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七讲讲于04年0月6日

伤寒论第十四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这个几几有人念shushu,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属于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本身他是个太阳中风的表证,脖子后面、肩背不舒服,特别僵硬、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太阳经经气不利,涉及到他的经络问题了,纯太阳证没有这些症状桂枝汤就可以了。

影响到经络,出现项背强几几的症状了就加上葛根。葛根走太阳、走阳明,这个药“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它是一个辛凉药,痹就是闭塞不通,因为这个药长得特别长、特别粗,一拉有几米长。它的断切面就跟咱们的肌肉纤维一样,抽吸水液的内力特别强,它就走经脉。

人身上最长的经络是太阳经,中医就取类比象,用特别长的东西走最长的太阳经和阳明经。因为它像肌肉所以能通肌肉,又能把你的阴液提上去,所以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热痢。水液都泻下去了,加上葛根能把你的阴液提上去,就跟输液一样。葛根和花粉都是特别长,都有吸水的作用,用来生津液除热。治太阳温病第一方就是葛根汤,增加人体津液来清凉解表。这个药喝了以后基本上就跟桂枝汤一样,微微出一点汗,脖子后面就舒服了,现在说的颈肩综合征、筋膜炎、肌膜炎、颈椎病等都能治疗。

只要有汗出、项背强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不管他是颈椎病还是筋膜炎、夹脊炎。不出汗就用葛根汤,用这两个方子基本上颈椎病的百分之八十就解决掉了。现在颈椎病特别多,医院里按摩牵引都没办法治好,其实这上面是一个误区。你看着是骨头错位了,其实是他的筋脉扭曲了,一边和另一边不平衡了。筋缩后长时间这样用力就不均匀了,就好像人身上老磨就会长死肉增生,骨头的问题是果不是因。原因在受风寒后筋脉不利,骨头老这样别扭,时间长久在那儿长出了骨头。

临床上的腰椎病也是不管骨头,吃了这个药马上就舒服了,医院里岁数大的人关节上都有问题。有人难受有人就不难受,虽然拍出了片子但是他没感觉,所以不能把增生看得就是那么回事儿。谁也去不了那块骨头,实际那块骨头不是让你得病的主要原因,人体产生了多余的骨头,还能把它返回去。因为人有破骨细胞,你把肾阳往回一收,凡是骨头上出问题的都跟肾有关系。他不是单纯的经脉不利,你的肾还不行,肾的阳气也没有收藏下去。肾阳归根后人体的破骨细胞就把增生一点点消灭了,人体总是要想法把异物解决掉。很多腰间盘突出病人经针灸、吃中药,恢复就特别好,又没有给他正骨。

中医有中医的办法,西医有西医的办法,认识是不一样的。如果厉害了压迫住神经了,肯定麻得比较厉害了,不能都否定西医,也有它的作用。但压住神经后肯定有水肿,他就越涨疼得厉害,通过吃药血液循环加快,水肿消后马上就轻了。中药治疗这些轻度和中度的效果都比较好,重度的已经压得厉害了那就另说了,我治疗过几个做完手术后的病人效果也不好,都落下了后遗症。

后来我看了一篇文章,那些做外科手术的大夫们好多都有腰椎骨质增生、颈椎病的,他们都不做手术,都是坚持上手术台的。所以还是用保守方法,有症状吃几副药就不会往那个程度走,非等重得很了不做手术解决不了了,神经都被压死了,就什么都完了。我治疗的一个小孩,腰间盘突出一弯腰骨头就响,吃了一两个月药就好了,那就属于比较重一点的了。有个是小时拔萝卜,把颈椎拔伤了,考研究生的时候就老头晕。尤其是阴天不能看书,一看书就头晕恶心,从小到大治了很多年,医院都治不好,我就用葛根汤加减把他治好了。

第十五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四”。本来是个太阳中风证,用泻法误治了,肯定他有可泻的病机。有肚胀满的脾虚证,医生当成脾实的阳明证了,其实是肠胃弱。很多人是虚胀不是实胀,也有浑身不舒服的症状,就用了承气汤。

