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病原因多与免疫力下降有关。这个29岁的年轻小伙体格健壮,平素喜欢运动,但近期精神压力很大,加之连续熬夜后,突然就出现皮肤起带状疱疹了。

病案分享

K先生,男,29岁,因“左侧腰腹部水疱疼痛1周”于.06.20来诊。

01病史介绍

患者体格健壮,平素喜欢运动,但近期精神压力巨大,加之连续熬夜后突然出现左侧腰腹起大片水疱伴疼痛,外院予阿昔洛韦、通迪胶囊等治疗未效,遂来求诊。刻下:左侧腰腹簇状水疱、伴有剧烈疼痛,疲累甚,困倦欲寐,恶风寒、不喜空调,胃纳一般,二便尚可。舌暗苔白厚,脉弦稍无力。

02诊断

中医诊断:蛇串疮;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03辨证施治

证属少阴病,兼夹水饮,方予真武汤合瓜蒌散加减。

疏方如下:

熟附子30g苍术15g茯苓20g瓜蒌子15g瓜蒌皮15g红花5g桔梗30g白芍30g干姜15g炙甘草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外用新癀片捣碎外敷。

04复诊

.06.27二诊:

服中药后水疱全部干涸,疼痛明显减,现轻微疼痛、局部瘙痒,疲累明显减。脉较前明显有力。前方去熟附子、干姜,改桔梗20g,加薏苡仁30g,7剂。

05随访

.11.21

患者诉服上药后局部疼痛瘙痒均消,亦无遗留神经痛,非常满意治疗效果。

06按语

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熬夜是现代社会很普遍的一个情况,其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

英国萨里大学的科林·史密斯教授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里描述了一项实验:26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另一组超过10小时,持续一周。一周之后,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组的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了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这项研究认为,如果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续的破坏,将会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永久性损伤,包括免疫力的低下,而带状疱疹的发生就跟免疫力低下相关。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所致,初次感染多为水痘,愈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在免疫力低下时病毒激活,分布到相应神经节段皮肤,表现为带状疱疹。本案患者初诊时疲倦欲寐、脉现无力之象,有陷入少阴阳衰之端倪;

为何年纪轻轻就有阳衰之见症?

这与患者熬夜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长期熬夜,容易耗伤肾阴,日久损及肾阳,年轻人即使坚持运动锻炼,但是如果生活习惯不规律,比如长期熬夜,也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出现阳气虚衰之象。

舌苔白厚,是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盛的证据;以上信息均指向肾阳虚与水饮内盛的主要病机,故选用真武汤温阳利水,扶振衰颓,并选苍术而非白术,考虑其舌苔白厚,脾胃蕴湿较重,意在加强化湿之力。

方中附子用至30克,除了扶振衰颓,附子亦可起到止痛之目的。患处为肝胆经所循部位,该处水疱疼痛考虑热郁肝胆,不得宣泄,合用瓜蒌散,既可化瘀止痛,又可疏解肝胆郁热,再加芍药、甘草、桔梗,合芍药甘草汤之意,《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可见其止痛之效。桔梗于此不为利咽、亦非群药之舟楫,乃为治“胸胁痛如刀刺”(《本经》)所设。

老师运用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屡获良效,瓜蒌散之渊源,可溯至孙一奎氏《医旨绪余·胁痛门》,孙氏之弟罹患蛇窜疮,数进泻肝之剂而病势愈烈,乃求教其师黄古潭,黄氏认为病重药轻,“为订一方,以大栝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得睡……一剂而愈。”孙氏细考本草之后叹曰:“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栝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致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四川医家何绍奇先生亦擅用此方,其在《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也提到,“我用孙氏瓜蒌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有卓效”。可见,瓜蒌散针对带状疱疹疼痛,确有神效!

复诊时,少阴阳衰状态大为改观,疲倦明显减轻,脉象较前有力,疱疹干涸,疼痛大减,故去真武汤,只以瓜蒌散加减治疗痊愈!

整理:许伟欣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版权申明

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gx/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