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种植春花生,需要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2度地膜覆盖,最低温度需要稳定在10度以上,可以提前10-15天播种。

需要选择活力强的种子,需要晒种1-2天,然后用对路的种衣剂包衣。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从播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大概需要5-8天左右,再到开花只用一个月多一点时间,而花期却长达两个多月。它的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部,每株花生开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

  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管内长出一根果针,呈紫色。果针迅速地纵向伸长。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延伸的过程中,子房柄表皮细胞木质化,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   当果针入土后达5~6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长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样一颗接一颗的种子相继形成,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形成了我们所见的花生果实。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种遗传特性,也是对特殊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花生结果时喜黑暗、湿润和机械刺激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已成为荚果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因而,为了生存和传种,它只有把子房伸到土壤中去,来结果实。

花生各生长期的规律:

1、发芽出苗期:

花生播种到土壤中,吸收本身重量50%左右的水分后,才能开始出苗。花生种子发芽出苗,气温保持15-35℃为最适宜。所以土温必须达到12-15℃以上,才能进行播种。温度低,将延长发芽出苗时间,会使种子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出苗率,甚至出现缺苗断垄。温度过高也不利,当温度40℃时,发芽率下降,超过48℃不能发芽。

2、幼苗期:

幼苗期适宜气温为20-27℃,此时植株矮壮,节密;气温低于15℃,幼苗生长缓慢,持续低于8℃就会出现寒害;在0-4℃下经过6天就会致死。气温超过27℃,虽然加快幼苗生长速度,但容易形成弱苗。

3、开花下针期:

此期花生的茎、叶迅速生长,同时大量开花、下针。开花下针期内需要大量水分,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适宜。

4、结荚期:

此期需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较适宜。土壤缺水,子房停止生长,形成秕果,但土壤水分过多,导致通气不良,土壤缺氧,根系早衰,空果、秕果、烂果增多。

5、荚果成熟期:

此期适宜土温为25-30℃,土温高于40℃,植株营养生长衰退过早、过快,干物质积累少,果仁增重不大;温度低于20℃,植株贪青、干物质积累少,果仁增重不大。

花生适合在什么土壤中生长1、花生对土壤质地要求不太严格,除过于黏重的土壤外,一般质地的土壤都可以种花生。最适宜种花生的土壤是肥力中等偏上、上虚下实、疏松透气的沙壤土,黏质土壤种植花生若采用覆膜栽培,保持土壤疏松,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2、花生耐酸,适宜在PH值(酸碱度)为6.0--6.5的微酸性土壤生长。在酸性土壤中花生仍能生长,但必须施用石灰改良土壤,提高产量。但花生不耐盐碱,在盐碱地种植就是发芽也易死苗,成长的植株矮小,产量低。由于茶叶也适宜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因此花生特别适合做茶园的前茬或与茶树套种。3、花生是喜钙作物,在钙含量较高的土壤种植长势好,产量高。4、花生适宜在耕层深厚(耕层厚度3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中等(1%左右)的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超过2%),荚果反而容易受到污染,致使品质降低。另外,花生不耐重茬,适宜在新茬地种植或实施轮作换茬。

怎样种好地膜花生?

1、精细整地。

一般确定采取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的大田,冬季就应翻耕炕土,冬季来不及翻耕,春后要及时翻耕露晒,然后精细耙整。要做到厢直厢平、土泡草净、上疏下实,土粗块大是绝对不能盖膜的。

2、选择优种。

覆盖地膜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强保墒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花生根系发达,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高,所以花生增产较为显着。为提高种植效益,地膜覆盖栽培应选择增产潜力较大、产量较高、抗病性强的大果型类的品种。

3、配方施肥。

花生是一种高产油料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其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对氮肥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地膜春花生要实现高产,一定要保障充足的养分供应,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有机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亩施农家肥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50公斤。增施钙肥可以有效预防烂果病和“黑膏药斑”,每亩施用50公斤过磷酸钙磷肥。增施硼肥和锌肥各1公斤能明显提高座果率,提高荚果饱满度。

