,理脾利湿,以宣肺利水饮方,改成人药量,加生白术,桑白皮各10克,2剂身肿即消,继服1剂,病告痊愈。 顾某某,女,5岁,面及周身浮肿一年余。 医院诊为肾炎,长期给予青霉素、维生素C、泼尼松、氢氯噻嗪、氯化钾等,病情反复,尿蛋白持续(+~++),易患感冒,感冒后病情诱发加重,患儿父母心情焦虑不安,前来求治。 症见全身浮肿,轻度咳嗽,精神萎靡,纳差,小便少,用宣肺利水饮原方加生白术6克。 服药5剂,肿消如常人,尿蛋白消失,再予参苓白术丸巩固疗效。2年追访,患儿发育正常。 注:具体治疗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1月。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pc/6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花语赶快收藏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