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雨

年,新中国建设步入了第十五个年头。“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等阴影还未完全散去,《人民日报》元旦刊发《贺新年》这样歌颂劳动者们:正是那些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贡献出一切力量的英雄们的业绩,创造了生活里的春天。他们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鼓舞、教育了更多的人,去创造更多更美的春光。

六十年代宣传画(一)

而世界局势一如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判断的急转直下:中苏交恶,两党公开论战,“老大哥”陆续向中苏边界增兵,不断制造摩擦事端。此时在太平洋另一端,一份题为《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绝密报告正在白宫高层传播,叫嚣着空袭中国即将进行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在罗布泊蘑菇云升腾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授权白宫发言人,称这一天为“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

基于剑拔弩张的国际风云,军委总参向高层提交了一份报告,敏感地预见到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经济建设将可能遭受致命打击,主要表现在:工业过于集中于沿海地区;大城市人口多,没有有效的防空措施;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数集中于大城市,暴露在航空母舰和航空兵的打击之下。这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

六十年代的宣传画(二)

六十年代的宣传画(三)

当时宣传画上的枪械是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

于是,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一、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三五计划”原定的以解决吃穿用问题为主导,变成了以备战迎战为主导。于是国家工程“三线建设”出炉。9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正式宣布三线建设的目标和布局,最核心的一点是“在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地区分布图

沂蒙山区地图

山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以“中国的耶路撒冷”闻名于世,沂蒙、泰莱山区正处于山东的纵深地带,曾是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红色根据地。年底,一辆绿色的军用吉普盘旋在沂源(时属临沂地区)蜿蜒起伏的山路上,其中有济南军区副司令、山东副省长、经委主任和军工局局长,他们不时对手中的地图进行测量和勾画,时而停下车来开展激烈的讨论。周边的村民隐约感觉到有事,不禁好奇:这些人从哪里来?要干什么?

第二章建设

满载着工人的军用卡车

位于鲁山脚下的职工宿舍(文中提到的“石头垒的简易房”)

年初春,寒意料峭,一辆辆军用卡车,满载着来自济南、青岛、临沂等地区的十四五岁年轻人,飞驰在崇山峻岭间。来到厂里的第一天的情形,有人回忆道:“我早上五点就被冻醒了。此时室外,大风呼号,气温很低,房子是石头垒的简易房,四面透风,加上宿舍内没有炉子、电灯,所以,大家盖两床棉被还觉得特别冷,这时我特别想家。”或许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大部分人包括自己的子女,将在这个艰苦的环境里,奉献美好的青春年华。

几天后,伴随着一声开山炮响,硝烟腾起,隆隆的爆破声和马达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与工人忙碌的身影、施工机械的灯火交汇成欢快的乐章,故事就从沂源县土门镇(现称“南鲁山镇”)开始。

沂源县地图

鲁山主峰远景

鲁山主峰近景

鲁山山区的月色

沂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红色古城。早在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便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有2.3万人参军参战,多人牺牲,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罗荣桓、粟裕、迟浩田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号称是“山东屋脊”,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沂河、弥河、汶河均发源于其境内,形成3条水系,大小河流多达条。这里有丰富的矿产和优良的水质,盛产苹果、樱桃、黄金桃、桔梗、全蝎、黑山羊。

山峦起伏的地貌(一)

山峦起伏的地貌(二)

沂源山峦起伏的地形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战略隐蔽的绝佳场所,符合“山高而陡,沟深而窄”的要求。这里特有的地貌被称为“崮”“峪”或“崖”,诸多三线兵工厂就散布于大大小小的山沟里。在县城西北部的土门镇黄崖村就有一条宽二三公里、长约十公里的大山沟。

烟雨迷蒙的鲁山

千人洞远景(一)——当时生产的厂房位于这里

千人洞远景(二)——当时生产的厂房位于这里

千人洞近景(三)——可以看到洞口

溶洞景观——已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

这里曾是蛮荒的土地:鲁山、林场、峡谷、溶洞……机械化生产未曾在此留下任何足迹。直到60年代初,才有一支身穿绿色军装的队伍,从全省汇集到了这里。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神秘的山沟里,在充满湿气的山洞里开动马达,点燃了第一团现代工业文明的圣火。于是,古老的山谷震颤了,“桃花源”深处山民们的日子发生了新变化,渐渐有了生气与活力、期盼与梦想。

