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小镇为君顾十里清风携菜香

——巧儿

柳绵无数糁枝头,日暖随风扑画楼。万象可观惟有雪,喜看清昼满空游。

每年春日,小镇杨柳堆烟,都让我想起楼钥的这首诗。诗美,景也美,让人心情也美。

来到这个恬静幽雅的小镇做语文老师,已经十三年了。

初次邂逅这个小镇,只是游玩,有点像王菲的那句“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便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似乎和它有着特别的缘分,一次偶然的交际,竟让我下定决心留在小镇工作。

小镇像一泓幽静的湖,波澜不惊地迎接着岁月的刷洗。十三年,沉稳的小镇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一如既往地干净、淳朴。不,也有变化,小镇里商铺和餐馆多了起来,生活更方便了。

阳光像染了金砂般铺在我的身上,清风和畅,让人心旷神怡。走在小镇的街道里“嗒——嗒——”高跟鞋脚步声很清脆,无端地想起郑愁予的《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子持莲华、花月夜?沉浸在“错误”里的我,或许是有些饿了突然被一家店的名字吸引“诚巧餐馆”停下脚步站在门口。这家餐馆,看起来不错——三四十平的小店,屋内虽然陈设简单但也整洁干净,让人倍感舒适。最重要的是,小店此时正沐浴在阳光里,让人油然升起“岁月静好”的安逸感。“诚巧餐馆”,是它的名字。

“姑娘,吃饭不?”许是我在门口站得有点久,一个梳着马尾,围着红色围裙,有些富态的女子走出门来,热情地问道。应该是老板娘吧。

“啊?”一时没反应过来,我愣了一下,然后答道“好呀。”餐馆布置得这么干净整洁人又这么热情厨艺想必也不错吧。

“姑娘哪里人呀?来小镇游玩的?”她一边给我拿菜单,一边热忱地问道。

许是还不到饭点,店里人不多。我便跟她聊起来。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那爱笑的老板娘就格外让人有表达欲了。我告诉她,我是小镇里的小学教师。她告诉我,她叫陈巧,这家餐馆是她自己和老公两个人开的,做的都是家常菜,生意不火也不淡,来吃的也多是老顾客。

“那肯定是手艺不错,回头客才多嘛。”我笑着问她。

“哪里哪里。都是镇上的人,口味我晓得,所以吃得合口。”迎着门口的阳光,她笑起来像是盛夏的栀子花,圆润而温和,朴素却别有风采,“对哦,你是哪里人,吃不吃得辣?有没忌口的?”

你做生意好细心。每个客户都这样问一问吗?”我好奇地问道。

“那是。做饭嘛,手艺好不好,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但口味这事儿,那是不能错的。你说,喜辣的人,你给他来个清蒸水煮的菜,他能觉得好吃吗?”

“嗯,嗯,你说的对。”她在我说话时,已经开始准备食材了。我点的菜,荤素搭配。虽然一个人吃有点多,但是忍不住好奇她的手艺嘛。

我坐的位置,可以看见她是如何做菜的。第一道是酸菜鱼——鱼是现捞的,清理后,开始切片,烹饪。卢纶的“万片争呈雪中石,重帘不动自飘香”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鲜美的香味,直扑进鼻孔和嘴巴,欢快地跳着舞,惹得我顿时有了饥肠辘辘的感觉。

“鱼来喽——趁热尝尝,鲜!”

这个菜的颜色真是美丽,在黄色的汤里,垫底是黑紫相间的泡酸菜,最上面漂着青色的香菜,下面的鱼片白白嫩嫩上裹着些许金黄的芝麻,上面再飘一层红油,红油上面飘着几个泡红椒,像一个个精灵,一端上桌,那股酸辣的香味就直扑我的鼻子。我夹了一块鱼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先是一股淡淡的芝麻香,然后鱼肉化入口中,嫩嫩的,油而不腻,酸中带辣,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我又吃了一口酸菜,酸酸的甜甜的,好像舌头上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

“老板娘,你手艺真好,要是在古代,估计是御厨的水准了!”我由衷地说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真得是可遇不可求呀。

“哪有那么厉害,过奖啦。你吃得惯就好。喜欢,就多吃点。”听着我的夸赞,她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接着上来的是醋溜藕片,米白色的藕片静卧在洁净的白瓷盘中,让人想起“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句子。白玉般的瓷盘为底,黄玉般的藕片为芯,红绿碎椒为蕊,可不就是一朵“香气逼人”的花,顿时让人食欲大开。

最后一道是青椒肉丝,我的最爱。青椒为丝,红椒为线,缠绕着诱人的肉丝,俨然老家端午节时的五彩缕,“玉砌花光锦绣明”。夹一筷子入口,咸淡适宜,椒的辣味与肉之鲜美相得益彰,像是发生了最奇妙的反应,真真是唇齿留香,让人回味。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小镇巧儿饭菜真真棒!

