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玄堂国医

别名:连翘,又名:连、异翘(《尔雅》),兰华、轵、折根、三廉(《本经》),连草(《尔雅》郭璞注),大翘(《唐本草》),黄花杆、黄寿丹、黄花瓣、落翘、黄花条。

古籍产地:生于泰山(山东省中部)山谷,八月采集,阴干;各地都有连翘;现在靠近汴京河南省(开封市)以及河州(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江宁(今南京市)、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淄州(今济南市),泽州(今山西省晋城一带)、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县)、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都有连翘。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商品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称为"老翘";其种子称"连翘心"。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4米。枝开展或伸长,稍带蔓性,常着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节间中空,仅在节部具有实髓。单叶对生,或成为3小叶;叶柄长8~20毫米;叶片卵形、长卵形、广卵形以至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半革质。花先叶开放,腋生,长约2.5厘米;花萼4深裂,椭圆形;花冠基部管状,上部4裂,裂片卵圆形。金黄色,通常具橘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狭卵形略扁,长约15厘米,先端有短喙,成熟时2瓣裂。种子多数,棕色,狭椭圆形,扁平,一侧有薄翅。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多丛生于山野荒坡间,各地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江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肃亦产。

采制:连翘定植3-4年后开花结实。药用分“青翘”、“老翘”两种。青翘在9月上旬,果皮呈青色尚未成熟时采下,置沸水中稍煮片刻或放蒸笼内蒸约0。5h,取出晒干。老翘在10月上旬果实熟透变黄,果壳裂开时采收,晒干,筛去种子及杂质。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气候。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薄。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腐殖土及砂质砾土中都能生长。

性状鉴别:干燥的果实呈长卵形,长1.5~2厘米,直径0.6~1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种子多数,细长,一侧有翅,黄绿色。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青翘以色青绿、无枝梗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壳厚、无种子、纯净者为佳。

药理作用:连翘酚有广谱抗菌作用。其种子所含的挥发油,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有抗炎、解热、镇吐、利尿、抗肝损伤作用;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强心、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和静脉回流血量以及纠正内毒素性休克等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搓开,除去枝梗。

性味:苦,性微寒

归经:肺,心,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肿毒,乳痈,瘿瘤,喉痹,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注意:1.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2.《本草经疏》: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2.《名医别录》:去白虫。

3.《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4.《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5.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6.王好古:治耳聋浑浑。

配伍:

1.连翘配金银花:连翘轻清上浮,善走上焦,以泻心火,破血结,散气聚,消痈肿;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芳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二药伍用,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之力量增强。二药相合,能流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以消肿散结止痛。治疗四时感冒,证属风热者;温热病初起,表证未解,里热又盛诸证,疮痈肿毒,属于“阳证”者。

2.连翘配川木通:连翘苦微寒,既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善宣散透热,又兼清心利尿,川木通苦寒,上能清心火,下能泄小肠和膀胱湿热,功善清热利尿通淋。二药伍用,清心降火,通利小便。治疗心经有热,唇焦面赤,小便不通。

3.连翘配牡蛎:连翘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乃治瘰疬常用之吕。牡蛎咸涩微寒,长于软坚散结。二药伍用,增散结化痰之效。治疗各种瘰疬之证。

4.连翘配栀子:连翘轻清气凉,为泻心火要药;栀子苦寒泄降,善能泻火泄热,又有凉血解毒之功,统治三焦诸经之火。二药合用,既可清心除烦,又能凉血解毒。治疗温热病邪人心包,还可用于口舌生疮,尿赤短涩,疮疡肿毒等。

5.连翘配贝母:连翘清热泻火,消肿散结;贝母清热化痰,开郁下气,二药合用,有解热毒、散郁结、化痰结之功效。治疗痈肿瘰疬等。

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gx/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