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礼药王孙思邈的ldquo辟瘟
瘟,即瘟疫,亦称温疫。是感受疫疠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中医在长期与瘟疫一类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瘟疫的方法,其中不少方法,至今能仍有一定的研究、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和开发。 药王孙思邈的“辟瘟”方法,散在于《千金方》的《要方》、《翼方》各卷,在《要方》卷九·伤寒上和卷十·伤寒下中,尤有较多和载述。兹归纳为五法,分述如下。 一、饮水消毒辟瘟法:饮水消毒是预防疫毒由肠胃入侵,感染人体的有效方法。《千金方》中所载的屠苏酒,就是饮水消毒的代表方。《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大黄十五钱,白术十八钱,桔梗、蜀梅各十五钱,桂心十八钱,乌头六钱,菝葜十二钱(一方有防风一两),左七味呚咀,绛囊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可以看出,这种用绛囊盛药,悬沉井中的方法,并不只是为了正月初一煎酒饮用,而使药物较长时间的浸泡在井水中,以达井水消毒,才是其真正目的。孙氏还特别强调:“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疾;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著药辟温气也”,这就充分肯定了饮水消毒对于预防疫病的重要作用。 大约自南朝始,我国已开始形成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风俗,唐宋之际,流传更广。据《本草纲目》考证,千金屠苏酒为华佗遗方;从该方剂量用钱、两等来看,也应当是汉代之方。到公元九世纪初,此方即传入日本,在嵯峨天皇的弘仁年间(公元~年),为了元旦时宫中举行仪式而首次使用屠苏散,后来也逐渐形成一种新年之初的风俗。除《千金方》外,《医心方》、《本草纲目》、《沈氏尊生书》等医籍中,也都载有屠苏散的处方,用药不尽相同,日本人一般所用的屠苏散处方是:白术、山椒、桂枝、防风、桔梗各3克。近现代研究表明,本方有强壮肠胃、预防感冒等传染病之功。 二、空气消毒辟瘟法:本法是将有关药剂置于空气中,使其自然挥发,或将药物焚烧,使之产生具有杀灭空气中疫毒作用的气雾,以达预防疫病之目的。《千金方》中用于空气消毒辟瘟的方药甚多,诸如辟温气太一流金散方、辟温气虎头杀鬼方、辟温气杀鬼烧药方等。 辟温气杀鬼烧药方用:“雄黄、丹砂、雌黄各一斤,羚羊角(羖羊角亦可)、芜荑、虎骨、鬼臼、鬼箭羽、野丈、石长生、;猳猪屎、马悬蹄各三两,青羊脂、菖蒲、白术各八两,蜜腊八斤。上十六味末之,以蜜腊和为丸,如弹子大,朝暮及夜中户前微火烧之”。本方中所用雄黄、雌黄、丹砂等有辟邪恶瘟疫,主邪气诸毒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雄黄、雌黄均含有硫化砷,有空气消毒作用;菖蒲与雄黄等配合,是良好的烟熏消毒杀菌剂。诸药合用,当有消毒杀菌、辟瘟防疫之效。又本方用蜜腊和丸,微火燃烧,使之持续发挥作用,也不失为较好的空气消毒之剂。 辟温气虎头杀鬼方用:虎头五两,朱砂、雄黄、雌黄各一两半,鬼臼、皂荚、芜荑各一两,上七味为末,以蜜腊和为丸,如弹子大。瘟疫流行时可悬挂此药于屋内四角,并可于夜间在院中燃烧药丸,或装入袋中系于臂上亦可。 三、皮肤消毒辟瘟法:本法是将相应药物制成药粉粉身,或用药物煎汤洗浴,或用散药调涂身体有关部位、穴位,通过皮肤消毒,以达辟瘟之目的。《千金方》中用于皮肤消毒的方剂不少,仅《千金要方》中,就有粉身散、桃枝洗浴方、雄黄散等多种。 粉身散用川芎、白芷、藁本各等分,过筛后混入米粉中,以之粉身。本方中所用三味药物,均为辛温芳香之品,合用之当有祛风除湿,化浊辟秽之功,对瘟疫等传染病的预防当有一定作用。近年有用本方为极细末,密贮,用日才与爽身粉或滑石粉等量混匀,用纱布包裹后扑身以预防流感者。 桃枝洗浴方:“凡时行疫疠,常以月望日细挫东引桃枝,煮汤浴之”,桃枝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本草纲目》谓其可以治疰忤腹痛,辟疫疠。除桃枝外,桃叶煎汤洗浴亦可防治传染病。实验研究显示,用1:以上稀释度的桃树叶煎液在体外直接镜检,在试管内培养1、6、12、24或48小时后观察,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雄黄散由雄黄五两,朱砂(一作赤术),菖蒲、鬼臼各二两组成,诸药共研细末,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本方中雄黄、朱砂均有驱邪辟秽,预防疫病之作用;菖蒲有化浊解毒之功;鬼臼是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本经》谓其“主杀蛊毒,辟恶气,逐邪解百毒”;方中朱砂,一作赤术,赤术即苍术,亦有芳香辟邪之功。 苏礼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陕西省养生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图片 网络(侵删)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genga.com/gcjg/5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桔梗花的花语为什么是完全两面的
- 下一篇文章: 文竹文竹的日常养护方法及注意事项