这几个菜道道色香味俱全,巧儿真是把“巧”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呀。我不禁想,这个“巧儿”是不是大家送给她的外号,就是为了褒扬她的心灵手巧。

菜太好吃了,可惜胃不够大!一顿大快朵颐后,我望着满桌香味逼人的吃不完的菜发愁了。

“我给你打包。一是免得浪费,二是,回去热热再吃,味儿不怎么变。”巧儿不愧是心灵手巧。一句话就解了我的困惑。

从那以后我常常眷顾小店,或一个人或约三五同事好友一起去,我和巧儿就越来越熟悉了。

一次,工作忙了起来。而昼夜较大的温差,让我扛不住,感冒了,两天都没好好吃顿饭。嘴巴觉得很淡,突然想吃巧儿的饭菜了。我打了电话,点了爱吃的酸菜鱼。

等了大概半小时,饭菜就送到了。是巧儿的老公送来的,一个看起来很忠厚老实的人。

“咋这么快?这个点,你们不是很忙吗?”接过他的外卖袋,我好奇地问道。

“哎呀,是忙呀。不过,巧儿说,听你打电话时声音弱,想是身体不舒服,便跟其他客人商量了下,给你的先做。”

“嗯,嗯,那真是太感谢了。我就是有些感冒,特别想吃点好吃的,没啥事。”听他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就好,没事就好。要注意身体。你要是没事儿,我就先回去了,店里忙。”

回到屋,打开袋子,发现里面除了酸菜鱼,还有一份粥和一张纸条——身体不舒服时,先喝点粥暖暖胃,再吃鱼”。说实话,这小纸片上的字,歪歪扭扭的,还不如我班里学生的字工整。但这短短的一行字,竟让我有了热泪盈眶的感觉。

蕙质兰心何所在?巧儿的餐馆,巧儿的心灵,都是呀!

柳林王氏好儿郎脱贫致富领路人

——王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好友清荷跟我说,柳林王氏家族出了一个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能人。难得见她如此夸赞一个人,我便饶有兴趣地问道:“到底有多能?”

“到底有多能?眼见为实。你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清荷撇了我一眼,继续说道:“我给你带路。”

清荷说的能人,是柳林的王溪,据说是一个怀抱着赤子之心为家乡、为村民奉献付出的人。第一次见王溪,是在一个温暖如春的冬日午后,清荷带的路。路上,清荷并未跟我多讲,只是说“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让你打心眼里认同”!

见到王溪,了解到他是通过打造一片药材基地来帮助柳林的村民脱贫致富的。当天,他带我们去看了基地,只是因为冬季苗圃尚未成形,略显萧条,并无特别之处。说实话,初见王溪,只觉得尽管他沉默少言,却兀自有种深邃沉稳的气质,让人觉得踏实。因此,虽然未能见识药材基地的盛况,却还是觉得此行很值。

从苗圃地回来,清荷约我们一行人一起去镇上巧儿餐馆吃顿便饭,饭前闲聊中听说王溪走南闯北的,去了好些地方。现在回来这山坳坳,有啥觉得不方便的不?”都说人如其名,清荷之名何其清雅,却是个极其热情健谈之人。吃饭时,她兴致勃勃地跟王溪攀谈起来。

“都是柳林土生土长的,哪有啥不方便的。”王溪客气地说道,“不过,外面生活设施齐全些,交通好、生活便利,猛地回来这山里,最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的。不过,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从清荷和王溪的交谈中,我才知道,早在年颇具创新意识的王溪就在大贵街上租房开起了建材店。只是,当时新农村还没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家也没有建房补贴,只能是政策性贷款。彼时,村民们都是靠种田种地维持着过温饱的日子,要么没钱建房,要么借钱建房。用了王溪建材店的材料,欠款却是一拖再拖。大贵境内,大家都是熟人、亲戚,厚道的王溪拉不下脸去要账,赊账多了就难以维持。本来认准了建材前景的王溪还想再强撑几年,但迫于生存压力,他的妻子便趁他外出时把店退了。两人便一起外出闯荡了。

“那你们外出闯事业时,是怎样的?”我想多了解一些,便直截了当地问了。

“最开始经人介绍去河北承包金矿,累了一两年,也没啥收益。后来,我们自己开始干铁矿,去了不少地方,张家口、秦皇岛、敦煌……经验多了,效益也好起来了……

“都说隔行如隔山,艰辛万千!王溪从建材做到矿产,现在又做药材,真是厉害呀!”我心想,难怪清荷说王溪是个能人!