张仲景发明承气汤以前,是用巴豆等药制成丸药泻之,猛烈泻后气机还在往上冲。气机上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人体气机还有往解表的力量走,有头疼恶心的症状。还有一种就是泻了以后老是往上打嗝,证明还没有伤到胃气。这个第十五条就是下得比较轻,因为病是在太阳表上,肚里面是虚胀,误下后表邪就会往里走内陷。人体正气就会腹背受敌,人体正气就会往回走,但是误下没有伤到中气。人体正气还是要往上走解表,人体又识别出来还是有表征,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用桂枝汤。泻了没关系,这个人挺壮,还是用前面的桂枝汤去解表。如果气机没有往上冲,我治疗过一个老是打嗝的人,平常他是大便稀,我用的是专治呃逆的旋覆代赭汤。吃了好两天又不行了,后来我明白了用桂枝汤就好了。所以说腹满大便稀的理中汤证是不能泻的。

第十五条应该对应着二十二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这是误下伤到胃气了,胸满就是外邪有了入里的病机了。第十五条还没有入里,正气还在往外抗,所以张仲景写得就比较细致。还有个大陷胸汤证是误下后外邪直接进去了,这是三个不同程度的阶段。

第十六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表证也发汗了,没好又用吐法了,还没好就用下法去泻。还有温针各种办法都用了,还是没好就是身体里面有别的病了,再用桂枝汤就没用了。

说《伤寒论》是辩证论治的经典,就是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来的。你就看他的脉和症状,抓他的病机去治疗,不要死按着一个方子去治疗了。关键是看病的机理,有很多坚证、变证、坏证,其实都是有它的内因伏邪。

比方说大青龙汤证,本来是太阳经受寒的麻黄汤证,一两天就变成肺热咳嗽的肺炎了。其实病人本身就有肺热,如果经气和平、里面没热的话,绝对不会转成大青龙汤证。外面受寒后把表闭塞住了,肺热没法出去了,外寒里热就会高烧、咳嗽。大青龙汤证是烦躁、口渴、脉洪大、吐黄痰。

第十七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五”桂枝汤走肌肉,不是走皮毛的,桂枝走脾,通过肠胃解肌。肌肉来自于脾,它是一个走肝脾、走血分的药,能增加人体津液和正气。所以桂枝汤是扶壮剂,他通过强脾胃和心脏,增加人体的血液循环来治病的。人体脾胃壮了,气血生得多了,就能温通阳气。脾胃差的人感冒后用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倍白芍、加饴糖,就是通过健脾胃解表。中医界标要看人体津液和阳气是否充足,正气不足就不能去强力发汗了,张仲景特别注重这一点。

用汗吐下法先看他的身体能不能承担,所以虚人感冒建其中,吃建中汤肠胃好了感冒也就好了。出大汗后里面会更虚,六经的辨证要点都在津液和阳气上,他的脉沉细下去了证明他的阳气津液不够了。就成三阴证了,脉洪大、脉浮证明阳气充足,发表一剂就过去了。三阳三阴的鉴别要点就在津液和阳气上,风寒伤到卫气,营阴就会外泄,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大汗就亡阳,就会老出虚汗。

肾阳亏损、营卫失和就用桂枝汤,营卫调和就会汗出而解。肾阳不足引起的中风就是桂枝加附子汤证,会漏汗不止。本来是太阳中风证,如果肾阳虚,发汗会伤到肾阳。卫出下焦,卫气的根源没了,所以要加附子,这是个少阴中风证。如果里面是热症就用白虎堂,刚生小孩在月子里,又出汗又怕风的有很多,那就用桂枝汤。荨麻疹就是出汗,一见风就起疹子,桂枝汤下去就好了。脉浮紧、不汗出就不能用桂枝汤了,就是麻黄汤证了。桂枝汤症病人脉跳得不是很快,正常人是七十五下,他可能是八十五下。麻黄汤证是寒气直接伤到营血了,卫气一下就把它给收缩住了,卫气就郁闭住了。就需要把它发出来,喝碗姜糖水出点汗就好了,它走的是皮毛。桂枝汤是卫气泄了,需要用白芍把营卫调和一下收起来。

视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cd/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