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花事杨友妮水彩画展
北京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317.html 开幕时间:年2月26日15:18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今日头条、新湖南、潇湘晨报、红网、长沙晚报 ▲《风中桔梗》28cmx?38?c?m 大约一年前,偶然阅读到大学同学杨友妮的一批水彩画作品,那时,她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访学。赞赏之余,原本以为处世风格一贯随心随性、特立独行的友妮同学仅仅只是一时兴起,自娱而已,却未曾想到,从那以后,她却是运用“水彩画”这个媒介,围绕着“花”的主题,废寝忘食,一发而不可收地延续出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花事。 杨友妮的“花”系列作品中,我尤为喜爱这一幅:黄色的花儿,娇艳欲滴,浸润弥漫的边缘,渐渐隐没入深邃的背景,那蓝紫灰色的叠加与光影变幻,又平添出一份神秘气质和浪漫情调。 ▲《开悟》50cmx?35?c?m 若是单单论赏心与悦目,还并非杨友妮艺术创作追求的全部。回顾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家们的艺术实践,无论是“BreakfastandBanquetPictures”的主题,还是“GamePictures”的主题,甚或是“Vanitas”的主题,逼真质感、炫目光色的表象之下,无不隐喻着对人生命运、世事沧桑的劝戒与感伤。花开花败,譬如人生朝暮,繁华盛宴,则是终有一散。 状物抒怀,杨友妮在她的“花”系列作品中,同样延续着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与前辈稍有不同之处在于:杨友妮的心境要更积极、更达观、更开朗,恰如她所欣赏的人生态度——“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 ——冯晓阳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博士) ▲《忘却》50cmx70cm 我看杨友妮的画,自由是脾气,任性也是脾气,正是这种脾气,使她有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水彩的表达方式。她画的花卉,看着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于生活中的花相比,在色彩上更多是一种主观的随类赋彩,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在造型上,写生亦只是一种手段,结局画出来的却完全是主观要求的情形。构图被弱化,虚实关系也被弱化,花的结构更被弱化,似乎学院要求的都被弱化。 ▲《鸡冠花》35cmx?50?c?m 而留下的正好是一朵、一簇、一片生机勃勃而又任性的花。颜色可以是鲜艳的,可以是灰色的,也可以是枯涩的,但这不正是花的本性吗?所以,当你自由任性的作画时,水彩可以是西方传统的严谨,也可以是率真,随性、不拘形式的表达。杨友妮以花作创作的主题,其实是对花的写意,赋予花更多的个人情感。在花中体现水分、体现空气、体现生活,这种“中国式”的水彩,恰好也是她最合适最、快乐的选择。 ——石劲松 (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玫瑰礼盒》35cmx?50?c?m 杨友妮的水彩花卉创作,在语言和形式上是基于先前绘画学习、设计教学等艺术训练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从她的水彩画卉作品可以看出,画家的创作对象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并侍弄的普通花卉,如玫瑰、桔梗、菊花、莲花,时下流行的各种水培植物等。杨友妮作品中的怒放娇艳的花卉与各种造型优美的玻璃器皿或陶瓷花瓶搭配本身就具有插花艺术性。仅就静物摆放中就可以看出画家私人生活的精致与讲究。正因为对生活蕴意的再理解、热爱,我们才能从这一批作品中看到如此精明美鲜艳又充满阳光的图像。 ——薛亚军 (美术史博士艺术批评家) ▲《花团锦簇》50cmx70cm 艺术家简介 杨友妮侗族,生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现居住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曾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系统学习过中国画、水彩、油画,所以作品中有很多中国画的元素;后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沙民政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负责风景写生、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 由于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对自然界的事物有独特的敏感,所以作品细腻、情感丰富,擅长用女人独特的视角捕捉时光的变化,解读生活的细节,感悟人生的哲理。 年4月个人画展“生活的细节”于长沙民政艺术学院评艺馆开展 年12月个人画展“费里斯印象”FerrisImpressions于美国密歇根州费里斯州立大学开展 年2月"一场花事"杨友妮水彩画艺术展在湖南长沙如艺馆举办 如艺馆∣收藏镜鉴艺术推手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6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桔梗middot本草汇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