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忙越胖你是不是惹上了过劳肥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担心体重问题的朋友中,最悲催的莫过于这类“喝凉水都长肉”的人,这其实是脾虚导致的“过劳肥”,过度的熬夜、思虑累及脾胃,脾气虚则食谷不化,代谢能力下降,体内能量过多,人越长越肥。“十个胖子九个虚”,此“虚”指的就是脾虚。 长胖的超人。美国画家AlexSolis绘制了一组经典卡通人物“吃胖”后的图片,善意恶搞一番,意在提醒大家健康饮食,远离肥胖。 脾胃论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李东垣这是金元名医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的一段论述,生动描摹了“元气盛”、“脾胃俱旺”、“脾胃俱虚”、“少食而肥”、“善食而瘦”五种脾胃状态: ●胃中元气盛者 这是脾胃正常运转的幸运者,能痛痛快快随意吃吃喝喝,还特别能忍饥挨饿,别人饿了他们还不饿。幸福人儿啊! ●脾胃俱旺者 脾胃俱旺的人,结结实实的,食欲旺盛,胃口奇佳,吃啥啥香。体重超标的原因就是吃多了。多见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和胃口特好的人。他们严格说来,是“肥”不是“胖”,需要的是控制过强的食欲、加强运动。 “肥”与“胖”的区别,徐文兵先生在其《字里藏医》一书“肥胖”章节中,有细致的解析。《内经》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丰满、体型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脂肪多。“胖”本意为祭祀时的“半片肉”,引申为宽大,还用来形容水肿、胀满。那么,脂肪坚实,肌肉强悍,古人称为肥人,也叫作脂人。胖人就是脂肪多或者肉多,甚至可能是水肿的人。 ●脾胃俱虚者 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这类朋友消化吸收不好,吃不下、长不好。 ●少食而肥 没吃什么就长胖了、胃口也不好,所谓“喝凉水都长肉”,而且胖得一身肥肉,肌肉无力,动辄气踹嘘嘘,“肥而四肢不举”,显然是一种病态。这就是过劳导致脾虚了。 白雪公主这模样,多半是脾虚致肥了。AlexSolis绘 这里的过劳,主要不是指劳动了人的皮肉筋骨,而是指思虑过度。五行中,火对应心、土对应脾,火生土,心消耗太过,无力生土,脾气自然虚弱。“手无缚鸡之力”文人,就是用脑过度、思虑太重的“劳心”典型。而今天,学生、困与办公室的白领、IT民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劳心过度、劳力不够”的行列,岂能不脾虚呢! 少食而肥者,年纪轻的时候,许多属于能吃不胖的类型,其实他们已经脾胃受损,“瘦”是吸收功能欠佳的表现,“酒肉穿肠而过”。脾气虚不仅使身体不能很好吸收,还使身体不能很好代谢,这类“能吃不胖”的朋友在35岁以后,代谢问题会加重,加上愈发忙碌,于是“中年发福”。 李东垣指其为“脾实而邪气盛”,体内多有痰湿,更需要通过补脾胃、祛痰湿减肥。 祛湿良药薏米 ●善食而瘦者 特别能吃却消瘦的,是患上了西医中的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医归结为“胃火盛”。能吃、易饿、易渴,但他们的瘦是一种病态,需要系统治疗。 你不知道的减肥药弄清脾胃状况,如果你的肥胖是因为脾气虚引起的,那么在减肥的时候,除了运动和饮食这两大“核武器”,还可以求助于一些药物。一些常见的经典方剂制成的中成药,说明书上没有标“减肥”的功效,但是它们能从根本上改善脾气虚的症状,减肥往往成为意外收获。以下三种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服用。 ●补中益气丸 主要成分: 黄芪(炙)、甘草(炙)、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补中益气丸是《脾胃论》作者李东垣创制。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内脏下垂。一种可以长期吃的补脾药,减肥效果是随着脾气的强健而实现,表面上是减肥,实际上是修补过劳给身体造成的影响。所以用“补中益气丸”减肥,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担心反弹。 ●参苓白术散(丸) 主要成分: 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甘草(炙) 参苓白术散使用广泛。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山西出产的参苓白术散商标。 参苓白术散可谓名方,自于北宋太医局编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中国第一部成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成药专书。 太医局相当于现在的医药卫生局。元丰年间,太医局公开向各地的医生征集秘方,经试验确有良效者,由太医局制作成药销往各地,济世救疾。征集而来的药方同时被编撰成书,洋洋洒洒十大卷,共14门,方,每一方都详细记载主治、配伍和具体制作方法,参苓白术散就是其中之一。 此书中记载的大家熟知的名方还有: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四君子汤、逍遥散、肥儿丸等等,疗效显著,沿用至今。 古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生痰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是本方的精髓所在,它作用比补中益气丸和缓。参苓白术丸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瘦者长肉,脘腹胀满的浮肿、虚胖者反而减肥。也能很好改善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症。 ●五苓散 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五苓散也是大名鼎鼎,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适合脾虚人减肥。 功能主治: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让五个穴位再帮你一把穴位与经络的作用同样在治疗改善脾虚状况中起到很大作用,一般从疏肝、健脾、利湿三方著手,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推荐以下的5个穴位 ●内关穴 腕横纹中央正上方2寸。 有助消胀气、舒缓心悸、缓和紧张、失眠。 ●太冲穴 足大趾、次趾趾缝间,往脚背上推到顶处。 可疏肝理气,解除压力,清除肝火。 ●丰隆穴 小腿外侧,约小腿二分之一高度,与胫骨距离两横指宽之处。 有消水肿,促进代谢的作用。 ●天枢穴 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宽。 可消胀气,紧实腹部。 ●气海穴 肚脐下1.5寸。 调补气血,促进循环代谢。 腹部是减肥之要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cd/1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520甜蜜惊喜烟罗长篇繁花盛开的夏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