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之病,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原因,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所致。

《外台秘要》卷四将黄疸列为九种:胃疸、心疸、肾疸、脾疸、肺疸、舌疸、肉疸、髓疸、肝疸。

九疸

胃部虚热为胃疸。吃过饭还饿,所以烦躁,并身面黄小便赤色。

心疸,是因心中虚热所致皮肤尽黄而两目独白,烦渴引饮,水停心下时作水声,胸前汗出的病症。

肾疸,是因肾寒所致的黄疸病。主证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

肺疸,饮水少,小便多。症见身面皆黄。

舌疸,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症见身面发黄,渴而多便。

……

可见,这么多种黄疸症,虽说有共同的特征,又各有各的特色。

《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是一个治脾劳黄疸的良方。

脾劳黄疸,是因嗜酒劳倦伤脾,脾胃瘀热所引发。

表现为肢体发黄、小便黄赤、量少,或兼见心慌、胆儿小、胁下痞胀等症。

说到《乾坤生意秘韫》

就要说到为朱元璋的十七子宁王朱权。年轻时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见朱权掌管的大宁诸军十分剽悍,便设计将朱权控制,带往燕地。

从此朱权的工作便成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夺得帝位后,为免猜忌,朱权终日韬光养晦,建造书斋一间,弹琴读书,渐成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精之大家,《乾坤生意秘韫》正是其作品之一,包括了33类病症,个临床验方。还有针灸11方,膏药11方。

由上,如圣丸的来历还挺有看点,且看王爷用药:

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

前四味药均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外感表症及气滞血淤等。

中间三味药均性味苦,能清泄火热,多用治热症,火症,湿热蕴结等。

地锦草↑

各各细数功效。

草血竭,又称地锦草,性味辛散平和,可调气活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民间有用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治湿热黄疸之方。

羊膻草,辛、苦,温,有小毒,祛风,化痰,消炎,活血。

桔梗苦辛平,清热排脓。

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甘草调和诸药并清热解毒。

桔梗↑

由五味药之组成,能看出此方针对的情况,显然是脾胃之湿重于热。也难怪《辨证录》指出脾疸的另一个病因:由寒湿困脾,脾阳不振所致。

而《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论断,显然是不折不扣治黄疸的指导方针。

一个重点:现代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某些消化系统肿瘤,若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可按黄疸辨证治疗哦。

一个问题:如圣丸如何制作与服用?

捣成细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论多少,和成一块,做成如小豆大的丸剂。

每服30-50丸,空腹醋汤送下,每日2次。数日,面色便会还原哦!

皂矾性味酸,寒。具除湿,解毒,收敛等效,是用于治疗黄疸的好药哦!

一个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爱好者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