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相依元旦晚会倒计时15天
最近长沙的天气好冷哦,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正和小泉一样瑟瑟发抖呢?但昨天我们终于等来了十二月的奇迹——初雪,大家是不是和小泉一样激动呢?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当然还有写不完的论文,我们就这样迎来岁末,奔赴新年。一翻日历,小泉发现还有15天就到元旦晚会啦!再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我们追求美食的心,更何况元旦将至,身为干饭人的大家此时是不是尤其想来点美食呢?所以现在就让小泉来带大家看看我国古代人民能在元旦品尝哪些美食吧!(这里要注意了!不同于现在以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古时候的元旦是“正月一日”,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哦!)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是美食,干饭人都会接受滴!!!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酒类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传统,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壶温酒也是一种的保暖措施呢!所以在元旦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自然不会少了酒的身影,小泉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元旦常饮的“特色酒”。 屠苏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可以说是广为人知的一种药酒了。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附诸药酒》中的说法:“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我们可以知道屠苏酒是由华佗发明的,将大黄、白术、桂心、桔梗、蜀椒、乌头、菝等草药装入绢袋沉到井底,次日早晨取出,浸入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这种酒据说可以调理脾胃,解毒辟秽,为孙思邈、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注意关于屠苏酒的来历和配方说法有很多,小泉只选择了其中一种哟。) 椒柏酒 椒柏酒又说是指椒酒和柏酒。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正月》中就有“各上椒酒於其家长”的记载。《荆楚岁时记》也说元旦的习俗中包含“进椒柏酒,饮桃汤”。《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说将椒和侧柏叶用酒浸于净瓶,7日后取用,能够祛除瘴气,瘟疫等时气。 桃汤 桃汤指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后俗于正月一日饮桃汁以辟邪。在讲桃汤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桃木。桃木在我国古代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又叫“降龙木”,是用途最广的伐邪制鬼材料,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从桃木的用途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古代要在元旦喝桃木煮的液汁了。在《汉书·王莽传下》中便有“桃汤赭鞭鞭洒屋壁”的记载,《荆楚岁时记》也有相关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典术》云:“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可见,在古代元旦人们就用喝桃汤来辟邪。饮桃汤,为的是辟邪祈福的美好寓意。不知道桃汤的味道怎么样,好想试一试哦,会是甘甜的吗? 五辛盘 五辛盘亦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医心镜》曰:食五辛以辟厉气。”古代人通过食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以追求养阳、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的作用。 汤饼 汤饼是一种饼?不不不,错啦,它是一种面食汤哦,又叫面片汤,后来逐渐发展为“索饼”。汉代时面食统称为“饼”,“涨姿势”了吗? 汤饼自两汉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独特美味而存在,很受欢迎。《齐民要术》记载了汤饼的做法,记“水引”法:先用冷肉汤调和用细绢筛过的面,再“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一碗汤饼,热乎乎的,给新的一年以暖意。 胶牙饧 胶牙饧也是传统的岁时食品。是用麦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类原料熬制而成的粘性软糖,吃起来黏嘴巴,类似于麦芽糖,小孩子大人都很喜欢吃,小泉就很喜欢吃~~ 它的起源很早。在《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到了宋代,逐渐成为灶神和祖先祭品。“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饧、烧术、卖懵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焉”。鲁迅在《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里也有讲到:“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鲁迅所记载的或许是胶牙饧后来的变化,但是它还是一样的美味,一样的黏嘴巴哦~~ 看着这么多赏心悦目的美食,大家是不是很想吃,也更加期待的到来?,我们还是要努力当干饭人,好好吃饭,好好享受美食,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亲爱的同学们,除了以上这些食物,你还知道哪些元旦美食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与小泉分享哦~ 最后,还有十五天就要到岳麓书院年的元旦欢庆之夜了,小泉在这里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cd/7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着窗外的雾霾,此时最想喝一杯清肺的润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