民工、职工奋战建设三线厂房的场景

坐落于鲁山脚下的九七六厂家属区

坐落于鲁山脚下的九七六厂家属区(现景)

当地村民用的石碾

六十年来,这支队伍用青春、爱情和热血,为国家生产出了众多的工业产品,同时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历程。一切都是在无声中存在,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这支队伍默默无闻地开创着最神圣也是最艰难的事业——军事工业,却置身于近似原始的生存环境中,甚至他们所在的厂,也只用了一个极为简单的三个数字作为名字:九七六。

第三章生产

航拍九七六厂所在地(现景)

秋色中的九七六厂(现景)

年山东省决定在沂蒙山区建设三线厂后,就在莱芜、泰安,以及时属临沂地区的蒙阴、沂水、沂源等地先后建设了13个三线兵工厂,主要产品为步枪、冲锋枪、火箭筒等轻型武器装备以及与之配备的弹药、导火索、半导体等。年初,按照省里部署,设计职工规模近千人、占地达亩的省属大型军工企业就在沂源土门镇(原属临沂地区,现属淄博市)的黄崖村破土动工。

为了保密起见,省里对该厂的编号为九七六,对外地址称为:山东沂源第六号信箱,对外厂名为: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简称“土门一厂”)。九七六厂的编制隶属于山东省国防科工办,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厂里设军代表,政委、指导员等政工干部来自于部队复原转业军人,普通职工有从技校、高中、初中来的毕业生,还有从沂蒙当地招聘的临时工。职工入职之前均经过严格的家庭政审,并接受保密纪律培训,这些职工大多来自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有来自辽宁、四川的技术骨干、知识分子等等。

年3月11日,根据国家五机部的批复文件,九七六厂是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企业。4月,全省立即抽调了41人先期奔赴四川省二九六厂学习半自动步枪制造技术。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或管理者。

兵工厂初期生产车间就设在土门镇黄崖村附近的山洞(现在称“千人洞”)里面。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成功建厂并实现了“四个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出产品。

56式半自动步枪成品

九七六厂最初的主要产品是56式半自动冲锋枪和步枪,负责民兵和地方部队装备,也供应野战军作战。这种枪械是我国军工部门在前苏联SKS半自动步枪(西蒙诺夫自动装填卡宾枪,是AK-47自动步枪的前身)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后的产品。是60-70年代装备我军部队使用最多、服役年限最长的产品,被业界誉为“中国AK”。以年的一个甲种师步兵连为例,全连人,其中9个步兵班除正、副班长使用56式冲锋枪外,其余7人全部配备56式半自动步枪,另外,连部2名通信员、炊事班班长各配1支,全连共配该枪66支。后来军工部门对56式半自动冲锋枪进行了升级改造——加装热轧的折叠式三棱军刺,特点是刚度好、穿刺力大、杀伤力强。

正在擦拭枪械的战士

56式半自动步枪在中国战士的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配备半自动步枪后,六十年代闻名全军的“神枪手四连”有百名以上神枪手,其中特等射手占一半以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孤胆英雄”岩龙,曾以该枪创造过发枪弹连续毙敌56人的战绩。

九七六厂生产的军工产品获得过多项奖项,其中年7.62毫米半自动步枪获得省级优质产品奖项。中国生产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以其稳定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一直是轻武器世界的宠儿,广泛出口东南亚、拉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后来发展的56式自动步枪配套使用的7.62mm×39中间威力子弹,由于质量好、威力大、价格便宜,因此远比欧美甚至比俄罗斯的产品受到欢迎。

但是,在东南亚丛林作战中,尤其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56式自动步枪远距离射击精度好的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扣一下打一发的半自动模式与10发的容弹量在广泛使用的AK-47步枪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56式半自动步枪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一线部队退役,后被81式班用枪族代替。由于56式半自动步枪长短适中、外形美观,其带剑形镀铬刺刀的型号始终是三军仪仗队的礼仪用枪,现在我们有些场合仍然能够看到这种枪械的优美身影。

作者简介:

李飞,年生人,研究生学历,原九七六厂子弟,年毕业于沂源县第一中学,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公开发表20余篇文章,作品有《沉沦中的救赎:从道德神学到人的解放——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路向及价值维度》《海洋与文明:一部人类社会的史诗》《顶层设计与创新机制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