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统之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当前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却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继承,掌握传统中药技术的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所谓“药为医用,医因药存”。如果中药炮制、鉴别环节出了问题,药材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医药铁杆粉丝的疑惑:为嘛中药药效越来越差? 今年60多岁的任大妈对中医药可谓情有独钟,无论是小感冒还是头疼脑热,大妈都愿意看中医喝中药,往往是几服汤药下去病就好得差不多了。用大妈自己的话说,这汤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虽然现在高科技的东西越来越多,但这些老玩意儿照样解决问题。话虽是这么说,理儿也是这么个理儿,可近些年任大妈却发现,同样是喝中药,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了。 现在正是盛夏,屋里开着空调挺凉快,可一出屋就热浪袭身,任大妈一不小心就感冒了。眼看折腾了几天不见好,大妈照例去找老中医看病。医生解释说,老年人感冒后往往会出现气虚的症状,因此要选用益气解表的方法治疗。任大妈觉得挺有道理,看看开的药方,里面有人参、甘草、茯苓、柴胡、桔梗、生姜、薄荷等等,名字都挺熟。“熬了汤药每天喝着,饮食也注意以清淡为主,可喝了大半个月也不见好。”任大妈说,一开始自己还感叹年纪大了,吃药都没效果了,后来跟周围人一聊天才发现,大家都觉得现在中药药效越来越差,到底是好中医少了,还是药材质量差了? 炮制技术决定药品质量进而决定疗效:传统工艺现状不容乐观。 早年跟师学习的时候,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跟师学习看诊,医院药房做“小药童”。医院中医处方量很大,药房人手明显不够,一下午走出来,袜子都是湿哒哒的了。但是也有闲散之时,那时候最大的幸福就是“摆弄”各种中药材,进行鉴别和遴选,听药房的老药工讲他们那个年代的药房工作。现在不少人都有和任大妈一样的感慨,觉得中药药效不如以前好了。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最普遍的看法是中药饮片的质量影响了中医的疗效、影响了中医的发展。这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很多老中药专家及老药工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使得掌握传统中药饮片鉴别及炮制的人才队伍出现断档。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中药炮制研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炮制文献缺乏系统研究,传统技术缺乏延续,人才培养缺乏相应政策,中药炮制研究方面缺乏平台支撑。中药饮片鉴别及炮制不仅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名师的指引,这种方式很难通过文字记录来清楚地表达,而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手把手教导。中药加工炮炙技艺由于老药工们的纷纷离世,就是在世的老药工也大多年过古稀至耄耋之年面临后继无人,炮炙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继承和保护传统中药鉴别及炮制工作迫在眉睫。把这项工作做好,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图为江西建昌帮第十三代传承人刘香保老师临床带教) 凡是药材入药前都必须经过炮制:方子再好没有好药配也是空的。 中医的疗效,除了靠医生技术,还要有优质的中药饮片。优质的饮片依赖于药材炮制得法,否则再高明的方子,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好方子要好中药来配,如果没有好中药,再好的方子也是空的。 明代李汝珍在《镜花缘》里曾用到“如法炮制”一词,这是文学作品中第一次用到“如法炮制”这个成语,其来源就是我国的中药制作。 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凡是药材入药前都必须经过炮制。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就某种具体的中药材来说,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中药经过炮制以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辅料的处理,使其所含的成分产生不同的变化。尽管目前对于大多数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还不十分清楚,然而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中药材中可能起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在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树脂、有机酸、油脂、无机盐等几类成分中。炮制就是要保留有治疗作用的成分,使药材纯净、改变药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中医的疗效,除了靠医生技术,还要有优质的中药饮片。优质的饮片依赖于药材炮制得法,否则再高明的方子,疗效也会大打折扣。这其实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儿,好方子要好中药来配,如果没有好中药,再好的方子也是空的。以常用药材半夏为例,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能消肿止痛。但生半夏是有毒性的,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用于临床。根据传统不同炮制方法,半夏可分为京半夏、仙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制半夏、苏半夏、竹沥半夏、青盐半夏等。但随着不少炮制技法的失传,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半夏大多为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少数几个品种。有些传统方子标明要用京半夏,但只能用制半夏来取代,这样一来经典方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就比如这蜜炙的黄芪,外人只能闻到蜜的香气,却不知道这个蜜的选料以及炒制方法都有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炼制过的蜂蜜炒黄芪,先按比例把黄芪和蜂蜜拌匀稍闷,再放到锅里微火炒至蜜被吸尽黄色或深黄色,以不粘手为度,外表略具光泽。这种方法就是炮制技法里的“蜜炙”。为了节省成本,现在不少人都用糖来代替蜂蜜,虽然省了成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 (下面搬好小板凳,王医生分享一些中药炮制的知识) 中药炮制方法 说到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包括净选、切制、炮炙等。 [净选]去除药物的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经过软化处理,根据药用要求、药材质地等,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 [炮炙]将净选、切制后中药,进行加热处理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 炮炙可分为炒、煮、蒸、炙、煨、烫、煅、制炭、发芽、发酵、制霜、法制等多种炮炙方法。光炒这个方法就有清炒和加辅料炒,其中清炒包括炒黄、炒焦。加辅料炒就有麸炒、土炒、米炒等。搞这么多“花样”是有原因的,如麸炒就是用麸皮炒,麸皮是小麦的表皮,有健脾功效,如果用来炒薏苡仁,会增强其健脾功效。白术这味中药在炮制时就需要先炒麸子或者先用蜂蜜炒麸子,再用麸子炒白术。现在不少商贩为降低成本,或者用锯末代替麸子,或者白糖代替蜂蜜。这样炮制出来的白术只看表面很难发现问题,如果入药就会影响药效。 [炮制辅料]炮制所加的辅料,常用的有10余种,常用的是酒、醋、盐、姜汁、药汁等液体辅料和麦麸、土、蛤粉、滑石粉、河砂等固体辅料。这些材料都非常讲究,有些甚至大有来头。比如酒炙所用的酒可不是普通的白酒,而是黄酒,最好是用绍兴黄酒。炮制所用的土也不是地上随便挖的,而是要用“灶心土”,也就是以前农村烧灶,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这土块中医里叫“伏龙肝”,本身也是一味止血止呕、温中和胃的中药,像土山药等健脾止泻的药材都需要土炒炮制。再比如治疗男性精子活力低用到的鱼胶,就要用蛤粉来炒,这样就用蛤粉作为引导,把药性带入肾内,增强了功效。
写在最后: 中药炮制技术关乎药效,但由于“现代”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传统的“一方一法”的用药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逐渐被遗忘。现在掌握传统炮制方法的人才青黄不接,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有的秘而不宣,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相关部门需要对炮制技术的继承和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继承和保护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中药鉴别人才同样稀缺,中药鉴定师也没有被当作一项职业予以正规培养。中药鉴别和古董鉴别一样,最重要的是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尽可能掌握更多的造假手段,才能拥有一双金睛火眼。要掌握中药炮制、鉴别的本领,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靠老中医药专家及有经验老药工口耳相传、实践感受、融会贯通,很多技巧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因此培养两方面的后备人才最快捷的方法最好是选择师带徒的老方法,让年轻的药剂师尽快成长提高。通过这种师带徒形式的培训,将使学员能够初步掌握中药传统理论和传统的中药鉴别、传统中药炮制方法,更能得到老中医药专家及老药工的经验,使中药的传统技能得到传承,将几千年遗存有效的方法、有效药物以及炮制、制备的方法继承下来,服务于中医临床,服务于社会。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jgcd/5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药典桔梗的采收与加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