“我读书时就很喜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做事的时候,只要多思考、能吃苦,做人靠谱、踏实,对人诚信、实在,就不难。”聊了这么久,王溪终于话也多了起来。很朴实的话,却是他身体力行的见证。

“铁矿干得好好的,咋又想回来种地了?”我好奇地问道。

“都说‘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终究不算事儿,还是回到家乡踏实。”王溪笑着说道。

听他这样说我其实看出王溪其实是个有志气,有担当的人,一心想着让柳林人摆脱‘贫困’的帽子,过上好日子。他说他刚从学校毕业那会儿,就想着当个村干部带头给村民谋福利,只是那时柳林太落后了,没政策也没好路子,就不了了之。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没钱的时候也就算了,后来干铁矿,赚了些钱,他就又开始琢磨怎么把咱柳林人都带得富起来了,这才回来办了药材基地。”这种大丈夫的志向和情怀,让王溪变得神采奕奕,“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里人靠山吃山,那就靠土地来致富。种庄稼,效益低;种药材,收益高。最开始,他怕咱们这山地不适合种药材,还专门请了专家观察地势地貌,检测了土质、气候、温差。他做事,谨慎、靠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心系他人、始终不渝的人,怎能不让人钦佩!我终于明白,王溪身上兀自散发的气质是源于他博大的胸怀、丰富的阅历、睿智的头脑以及前瞻的眼光!

七月初的时候,清荷说王溪的药材基地已生机盎然,可前往观之以弥补冬季之憾。

我们再次来到王溪家,他带我们去了桔梗地。看见那大片盛开的紫色桔梗,犹如绿色海洋里徜徉着的闪烁星辰,深感惊艳。

“今年桔梗长势好,村民们收入也有了保障。”王溪翻看了一些桔梗后,感叹道。三句话不离药材,真是时刻心系之。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和清荷只顾着桔梗花的美丽,王溪已经大致查看完桔梗养分、排水以及有无病虫害病等情况。

之后,王溪带我们看了板蓝根、防风、黄芪三种药材,涨了不少见识。下山前,王溪指给我们看药材基地的分布。两百多亩的面积,放眼望去,真真如绿色的海洋。

“这基地本打算是连成一片的,好打理,只是中间被块玉米地隔开了。那玉米地是村里两位老夫妇的,七十多岁了,不愿意把土地流转过来。”

“哎呀,我觉着这玉米地没流转也是好的。你看,这远远望去,玉米地犹如绿色的玉带环绕着药材基地,多像聚宝盆呀!这可不就是天然的风水宝地,预示着药材的前景可观嘛!”见王溪似有些遗憾,清荷立刻打趣道。

闻言,王溪笑了起来,说道:“借你吉言,让咱这药材基地大红大火,让村民都能得到最大的实惠。”

日头渐渐升了起来,天变得有些热,王溪便带着我们出了药材基地,去了村委会。在村长的介绍下,我们对王溪的药材基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总共流转了21户村民的土地与荒坡,每亩元,“要说以柳林这个边远的小村,能给上这个价真是高价了。据我了解,这也是全县土地流转的最高价了。把土地流转给他的农户,可以来药材地里干活,再给他们开工资。这些农户可高兴了,既为有限的土地增了收益,也免去了在外奔波的辛苦,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工资。没有流转土地的村民,照样可以种植这些药材,王溪为他们提供药材种子,帮他们回收和销售”。提起药材基地,村长热情洋溢地介绍道,同时对王溪也表达了极大的感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怀抱着带领柳林人脱贫致富的理想的王溪,靠着前瞻的眼光和卓越的智慧,脚踏实地地耕耘着药材基地。为了保障销路,王溪已经和河北、安微的销售商签订了销售合同。而且,为了响应脱贫攻坚的政策,他还成立了“平利县溪兴药材种植合作社”,建了药材初加工厂房,购买了去皮机、烘干机,将这些原材料做初步加工烘烤,比原材料多卖钱,让村民多收益。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过药材基地这条路子,柳林人脱贫致富有了希望。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王溪以柳林为试点,准备等其规模发展起来后,向全县及周边地区推广,让更多的村民们脱贫。

听完村长的介绍,我对王溪的认识又深了一步。苏轼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王溪就是靠着坚忍不拔、赤诚之心,方能成就今日的事业!我想起之前参观王氏祠堂时的门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以忠厚之品为传家之道,以率真之性为处世之风。这样智慧、大气的训诫,培育的子孙又怎会是无名之卒呢?