4、适墒播种。

花生覆盖地膜前,土壤墒情必须含有能确保花生发芽的水分。当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一般播期在4月上中旬。大粒种子每亩播量16-18公斤,播-穴。小粒种子每亩播量13-15公斤,播-穴。每穴2粒。

5、药剂拌种。

花生种子剥壳过早容易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种子失去外壳的保护,会吸收空气中的不良气体和有害物质,活性大大降低。花生种子在播种前半月剥壳为好,将剥完壳的种子盛放在编织袋中,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贮藏。

在播种前3-5天,选择晴朗天气的中午前后,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铺设报纸,将花生种子摊到上面晾晒3-5个小时。将晒后的种子挑选分级,拣出病粒、残粒、发芽粒。之后,选用爱尔稼g/L吡虫啉进行拌种,可以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以及病害的发生。

6、安全施用除草剂。

采用覆膜栽培花生,花生播种之后要喷施除草剂。每亩可用垄垄松,进行除草。选用除草剂时,一要品种对路,二要剂量准确。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经济、有效。

7、适宜密度。

地膜春花生栽培密度不宜偏小也不宜过大,偏小会影响产量,过大单株结果率下降,浪费种子,降低产量。先起埂,埂基部宽85-90厘米,顶部宽50-55厘米,高10-12厘米。

8、慎选地膜。

覆盖花生的地膜,不宜用厚膜、旧膜、破膜。地膜的厚度应为0.毫米至0.毫米的微膜,或0.毫来的地膜。薄膜的宽度因厢子宽窄而定。盖膜时一定要盖平盖严。每间隔5米处应取土压膜,防止刮大风时将膜吹翻或扯破。

地膜花生播种后注意事项

1、防风固膜。

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经常会出现大风和急剧降温天气,对于一些刚播完种的地膜花生往往会造成很大破坏,如出现地膜被吹开、撕毁。所以,对于地膜遭受毁坏的花生田,及时更新覆盖新膜,对于地膜固定不牢的田块,要压土覆膜,确保地膜的保温和保墒效果。

2、查苗补缺。

受风灾、播种过早、地温低、种子质量不高或土壤墒情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膜春花生常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一旦花生破土出苗后,应到田间查看花生的出苗情况。出现缺苗的地方,要及时点种补苗,补种后在埯上点浇透水。

3、开孔放苗。

当花生两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就可开孔放苗。放苗最好在早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时进行,可借助竹签或铁丝等破膜工具,做到随开孔随放苗,随放苗随覆土,将膜孔周围用湿土压紧实,轻轻一按,这样既起到封膜孔增温保墒的效果,还可起到避光引苗出土、释放第一对侧枝、自然清棵的作用。在开孔放苗时,要格外留心保护好地膜,防止脚踏坏或撕裂地膜。

另外,再给大家普及下,地膜花生一般常采用一膜双行栽培模式,行距掌握在30厘米,株距15-18厘米,亩密度为穴左右,每穴两粒,亩用种量16公斤。

其它资料的技术花生带壳播种新技术

花生带壳播种,是一项抗旱、节水、增产的栽培新技术。

花生壳是一层保护膜,能够保护花生种仁不易受高温、高湿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利于增强种仁的活力。如果剥去花生壳播种,花生种仁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降低或者失去发芽能力;花生种仁和空气接触,极易吸收水分,增强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动,也会降低花生种仁的活力。生产实践证明,花生带壳播种比剥去壳播种,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为11%~18%。

花生带壳播种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选择品种:花生带壳播种应选用早、中熟花生品种。播种前,应把花生荚果晒2~3天,再将双仁果掰成2个单仁果。然后将单仁果的果嘴捏开,以利于花生种仁吸收水分和出苗。然后,用35℃的温水浸果24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

二、提前播种:花生带壳播种应比剥去壳播种播期提前15~20天。带壳播种的花生苗期生长较快,中后期生长较慢,株矮枝短,株型紧凑。因此,需要增加10%~15%的播种量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

三、播种浅而实:花生带壳播种出苗缓慢,不宜深播,最佳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播后用脚轻踏一下,以免花生出苗时将果壳带出土面。对于带壳出土的花生幼苗,应及时去掉果壳。(编者:仅供参考学习,谨慎使用)

王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cd/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