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国医大师李士懋论阴阳脉诊05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阴脉实影响阳脉 1、中焦气机痹阻致阳脉弱 寸脉沉取按之不足,临床多见为虚证,上焦本证如肺气虚、心气虚、心阳虚等,中焦虚则清阳不升,心阳虚者以桂枝甘草汤温振心阳;心气虚者多用归脾汤等补气养心;肺气虚者,多加黄芪、党参或蛤蚧补肺纳气。中虚清阳不升多表现为头部疾患如眩晕、头痛、头蒙、清窍不利等,常以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予之,兼见脾虚有湿者可用升阳益胃汤。辨证准确,则用之可效。 临床常见中焦实邪痹阻而致上焦虚寸弱者,不可不察。此时脉当阴旺阳弱,当谨察病机,知犯何逆而治之,此时应当四诊合参,不可但见寸弱而一味补虚,犯实实之戒。 (1)中焦湿邪阻滞 中焦湿邪阻滞亦可致清阳不升而寸脉弱,如痰湿、湿热、寒湿、食积等。 脾虚湿阻重者关尺偏濡滑,可用实脾饮;痰湿气滞者,脉见弦滑,以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有寒湿阻滞,脉兼沉迟之象,则加草豆蔻、木香、干姜等温阳化湿;有湿热阻滞者,脉有濡数之象,李老常用甘露消毒丹合柴胡、半夏、防风等助木疏土、化痰升清;若辨为食积则消导之。 “至巅之上,唯风可到”。临床见寸弱者李老常取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等升清之品灵活而用。用桔梗升举肺气;白芷、川芎、羌活等不仅可以引药入经,还可上达头目而止痛;若有头晕目眩等风象,外风可加防风、蔓荆子之品,而内外风亦皆可用天麻。 升麻、葛根、柴胡是升清之佳品,其升清之时反助降浊,故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清阳不升,李老常加之。然李老提醒我们应当注意:此乃上升之风药,若非清阳不升而是阳亢化风、阴虚风动或精亏血少导致的头目晕眩等,则此等风药非所宜也。 (2)中焦气机郁滞 有气机郁滞者,则多为中焦脾胃斡旋不运,肝气郁结不疏或火郁气滞等。 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司,则气机不通而痹阻于中,关脉当滑实有力。故以辛开苦降法如半夏泻心汤类使之得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祛寒,半夏交通阴阳,共奏辛开苦降之功,以复升降运化之职。 肝气郁结则关脉弦,其疏泄无力,亦不能升清降浊,故可以逍遥散或四逆散疏之。 火热为郁,亦可痹阻气机,关脉弦滑或数或躁动,而清阳不得上达见寸沉,则当清泄透达郁热为妙。 2、邪气上攻致阳脉旺 对于病性,阳旺提示热盛,虽然有热盛还可以兼他邪,可以根据兼症来辨证。而对于病位,寸脉主上焦心肺。造成寸脉旺的原因,在病位上无外乎寸脉所主的脏腑心肺热盛。在阴阳脉皆为病脉的基础上,则是有其他脏腑热盛上冲,下焦阳气浮越等,而在病性上是邪气造成的气机逆乱。对于病势和程度要结合其他部脉以及症状来分析。 热盛类的脉象一般为滑、实、涌等脉。此类脉沉取必定有力。邪气阻遏,气血欲行而与邪搏击,故激扬气血而脉滑,犹如河中有石,水流经时,则与石搏击激起波澜。(1)脏腑热盛上冲 此类肝火上冲和胃火上冲比较多见。 肝火上冲,关脉弦数,伴口苦、目赤肿痛、两胁胀痛等症状,用泻青丸。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泻火除湿;栀子、大黄苦寒,泻火解毒,清三焦之热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方中苦燥之品又会损伤阴液,故用当归、川芎滋阴养血以顾肝体,使邪祛而不伤正,为佐药;羌活气雄,防风善散,故能搜肝风,而散肝火,同时也从其性而升之于上。 若辨为胃火上冲,关脉洪大而数,症有口臭、牙龈出血等,以玉女煎或清胃散辨证使用。对于热邪较重的可以加黄芩、栀子之类。也可用大黄,给热邪多一个出路,使之从大便排出。 有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提示欲化风,此种情况脉象多为弦,兼劲、数等脉。当脉弦劲时会有头蒙、视物模糊等症状,此时加天麻、钩藤、僵蚕平抑肝阳,甚者可用羚羊角,视物模糊可加桑叶、菊花来清肝明目。当寸弦略有数时则表明热郁阴伤阳浮动,酌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不用柴胡等风药,防止阳浮动更甚。如果风更甚则加止痉散。 (2)气机上攻 对于病性而言,寸旺多提示热盛,或热邪与他邪夹杂。