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单位:北京杏林隆源中医经方工作室

近些年来在经方家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重新学习,再一次对胡(希恕)——冯(世纶)学术体系有了更深理解,结合临床,对《伤寒论》中有些条文有了新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有不足之处请同道多多指正。

麻黄附子甘草汤是甘草麻黄汤加温阳强壮驱寒的附子而成,治甘草麻黄汤证而陷入阴证者。因少阴病宜微发汗,所以方中麻黄只取其原来剂量的一半。这样配伍制方意在温阳益气,发微汗以解表。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单纯治疗少阴病的方剂。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表虚寒证,见恶寒,无汗,神疲无力,脉微细者。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是单纯的少阴病方证。从《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足以说明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疗少阴病的,还说明少阴病是表阴证,只能用强壮发汗法,并且只能微发汗。从少阴病的得病时间来看,一定要抓住时机治疗,否则很快就会传里。

病案举例1:

孙某某,男,43岁,教师。年1月19日初诊。

乏力,无精神2天,怕冷,手足逆冷,恶寒无汗,头痛,咽痛,口中和,纳差,喜热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微细。

辨证:少阴病。

方证: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

方药:麻黄(打碎,先煎,去沫)10炮附子10炙甘草10川芎6桔梗10

三剂,水煎服。上药服一煎,微汗出,证缓解。余药中加党参10白术10当归10,药尽病愈。

临床中不分老幼,见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即可随证治之,必能痊愈。

麻黄附子汤方即在麻黄附子甘草汤基础之上增量麻黄而成。少阴病见浮肿明显,用本方重在发散水气,所以麻黄用量须大,麻黄附子甘草汤为专治少阴病微发汗而设,麻黄用量须小。从这两个方剂来看,药虽然相同,但是剂量不同,主证各异,所以应用经方,临证加减,随证而治,制方宜因证而异。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少阴病兼见浮肿明显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24条“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账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水之为病,即身肿的水气病。少阴病脉本微细,今见脉沉小,沉则为水,知为少阴,是因有少阴主证。如果见水气病而脉浮,则为风水。如果形似肿而无水,则为气胀。有少阴表证,有水肿,脉沉小,发汗即愈,宜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如果是风水,脉浮,宜用杏子汤治疗。

临床中常见年老体虚者,虚寒浮肿而见少阴病者,可用本方治疗。

病案举例2;

赵某某,男,67岁,年12月17日初诊。

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数年,2天来疼痛加重,乏力,困倦,身沉重,四肢冷,恶寒无汗,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小。

辨证:少阴病兼水肿。

方证:麻黄附子汤方证。

方药:麻黄(打碎,先煎,去沫)15生附子15炙甘草10桂枝10知母10川牛膝10

一剂,水煎三次,分三次服。服一次,无汗,3小时后服第二次,同时服热粥一碗,盖被而卧,汗出身轻,又隔3小时服第三次,除膝关节微痛外,余症愈。而后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桂枝茯苓丸,配合针灸随证而治3月余,膝关节病愈。

王老师上午临床带教治疗近视眼,下午总结。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又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上网课,导致视力下降,很多中小学生患了近视眼,经检查,认为不可逆,都需配镜矫正。其实,患了近视眼,中医有办法,通过六经八纲辨证,运用经方,捏筋刮骨等方法,既可以预防近视,又可以治疗近视。

王宪武老师,生于中医世家,七岁随家父采药,十二岁学医,十六岁单独迎诊,先后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习。行医三十年来先后拜六位名(明)师学艺,探索出一套系统预防和治疗近视眼方法,运用中医经方、手法(捏筋刮骨)、针灸、独家祖传秘方等多种手段,详细辨证治疗近视,达到见效快,疗效好,标本兼治的效果,使很多中小学生视力恢复正常,摘掉近视镜,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