先驱激战十八盘,惠及子孙千秋业。柳林王氏家族人丁兴旺,我想,这和有王溪这样心怀造福他人之志、敢闯敢做、不断进取的王氏人是分不开的。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王溪是心怀贫民质若瑜,真真柳林王氏好儿郎,脱贫致富领路人呀!

坚韧不让须眉孝悌自在人心

——王井凤

“大田栽秧行对行哎,一对秧鸡来歇凉来哎,春风春雨播芬芳哎,幸福生活像蜜糖哎……”嘹亮热情充满生机的歌声盘桓在柳林坝杨家沟山坳里的梯田上。

冬去春来,春耕农忙季节悄然来临。坝田上满是劳作的农民。黄色的土壤被深翻起,埋入农家肥,地面泥土耙细整平作畦,畦面浅开斜沟防渍水……土地弄齐整,浇水沉实底土,事先准备好的植株根茎按固定的行距、株距被挖穴摆放进田畦,接着撒些许薄土覆盖,稍加镇压浇水……一气呵成的农耕劳作,质朴平凡中竟有些许行云流水的美感。

这忙得热火朝天的耕作,是王井凤家正在种植白芨、黄精。

白芨富含白及胶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黄精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阴、润肺生津的作用。两者都是益寿延年的中药珍品,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王井凤也是看中这点,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8亩地,开始了中药材的种植产业,现在已初具规模。为了保证生产,她雇请了十余人帮忙劳作,给这些贫困的家庭带来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这样的头脑灵活,造福村民的女子,在大贵这贫瘠落后的地方,真是让人钦佩,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巾帼不让须眉!

初识王井凤,是在三年前的学生家长会。她的小儿子是我的学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我记得那天王井凤穿着深蓝色的外套、黑色的裤子,很朴素,跟普通的农妇无甚区别。但不知为何,总让人觉得她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着人。家长会结束后,我单独找她聊了聊,了解到她当过十六年的民办教师,一直到年国家统一清退。她说,知识让人增长见识,做啥事儿都有底气。这句话里的智慧和自信的情绪,让我印象很深刻,觉得她是一个内秀的母亲。

再次见到王井凤,是她作为妇女代表参加县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这让我有些震惊。大贵镇说大不大,说小却不小,能从十几个村子里脱颖而出,可见她的能力。这次,我了解到王井凤是大贵镇柳林坝村委会支委、金阳组组长,平时积极为村组事务忙碌,因做事尽职尽责而当选镇上的党代表。村民们信赖她,乐意选她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此外,她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了烤烟和药材产业,效益很好,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名气,还帮助十余户增收脱贫,在镇里人人夸赞!

每次见到王井凤,她脸上都带着亲切的笑,让人心生近意,没有距离感。我说大贵像她这样有眼光和魄力的人不多,大多人经济条件好了后都选择了安逸过活,不愿意拼了。她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形势推着她要拼下去,而且自己也乐意这样生活。关于她家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一些。这样乐观自信的她,像是向阳的葵花,坚韧又美丽!

时间像拂过树梢的风,不声不息地溜走了,转眼已到了冬天。冬日的寒凉充斥着大贵的乡镇,人们都裹在棉服里当起了蝉蛹,不愿动弹。在一个晴光乍现的午后,我决定出去走走。

冬季的大贵,很是萧条,百树无叶千花烬,唯有松柏万年青。看见矗立在枯木丛中的松柏,那苍劲挺拔、自成姿态的身姿让我想起了王井凤。突发奇想,想要拜访一下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阳光很暖,笼着柳林坝村,氤氲出初春般的柔意。此时的柳林坝很安静,路上的人不多,只有一两个在翻耕土地。沿着之前打听的位置,我和好友清荷一起找了个熟识的当地人带路驱车前往我们顺利地找到了王井凤家。那是窝在山坳坳里的三间砖瓦屋,有些破旧,但院子收拾得很干净,门口的柴木都堆放得整整齐齐的。

我到时,她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衣服上还沾着泥土。“冬天要把地捯饬好了,翻耕、埋肥,哪样儿都少不得。不然,这作物可长不好。”见着我,她也不客套,爽快地解释道。