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论述。①郁火上冲。 若脉沉躁数,按之有躁动不宁之势,则为郁火。 人体贵在阴阳升降出入,气血流通,倘升降失司,气血运行乖戾,即可成郁,所以凡是能造成气机郁遏的因素均可造成郁火。郁火在体内可上冲、下迫、内窜。郁火上冲可见寸旺,上冲心脉,则可见心悸、怔忡、心烦不眠;心主血脉,血脉失常,或迫血妄行,出现动血、耗血。上冲肺则肺失宣降,治节无权,出现胸闷、胸痛、咳喘。 治当“火郁发之”,用升降散来清透郁热。其中僵蚕、蝉蜕透热;姜黄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热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热盛则加栀子、豆豉、连翘、薄荷,名为新加升降散。 ②纯热无他邪 脉弦数兼身热微渴,心中懊侬,辨为热郁胸膈,用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等轻清宣散之品。 脉洪大有力兼大渴、大汗、大热等症辨为阳明气分热盛,用白虎汤加减。 脉弦数兼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辨为邪热内蕴,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若火毒内蕴成结,李老则在清热泻火的同时加散结消肿之品如夏枯草等。 脉洪大兼吐利、身热,可用黄芩汤加减。 干咳少痰无痰,口干咽燥,干呕不能食,辨为热伤肺胃津液,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若脉弦细数伴有口渴、身无力,辨为气阴两伤,用生脉饮加减。 壮热口渴,烦扰不寐,可知气营两伤,用玉女煎加减。 当出现身热躁甚,心烦,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则辨为热入营分,用清营汤加减。 当出现烦热躁扰,斑疹密布,昏狂谵妄,各种出血者,辨为热入营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当脉弦数兼有斑疹、紫癜、崩漏、衄血等一些症状,此为热入血分,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同时加上紫草。 热陷心包而烦躁、谵语、昏狂,用凉开三宝,如安宫牛黄丸等。 ③与宿食相结。 此类脉象为滑数,或沉实兼有大便不通,呕恶,苔黄腻,可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或用承气类下之。 ④湿热。 脉象为濡数。根据脉濡数判断为湿热,还要参考其他症状来判断病位,选方用药。 如果有肢体酸痛,麻木,舌红,苔白腻,或白腻而黄,则辨为湿阻于经络四肢,用薛雪的四号方来加减。 如果有苔腻,胸闷,食欲不振,便黏等湿热内蕴之象,可用甘露消毒丹化裁。 如果有口苦,下焦黄带,分泌物有异味等肝胆湿热兼下焦湿热之象,选龙胆泻肝汤化裁。 如果有高热不退、苔粉腻等邪伏膜原之象,用达原饮。 如果兼下利症状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如果单纯有呕吐,可用连苏饮小剂量代茶饮。湿热亦为郁热,故在原来辨证的基础上可加上升降散来清透郁热。 李老认为的濡脉与一般意义上的濡脉不同。濡即软也,软脉就是濡脉。软脉的特点就是脉来柔软,仿佛水中之棉。所谓软脉,就是脉力逊于平脉,但是又强于弱脉。对脉位的浮沉、至数的疾徐、脉体的长短阔窄,都无特定的要求。软脉的形成是由于气血鼓荡力弱而脉软。何以鼓荡力弱?可因于气血虚、脾虚、阳虚、湿盛所致。湿为阴邪,其性濡。湿盛者,大筋软短,血脉亦软,按之软。再者,湿阻气机,气机不畅,气血不能鼓荡血脉,亦是湿脉软的一个因素。 ⑤水热互结。脉象一般是弦数,弦主饮,数主热,这时会伴有水肿,以木防己汤化裁。 ⑥痰热郁于胸中。此时脉象为弦滑数、寸旺,予黄连温胆汤。黄连清心火;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为臣,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茯苓健脾利湿,以杜生痰之源。心神不宁虚烦不眠甚者,可重用茯苓,加远志。如果痰热严重者合小陷胸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7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眼里没你的人,何必放心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