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桔梗谣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它的另一个名字“道拉基”,我想大家都会会心一笑。桔梗谣其实是一首著名的朝鲜族民歌,整首曲子欢快、活泼,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展现了勤劳美丽的朝鲜族姑娘在山野挖桔梗的快乐、愉悦之情。

[图片来源:网络]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高20~厘米,不分支,叶子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朵一般是暗蓝色或暗紫白色的,可做观赏花卉。多产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各省及广东、广西(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四川、陕西等地。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其根可入药,是中医常用药。此外,在中国东北地区桔梗常被腌制为咸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

各地方言对桔梗的称呼

桔梗在各地方言中的叫法都不尽相同,由于桔梗花含苞待放之时很像一个小包袱,所以在山东及辽宁东部地区人们称其为包袱花。又因其形状似僧侣的帽子,在北京方言中,桔梗花被称为和尚头,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也称其为和尚帽子。桔梗花的地下根肥大,灰白色,形似人参,在中药里有白药、大药、白桔梗之称。由此,在江苏省地区人们称其为大药,而在福建省地区人们称之为土人参。

辽宁、吉林、黑龙江:包袱花、老和尚帽子、和尚帽子。

辽宁、吉林:和尚头、和尚帽

辽宁省大连:直脖菜、光棍挺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蓝包袱花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老婆子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爆竹花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明叶菜、明叶菜根

吉林省:道拉基

福建省:土人参

河北省:苦菜根

山东省临沂市、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铃当花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母铃铛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紫姐包袱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包袱根

新宾满族自治县:和尚头

江苏省:大药

北京市:和尚头

江西省萍乡市:桔梗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桔梗

“桔梗”之名的由来

“桔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三》:

“今求柴葫、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睾黍、梁父之阴,则郄车而载耳。”

说的是,桔梗是山地所生的植物,在沮泽下潮湿的地方寻找不到,若到睾黍、梁父二山之阴,则多得要用空车装载。这里提到的“桔梗”与如今我们所食用的桔梗生长习性极其相似。

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了“桔梗”一药,将其列为下品,一名荠苨。其后的《名医别录》又将荠苨分出,与桔梗区别另成一药。

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说到:“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余尺,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苨。”由此可见,古今所说的“桔梗”,应该指的是同一事物。

那么“桔梗”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解释道:“此草之根结实而耿直,故名”。《植物名释札记》一书又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认为“桔梗”之名,取自“一茎直上”之义。《尔雅·释诂》:“桔、梗、较、颋、庭、道,直也。”而桔梗的茎直立,故“桔梗”之得名,可能也是由于其茎秆直立之故。

关于“桔梗”的传说

桔梗花花语:永恒的爱,无望的爱。

“桔梗”在朝鲜文中叫做“道拉基”,其实关于桔梗花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传说在朝鲜族,有一位名叫“道拉基”的美丽姑娘,地主想要抢占姑娘抵债,她的恋人愤怒之下砍死了睇住,结果恋人被关进了牢房。最后,姑娘因伤心过度而死,姑娘临终时请求人们将自己葬在青年每天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紫色小花,人们就以姑娘的名字给小花命名,“道拉基”由此得名。

“桔梗”的药用价值

桔梗不仅拥有很高的颜值,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桔梗,气味“辛,微温,有小毒”,主治“胸胁痛,惊恐悸气,寒热风痺,下痢,胸膈滞气,除鼻塞,寒呕。”

此处附上一个《金匮要略》里的药方: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最后,我们用王安石的一首关于“桔梗”的诗结束本文:

北窗

王安石

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须时。

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

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

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作者:程宇主审:阮桂君编辑:马俊彦

赞赏

人赞赏









































鐧界櫆椋庡垵鏈熸庝箞娌?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鏈濂藉尰闄㈠湪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jg/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