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关于咽痛的治疗
在初始学习《伤寒论》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疑惑,那便是为什么太阳病中的论述与我平常见到的外感不是特别相似。我们平常见到的感冒可能有咽痛,鼻塞,头晕,但在太阳病篇并没有论述。对于咽痛这个症状我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一个在感冒中易有的症状,却在少阴病篇才有了一个具体的论治。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本篇就基于少阴病篇有关咽痛的治疗进行一下整理。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1、病机有何不同? 、条都可以说是其在少阴病的背景下,在熬夜,风寒等诱因调动下,一气郁滞,而产生了咽痛的症状,咽喉之地,皮腠薄弱而血络充盈,卫气分布稀小而营气充盈丰富,故邪气上受,更易直接从咽喉而入侵营分,进而产生红,肿,痛的感觉。但是和条的用药很不同,说明其少阴病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条是阴阳俱虚的状态下,阴虚比较重,进而产生了一气郁滞的情况,不然此证可能就往少阴病的虚寒证转化了。对比来说,条只是一个阴阳俱虚,但没有太大偏颇的证候(但也是偏阴虚),所以咽痛的症状比较轻。 我觉得条的黄连阿胶汤证和条的病机很相似,但是黄连阿胶汤证阳气并没有太虚,看其遣方用药也可以知道其阳气并不太虚,是一个以阴虚为主的少阴病。 而条应该是素来咽喉部容易发炎,可能在年轻时很容易上火。我觉得是条的一个急症,在咽部黏膜本就容易受伤时,发生了条的情况,然后就变成了声不出者,这个时候肯定是先治其标,用甘草汤肯定不行,文中用了苦酒汤。 条的描述十分简洁,看其用药便知此证有寒聚于此,或者说少阴体质下的一个太阳病,就只有咽痛这一个症状,然后用了半夏散及汤。 2、其用药法度? 可以看出猪肤汤和甘草汤都是治其本,根于本气来治疗。同时也说明其咽痛的症状也并不太重,恢复一气,然后让咽喉部慢慢恢复就可以了。而桔梗汤、苦酒汤和半夏散及汤是标本同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言:猪肤,味甘,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利咽喉而消肿痛,清心肺而除烦满。甘草汤中的甘草也是用了生甘草,取其甘味,而不温。所以这两个用药都是在甘味着手,缓降一气,这只能在热象不是很重时用,若热象很重,偏于阳,需要苦平的药,偏于阴,则需要辛温的药。所以甘味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适度。桔梗汤便是在甘草汤中加入了桔梗,在《神农本草经》中言:桔梗,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嵩高山谷。所以桔梗可以破局部的郁滞,不使火气壅遏于会厌狭隘之地也。所以桔梗算是治标。但是如果局部郁滞很重,便不好再使用辛温发散的药了如果要用,也得佐以苦泄之品。再看苦酒汤,用了半夏,鸡子,苦酒(米醋),钱天来言:非辛温滑利,不足以开上焦痰热之结邪,故用半夏为君;以鸡子白之辛凉滑窍为臣;用味酸性敛之苦酒为佐,使阴中热淫之气敛降,如雾敛云收,则天清气朗而清明如故矣。可以说鸡子白和苦酒都是在治标的基础上治本,将郁滞的一气降下来,而半夏的作用呢?在半夏散及汤中也使用了半夏,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咽痛还挺喜欢用半夏,那么半夏具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李玉宾在《药象体会》中言:半夏都?不大,小小的,?得很结实,说明半夏对中土的湿气粘浊,天然地就有很好的固摄作用。而半夏的辛烈之性,则有很好的温化效果。所以,半夏化痰湿,是把湿浊先聚在一块,然后再加以温化。所以对于咽痛的患者使用半夏是基于半夏敛聚温化局部痰湿之功。那么我便有一个疑惑,如果患者没有痰,就只是咽喉部水肿,那么还可以用半夏吗?因为我们知道在半夏中毒的时候,便会有喉头水肿的症状,如果在患者咽喉水肿后又用半夏,不会有加重症状的后果吗?总结一下这几个方子的用药特点,如果基于本气虚而治病,那么就可以用甘草,甚至干姜附子,恢复气化,如果基于“火”象而治病,那么就可以用酸、甘、苦平的药物。最近有一个想法,也是关于上次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jg/10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荣县正紫镇中药材种植成乡村振兴l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