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春天,我们写了2~4月的应季和果子,意犹未尽。其实秋天的和菓子造型也敲好看的,忍不住又想做一篇。但是这次,不想再做只能看不能吃的和菓子了,也不想再对着《一日一果》膜拜木村宗慎了,如果,我们能亲眼看着一枚和果子做出来,为它取名,给它拍照,再亲口吃掉它不是更好吗?

于是约好了经验丰富的和果子师傅,地点挑在一家禅意十足的茶馆里,用「秋天」做命题作文,定制了9款和果子。欣赏它美丽的颜色、圆润的造型,猜测手做人想赋予的寓意,喝茶、听曲、谈笑……天慢慢黑了,这真是顶顶大的乐趣了。

要问我好不好吃?嘿嘿,最后再说。

{芍药姑娘Vol.}

秋菓

从9月迎来秋天,到10月秋日余韵、11月茶人开围炉、启新茶为止,不过三个月左右时间,秋季便从凉爽月明走到了清冷寥寂。

此时夏令果子退席,饼果子和练切果子开始回归,果子的颜色也从白绿小清新向红色、黄色、紫色等深色系演变,出现菊花、枫叶等此季才会有的植物造型。

所以,这哪里是一盘吃的,这是「最撩人的秋」吧!

和果子分类繁多,有的从原料区分,有的从制法区分,很难统一定义。这次我们统一做的是练切和果子,练切材质以白豆沙、求肥、糯米粉为主,柔软延展有弹性,很适合加工花形果子。

主要原料:

白豆沙、红豆沙、白砂糖、白玉粉、色素(深色)

煮馅最费时,工序得一道一道来,一样都不能着急。

首先炒制白豆沙,使白豆沙、糖、水均匀混合,直到把白豆沙炒成山。跟着制作求肥,把白玉粉(白芸豆磨的粉),过筛白糖、水加热;再做练切馅,求肥加入豆沙中加水搅拌混合;红豆沙也加白糖、水炒制成山。

最后把练切染色,一般使用日本进口的食用色素,自家吃也可以用深色的蔬菜染色代替。

外层是白豆沙,为了增加果子颜色的丰富,一般都会染两层以上不同色;枣泥色是红豆馅的练切。

发现了吗,炒制馅料每一步都会放糖,因此传统的练切和果子总是甜掉牙。糖之于旧时日本,是物质丰盈、甜蜜的象征,客人到家都要慷慨以待,因而端出最甜蜜的和果子。

而今着实成了甜蜜的负担,出于改良口感,老师在每一个环节做了半糖处理,甚至发明了以芝士馅代替白豆沙的新款,使果子口感和甜度更接近美味。难怪第一次吃到要惊为天人,从没想过和果子也可以这般好吃。

和果子造型:

揉、搓、拍、压、点

将紫皮白豆沙压扁,捏平,

再叠加一层白豆沙,压扁again~

再加入白练切,用虎口握住,

包裹覆盖,搓成圆球。

双手搓成上宽下宅,

果子上端用指腹搓平,

最后用木棒压出花瓣。

最后的黄色花蕊,

用面筛压出,只挑一点点缀即可,

最终得到透亮的一枚和果子。

同样的手法切压不同位置,

不同图案,得到不同的果子造型。

在日本,这样的职人被叫做「和果子创作设计师」,手法柔缓而有劲,呼吸均匀,心神专注,心也随之越来越静。浮躁做不好一枚和果子,而投入的人会获得平静和快乐。

「有没有在特别高兴、特别愤怒的时候做和果子?后来怎么样?」我问这次的和果子创作师陈静怡,「都有,不管什么情绪都归于平静了,心里隐隐喜悦」。

9款和果子都有名字,芍药和四月猜了好一阵,有的能猜出,有的真是很抽象了。

老师说它叫「可爱女人」,

也有人猜是木槿,

总之似乎没有一款秋花与之对应。

初秋,枫叶还是绿的。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弯曲的小草象征着麦穗。

玉兔,象征中秋,日本也叫赤目兔。

左是「山秋」,一日三秋,

银杏叶落满了山丘,思念之意;

右是「菊华」,秋正是菊花的好年华。

取名「含苞待放」,讲真,

今早路过家楼下,

发现山茶花抽花苞了。

两片枫叶落在湖面上,

水面渐渐由蓝转白,

象征初冬来了,水面结霜。

这个寓意倒是被四月猜中了。

老师说这款叫「桔梗」,

我们立即联想了桔梗和洋桔梗,

都无法对号入座,

但老师说每个手工匠人都对果子的造型

都有自己的理解,不会一模一样。

木村宗慎曾说,果子与鲜花不同,不根植于自然界中,所以人们把果子做成想要的模样,体现心中所愿。每个人所想所愿都不同,所思所解也不同,所以在她心中盛开的桔梗,与你也不同。

和果子经过变形、再定义,扩展了果子本身的纵深涵义,即使毫无价值的一朵花模样,通过定义和搭配,也会被赋予意义。这和插花,又是何其相似。

此时此刻,这9款和果子于我心中,便是的又一部分逝去了。就让我们通过手作、拍照、享用,记住它们。

和果子虽小,却不能一口吞,

吃它时一定要配茶,

红豆内陷配岩茶、熟普、生普、

若可可馅、果肉馅可配红茶,

总体来说以煎茶配练切团子,多般不会差。

吃时一小口一小口品,不会觉得过分甜腻,

也由此可以细享和果子的美妙滋味。

居住在杭州的朋友,

有机会可以到观芷吃到这款超美味的和果子,

还可以报名跟老师学制作。

观芷

门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lingmaom.com/jgcd/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