她家白芨、黄精已经处理好销售掉了,院里里只剩下烤干的烟叶,挂着在继续风干。我听说烤烟很讲究技巧,关乎烟叶的档次,便向她询问。

“我们建了专门的烤房,还用水泥糊在墙上做了个小黑板,每次查检都要记录烤房温、湿度及烟叶变化情况。最开始不懂,吃了亏,后来我买了烤烟的书,还咨询了专家。”她带我参观了烘烤房,介绍道:“烤烟讲究经验,也少不了科学的方法。我们一步步摸索、总结,现在烤出来的烟叶色泽鲜亮、桔黄色烟多、烟叶香气明显,销路好、价格也高,能增收不少。”

“最开始是怎么想到发展这个的?大贵茶园多,卖茶的多。种植烤烟和中药材,也算很创新的方式了。”这是我一直好奇地问题,便直截了当地问了。

“哎,这都是生活逼的……”王井凤告诉我,17年前她15岁的大儿子查出患有肌肉萎缩症,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为了治病,她带着孩子东奔西走,四处求医问药,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难题,必须找到好的谋生手段。农民靠山吃山,大贵的土壤肥沃,地质疏松、透气性好,发展种植业是首选。经多方考察,她选择了白芨和黄精的种植,后又发展了烤烟种植。“人再穷,思想不能穷,志气不能灭。靠等、靠要、靠别人救济,那都解决不了问题,要自己想办法爬起来。所以,我流转了村里的地,用来种烤烟和药材。最开始没钱,都靠自己,黑天白夜地干。后来赚了点钱,就请村里家境也困难的邻居来帮忙,一起赚点钱。”对曾经的艰辛,王井凤只是一言带过,笑着说:“俗话说‘奔命’,人这辈子不奔着点啥就白活了这条命。做人没有容易的,都难。但是,遇到难处了,别被打倒,能爬起来,那就没事儿。毛主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我想着,与日子、与生活奋斗,坦然点也能其乐无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就是你。你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现在不是越来越好了。”我安慰着她,后又问道“你现在经济上也宽裕了,怎么没修房子?”俗话说,农村人一生有三件大事:娶妻、生子、修房子。我心里困惑她家现在种植业初具规模,经济上应该比较宽裕,为啥还住在这看起来像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里。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想,这脸不是房子、衣裳打扮这些东西,主要是人的精神气儿。现在这房子还能住,我就想着先不动。一是,翻房子花时间,我现在地里忙,也没这个精力;二是,我想先把余钱用于扩大种植面积。我看了村子里还有不少合适的土地,想多流转些过来。种植药材和烟叶比其他作物经济效益好,也能给村民多创收。”她说现在村里有些乡亲已经开始参考她的种植模式,为了少走弯路,她平时经常跟他们交流,传授经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况且,我在这村里也得了乡亲们不少帮助,心里感激他们哩。

太阳渐渐落了山,她开始择菜做饭。“菜是自家种的,新鲜。也没其他的,你就留下吃点饭吧。”她很真诚地说道,“我不客套,谁来咱家都是有啥吃啥。

我很喜欢她的直性子,让人觉得亲切又放松,像冬夜的灯,明亮又温暖。

后面,我了解到她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活,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担子很早就搁她身上了。她勤快有办法,弄烤烟和药材当副业创收,解决自家难题。最开始发展种植时,缺本钱,干啥事都是能省就省。白天地里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坚持用按摩器、电烤床给大儿子做两个小时的理疗复健。

饭菜很快就好了,王井凤边用一个大碗盛东西,一边跟我说“我还有个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老爹,离咱家5里路。咱娘三年前去世了,我接他来我这住,他不来,我就每天给他送两顿饭。”

“你真不容易,要是换了个人遇到这样的境况,估计早就扛不住了。哪能像你,撑起了小家,还带领大家开始奔好日子。”我由衷地感叹道。

“谁家都不愿遇到这样的事,但既然发生了,我就有义务照顾好一家老小,尽量让他们生活得好一些。”王井凤淡淡地说道,“只要肯奋斗,终会苦尽甘来。”

为母则强。大儿子患病,她一直不离不弃,十几年来坚持寻医问药,鼓励他锻炼复健;小儿子求学,她一直用心照料,身体力行地为之树立榜样。这样的母亲,何其伟大!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王井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孝顺。这样的子女,如何不让人称赞!

脱贫致富,心系他人。自力更生解决自家难题,还不吝技术、经验地带动全村人奔富裕,这样的人如何不让人钦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井凤,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面对挫折的洗礼和命运的考验,她用自己非凡传奇的举动,诠释着中国女性特有的历练坚韧、向上向善的传统美德。她在用心用爱撑起自己小家的同时,也用情用智慧带动大家在脱贫致富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楷模,当如是!

我喜欢大贵,因为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尤其是那些身上充满正能量的大贵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积极,什么是健康,什么是修养,什么是正能量!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根治吗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jg/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